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的矿业发展模式需要矿业治理共同体的有力保障,其共同和共享的理念能够深入渗透到政府行政管理文化之中,并且强有力地影响着政府与矿主的决策方向。矿业治理共同体力图做到:以绿色发展为共享价值取向、用行政权利搭建共同合作平台、建构追赶超越的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治理共同体,需要构建整体性思维,统一规划部署;培育自治共治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形成监管合力;增强多方责任意识,创新管理制度;贯彻生命共同体意识,探索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治理共同体将追求绿色发展、非零和思维的理念和行动扩展到矿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形成生态文明的矿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一项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整合的研究范式。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简称外译项目)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原则,就完成外译项目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说明“生态翻译学”在外译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地评价生态矿业的现状以及合理规划生态矿业的发展目标,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生态矿业发展度概念,建立了生态矿业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生态矿业发展水平(或发展程度)的现状以及生态矿业发展的规划目标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灾害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矿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矿业活动中用地问题是长期困扰宁夏矿业发展的难题。本文在调查宁夏煤矿用地和非煤矿山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顶层设计中加强矿产资源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土地管理中提高矿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矿业权审批中积极推广净采矿权出让、监督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矿业用地常态化监测、生态修复中探索实施差异化矿山土地复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助推矿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矿业绿色发展给矿业用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当前生态环境现状下,矿业活动应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规范矿业用地,矿山土地复垦应在区域生态系统背景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守住生态敏感脆弱区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我国黄金矿业企业面临着获取优质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考验。鉴于目前我国黄金矿业企业存在着境内资源禀赋差、发展空间小的现实,本文提出黄金矿业企业应理顺国际化经营思路,布局"一带一路"和非洲,走低成本取得重要矿产资源控制权或部分股权之路。在明确总体战略布局后,黄金矿业企业应结合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及需求特性选择适合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建成并完善企业的人才支撑战略,促进外派员工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最后应把控国际化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培育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区是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重叠区域,是我国绿色矿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区域。文章以新疆克州为例,运用SWOT模型分析其矿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克州发展绿色矿业的策略,进而针对我国生态脆弱区发展绿色矿业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助力区域脱贫攻坚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锰都”之称,矿业是松桃县域经济的支柱。但是,松桃的矿业存在着结构欠合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企业调研、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对松桃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松桃矿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设计生态工矿型产业园区、构建网络式产业集群、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策略、加强科技支撑的深度开发、以“经济圈”为契机扩大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是松桃未来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器也是导火索。为探索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各利益协调机制,文章构建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及矿区公众三方博弈模型,并用仿真工具对三方行为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奖励、地方政府监管成本、矿山企业绿色开发、破坏开发收益与成本差额、开发保证金、矿区公众参与收益、成本等显著影响三方主体演化理想状态,并就政府、矿山企业及公众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铜矿开发为例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矿山企业融资困难实际情况 ,并对改变矿业投资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详细论述 ,最后对解决矿业投资难问题提出了有效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矿业经济区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矿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在矿业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权的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实力、产业效益、开放聚集能力、劳动力状况、基础设施、科技教育能力和资源环境状况7个方面对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矿业经济区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为:马鞍山钢铁矿业经济区、铜陵—繁昌有色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庐江矿业经济区、霍邱铁矿矿业经济区6个矿业经济区区域竞争力各有千秋,前4个矿业经济区都属于成熟—衰退型矿业经济区,后两个则属于成长型矿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11.
任淼  张大林 《中国矿业》2022,(11):18-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方式等,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科学认知自然,地质工作作为研究地球系统的工作,是探究自然规律、寻找赋存资源、调查自然生态的重要工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地质工作在认知自然的同时也会对生态产生一定扰动,但不能片面地认为地质工作会破坏绿水青山,“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地质工作只要准确把握和贯彻“两山”理论,就能实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质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绿色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矿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调控——以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通过对其矿业用地调查,表明矿业用地规模大,闲置许多废弃地;依据武安市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二者衔接方式,并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建立起武安市矿业用地复垦方案和置换方案,提出完善土地复垦复垦制度、理顺矿权与地权关系等矿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调控措施,以促进矿业用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矿业转型发展对差别化土地政策的现实需求,以矿业大省山西为例,重点针对正在实施的采矿用地改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试点进行了典型分析,并比较分析了矿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实际用地需求与现行政策的差距,结果表明,矿山企业废弃地利用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运行不畅、煤层气勘探开发不能享受采矿用地试点政策红利等问题仍然突出,土地管理政策支撑转型发展不足的问题正在凸显。为此,从三项试点、耕地保护、规划管控、市场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研究设计了一整套适合矿业特点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并提出了按步骤、分阶段推进改革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鸿莹 《中国矿业》2021,30(S2):67-70
博士后科研人员作为高校一流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者、一流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撑、一流博士发展的重要出口,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管理实践为例,回顾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总结了该校博士后从入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中博士后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博士后日常管理、考核激励体系、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化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矿业类博士后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程  李夕兵 《矿冶工程》2020,40(2):147-153
以我国矿业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为例,基于2009~2018年投资存量数据,在多区域结构分析框架下,运用投资多样性指数、动态时空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对投资区位分布特征、空间经济效应以及未来分布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2009~2018年,我国矿业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呈现出"由高度集中转向渐进扩散""高者仍高、低者仍低"的集团俱乐部式时空分布特征;②投资区位分布受到了来自于其他国家(地区)全局效应和相邻效应的影响;③2019~2020年,在空间经济效应作用下,投资渐进扩散趋势仍将持续,集团俱乐部式分布有所减弱;我国矿业对欧盟、俄罗斯联邦、东盟、美国的投资机会及热度将有所增加。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矿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矿业是矿业城市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山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修复是矿业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宏观视角下的矿山开采与修复,旨在通过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建平县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生态源地。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干扰因素、国土空间三线、矿山开采风险4个方面因素构建和修正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MCR)提取生态廊道,并结合生态廊道及其缓冲范围内的矿山类型、开采方式等因素,实现矿山开采风险分区,明确矿山开采和修复优先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生态源地28处,共计面积1 139.53 km2,提取生态廊道1 006 km。(2)矿山开采低、中、高风险区内分别包含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的面积分别为17.92、10.62、25.77 km2和22.5、14.10、21.93 km2。(3)按照矿山空间分布对生态网络的影响程度,划分了生产矿山开采优先级和废弃矿山修复优先级分区;其中,优先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内包含的生产矿山面积分别为17.93、11.80、23.63 ...  相似文献   

17.
艾婷  李志伟 《中国煤炭》2023,(S1):29-35
介绍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传统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恢复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多专业融合视角,阐述了神东矿区生态环境防治的创新技术模式与具体实践。认为,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矿山植树造林种草行为,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专业也十分广泛,多专业交叉、多领域协同是矿山生态修复的显著特征。通过神东矿区生态煤矿建设的成功实践,认为经济是矿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纽带,矿业开发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矿区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环境治理力度,从而让矿区绿色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矿业城市(镇)426座,涉及3亿多人口,并且目前大多处于发展弱势和逐渐衰退的过程中,研究矿业城市的维持、转型和更新已成为一个焦点课题。在矿业城市整体发展系统之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采用科研课题调研、资料分析、借鉴国外相关项目的结论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类矿业城市的发展起源、发展高峰和衰退的轨迹,初步得出了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方案、流程设计等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徐州市为例,研究探寻了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矿区用地格局直接关系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安市西石门矿区为例,在对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市域安全格局统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域安全格局指导下的矿区土地利用理念,构建了以废弃地农林牧景观生态元修复、矿业遗迹再利用为重点,山、水、路、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修复为框架,林地、河流用地、建设用地、耕地、矿业用地"五色空间"协调与自然和谐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以维护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