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域适应是一种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不满足独立同分布条件时使用的迁移学习算法.当两个领域间的分布差异较大时,会降低域内可迁移性,并且现有域适应算法需要获取大量的目标域数据,这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针对现有域适应方法的不足,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小样本学习下的基于特征中心对齐的域适应算法,寻找域不变特征的同时,提高目标域特征的可区分度,提高分类效果.面向小样本条件下的office-31公共数据集识别和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office-31数据集的平均识别精度比最大均值差异方法提升12.9%,而对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精度达到91%,比最大均值差异方法性能提升10%.  相似文献   

2.
最近迁移学习的新方法对抗域适应,将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思想添加到深度网络中,能够学习数据的可迁移表示形式进行域适应.虽然通过GAN的思想能够很好地提取出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的共同特征,有效地进行不同域之间的知识迁移,但现有的对抗域适应算法不能有效地保留目标域数据的局部特征,而目标域数据的某些特征可能会对分类精度有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利用有标注源数据获得在无标注目标数据上可用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增强的域适应端到端语义分割方法.首先,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图像多尺度信息并且减少域之间传感器分辨率带来的域偏移,采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作为分类器;其次,为了使无标注的目标域类别正确对应,使用了两个分类器进行协同训练;将像素点预测值的信息熵当做分类置信度的度量,将其作为对抗损失的权重,从而使训练能专注于难分类的像素,降低域偏移.在ISPRS(WGII/4)2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相对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和使用传统对抗方法,mIoU分别提高了18%和1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遥感图像域适应语义分割表现上优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或使用传统对抗域适应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4.
集成方法是处理包含缺失属性数据集分类问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目前针对不完整数据的集成分类算法在衡量各子分类器的权重时只考虑对应的数据子集的维数和大小.考虑到不完整数据集的缺失属性对类别的贡献度,使用信息熵衡量缺失属性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新的针对不完整数据的集成学习分类算法———信息熵集成分类算法(EECA).应用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分类器的集成分类器在UC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ECA比简单使用缺失属性的多少计算子分类器权重的方法更有效,最终结果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边际Fisher准则和迁移学习的小样本集分类器设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利用大量已有的同构标记数据(源域)设计小样本训练数据(目标域)的分类器是一个具有很强应用意义的研究问题. 由于不同域的数据特征分布有差异,直接使用源域数据对目标域样本进行分类的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分类器设计算法. 首先,本文利用内积度量的边际Fisher准则对源域进行特征映射,提高源域中类内紧凑性和类间区分性. 其次,为了筛选合理的训练样本对,本文提出一种去除边界奇异点的算法来选择源域密集区域样本点,与目标域中的标记样本点组成训练样本对. 在核化空间上,本文学习了目标域特征到源域特征的非线性转换,将目标域映射到源域. 最后,利用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器对映射后的目标域样本进行分类. 本文不仅改进了边际Fisher准则方法,并且将基于自适应样本对 筛选的迁移学习应用到小样本数据的分类器设计中,提高域间适应性. 在通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样本训练域的分类器性能.  相似文献   

6.
袁园  吴文  万毅 《计算机应用》2020,40(7):2131-2136
跨域差异常常会阻碍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使其不能适应不同的数据集,为了提高模型阴影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监督域适应阴影检测框架。首先,为了缩小域间的数据偏差,采用分层域适应策略校准源域和目标域间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分布;其次,为了加强模型软阴影的检测能力,提出边界对抗分支以确保模型在目标数据集上同样可以得到结构化的阴影边界;然后,结合熵对抗分支进一步抑制预测结果中边界处的高不确定性,从而得到边界平滑、准确的阴影掩膜。与已有深度学习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客观数据集ISTD、SBU上的平衡误差率(BER)分别降低了10.5%、18.7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阴影检测结果具有更好的边缘结构性。  相似文献   

7.
胡彬  王晓军  张雷 《计算机工程》2022,48(12):112-118
元学习期望训练所得的元模型在学习到的“元知识”基础上利用来自新任务的少量标注样本,仅通过较少的梯度下降步骤微调模型就能够快速适应该任务。但是,由于缺乏训练样本,元学习算法在元训练期间对现有任务过度训练时所得的分类器决策边界不够准确,不合理的决策边界使得元模型更容易受到微小对抗扰动的影响,导致元模型在新任务上的鲁棒性能降低。提出一种半监督对抗鲁棒模型无关元学习(semi-ARMAML)方法,在目标函数中分别引入半监督的对抗鲁棒正则项和基于信息熵的任务无偏正则项,以此优化决策边界,其中对抗鲁棒正则项的计算允许未标注样本包含未见过类样本,从而使得元模型能更好地适应真实应用场景,降低对输入扰动的敏感性,提高对抗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ADML、R-MAML-TRADES等当下主流的对抗元学习方法,semi-ARMAML方法在干净样本上准确率较高,在MiniImageNet数据集的5-way 1-shot与5-way 5-shot任务上对抗鲁棒性能分别约提升1.8%和2.7%,在CIFAR-FS数据集上分别约提升5.2%和8.1%。  相似文献   

8.
在无监督领域自适应中分类器对目标域的样本进行类别预测时容易产生混淆预测,虽然已有研究提出了相关算法提取到样本的类间相关性,降低了分类器在目标域上的类混淆预测。但该方法仍然未能解决源域和目标域因共享特征稀疏导致的迁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对源域进行了风格迁移,扩展源域各类样本的特征空间可供目标域匹配的共享特征,解决因共享特征稀疏导致分类器正迁移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减少分类器在目标域上产生的类混淆预测。当分类器利用扩充后的共享特征对目标域样本预测分类概率时,基于不确定性权重机制,加重预测概率权重使其能在几个预测概率峰值上以更高的概率值突出,准确地量化类混淆,最小化跨域的类混淆预测,抑制跨域的负迁移。在UDA场景下,对标准的数据集ImageCLEF-DA和Office-31的三个子数据集分别进行了领域自适应实验,相较于RADA算法平均识别精度分别提升了1.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算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大量的带有标签的数据,迁移学习的目的是利用已知标签的数据集(源域)来对未知标签的数据集(目标域)进行分类,因此深度迁移学习的研究成为了热门。针对训练数据标签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领域对抗网络(Multi-scale domain adversarial network, MSDAN)模型,该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以及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思想,得到了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在高维特征空间中的特征表示,该特征表示提取到了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的公共几何特征和公共语义特征。将源域数据的特征表示和源域标签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分类,最终在目标域数据集的测试上得到了较为先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域之间差异较大时,域适应的迁移效果较差.缩小域差可改善迁移效果,但却忽略后期分类时的可区分性.因此,文中提出基于无监督域适应的可区分联合匹配算法,根据域间类别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处理,并结合特征匹配和实例重加权提高迁移效果.使用联合概率分布作为域之间数据分布差异的度量,缩小相同类域之间的距离,提高迁移性;扩大不同类域之间的距离,提高区分性.在特征降维的过程中联合特征匹配和实例重加权,共同构造特征变换矩阵.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18组任务上的分类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李志恒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2):591-594,599
针对机器学习中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概率分布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ropout正则化的半监督域自适应方法来实现将神经网络的特征表示从标签丰富的源域转移到无标签的目标域。此方法从半监督学习的角度出发,在源域数据中添加少量带标签的目标域数据,使得神经网络在学习到源域数据特征分布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由于有了先验知识的指导,即使没有丰富的标签信息,神经网络依然可以很好地拟合目标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几种典型的数字数据集SVHN、MNIST和USPS的域自适应任务上的性能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并且在涵盖广泛自然类别的真实数据集CIFAR-10和STL-10的域自适应任务上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Most current unsupervised domain networks try to alleviate domain shifts by onl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 caused by the classifier, without considering task-specific decision boundaries between categories. In addition, these networks aim to completely align data distributions, which is difficult because each domain has its characteristics. In light of these issues, we develop a Gaussian-guided adversarial adaptation transfer network (GAATN) for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Specifically, GAATN introduces a Gaussian-guided distribution alignment strategy to make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two domains close to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to reduce data distribution discrepancies. Furthermore, GAATN adopts a novel adversarial training mechanism for domain adaptation, which designs two task-specific classifiers to identify target data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rget data and category boundaries. Mas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superior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 existing popular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当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来自不同的载体源时,即在载体源失配的条件下,通常会使一个表现优异的隐写分析器检测准确率下降。在实际应用中,隐写分析人员往往需要处理从互联网上采集的图像。然而,与训练集数据相比,这些可疑图像很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捕获和处理历史,导致隐写分析模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检测性能下降,这也是隐写分析工具在现实应用中很难成功部署的原因。为了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写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测试样本信息加以利用,使用领域自适应方法来解决载体源失配问题,将训练集数据作为源领域,将测试集数据作为目标领域,通过最小化源领域与目标领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来提高隐写分析器在目标领域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对抗子领域自适应网络(ASAN,adversarial subdomain adaptation network)。一方面从生成特征的角度出发,要求隐写分析模型生成的源领域特征和目标领域特征尽可能相似,使判别器分辨不出特征来自哪一个领域;另一方面从减小域间特征分布差异的角度出发,采用子领域自适应方法来减少相关子领域分布的非期望变化,有效地扩大了载体与载密样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对3种隐写算法进行检测,证实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模型在数据集失配和算法失配时的检测准确率,减少了失配问题带给模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晓龙  王士同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27-3131
域自适应的目的是利用有标记(源)域中的信息来提高未标记(目标)域模型的分类性能,且这种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在具有开放性的现实场景下,目标域通常包含源域中未观察到的未知类样本,这被称为开放集域自适应问题。传统的域自适应算法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场景设定无能为力,因此提出了渐进式分离的开放集模糊域自适应算法。首先,基于引进隶属度的开放集模糊域自适应算法,探索了逐步分离目标域中已知类和未知类样本的方法;然后,仅将从目标域中分离出的已知类与源域对齐,从而减小两个域之间的分布差异,进行模糊域自适应。所提算法很好地解决了由于未知类和已知类之间的不匹配而导致的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在Office数据集上的6组域自适应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域自适应算法比较,所提算法在图像分类中的精度有显著的提升,验证了该算法可以逐步增强域自适应分类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局部加权均值的领域适应学习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军  黄丽莉  孙长银 《自动化学报》2013,39(7):1037-1052
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MMD)作为一种能有效度量源域和目标域分布差异的标准已被成功运用.然而, MMD作为一种全局度量方法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区域之间全局分布和全局结构上的差异.为此, 本文通过引入局部加权均值的方法和理论到MMD中, 提出一种具有局部保持能力的投影最大局部加权均值差异(Projected maximum local weighted mean discrepancy, PMLWD)度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PMLWD更能有效度量源域和目标域中局部分块之间的分布和结构上的差异,结合传统的学习理论提出基于局部加权均值的领域适应学习框架(Local weighted mean based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 framework, LDAF), 在LDAF框架下, 衍生出两种领域适应学习方法: LDAF_MLC和 LDAF_SVM.最后,通过测试人工数据集、高维文本数据集和人脸数据集来表明LDAF比其他领域适应学习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 (DAL) is a novel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to address pattern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where the prior information for training is unavailable or insufficient. Its effectiveness depends o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distributions that respectively generate the training data for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testing data for the target domain. However, DAL may not work so well when only the distribution mean discrepancy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is considered and minimized.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onstruct a generalized projected maximum distribution discrepancy (GPMDD) metric for DAL on 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 (RKHS) based domain distributions by simultaneously considering both the projected maximum distribution mean and the projected maximum distribution scatte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target domain. In the sequel, based on both the structure risk and the GPMDD minimization principle, we propose a novel domain adaptation kerneliz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DAKSVM) with respect to the classical SVM, and its two extensions called LS-DAKSVM and μ-DAKSVM with respect to the least-square SVM and the v-SVM, respectively. Moreover,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justified that the proposed GPMDD metric could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consistency not only between the RKHS embedding domain distributions but also between the scatter information of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Hence,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distinctive in that the mor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catter information of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can be achieved by tuning the kernel bandwidth, the better the convergence of GPMDD metric minimization is and thus improving the scalability and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for D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rtificial and real-world problems indicat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is superior to or at least comparable with existing benchmark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领域适应核支持向量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领域适应学习是一种新颖的解决先验信息缺少的模式分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最大化地缩小领域间样本分布差是领域适应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仅考虑领域间分布均值差最小化, 使得在具体领域适应学习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在某个再生核Hilbert空间, 在充分考虑领域间分布的均值差和散度差最小化的基础上,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模型, 提出一种领域适应核支持向量学习机(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domain adaptation, DAKSVM)及其最小平方范式,人造和实际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优化或可比较的模式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多核局部领域适应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剑文  王士同 《软件学报》2012,23(9):2297-2310
领域适应(或跨领域)学习旨在利用源领域(或辅助领域)中带标签样本来学习一种鲁棒的目标分类器,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最大化地减小领域间的分布差异.为了有效解决领域间特征分布的变化问题,提出一种三段式多核局部领域适应学习(multiple kernel local leaning-based domain adaptation,简称MKLDA)方法:1)基于最大均值差(maximum mean discrepancy,简称MMD)度量准则和结构风险最小化模型,同时,学习一个再生多核Hilbert空间和一个初始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对目标领域数据进行初始划分;2)在习得的多核Hilbert空间,对目标领域数据的类别信息进行局部重构学习;3)最后,利用学习获得的类别信息,在目标领域训练学习一个鲁棒的目标分类器.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优化或可比较的领域适应学习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