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道地区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金锑矿带西南段,主要包括茶溪、金坑和黄垢3个中小型金矿床,矿脉发育在前寒武系浅变质地层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划分为2个阶段,一是石英+黄铁矿+毒砂+绢云母+金阶段;二是石英+绢云母+少量金阶段;其中茶溪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297 ℃,峰值为210~220 ℃,盐度[w(NaCl)]为4.9%~11.7%,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233 ℃,峰值为160~170 ℃,盐度为3.3%~9.7%;金坑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2~261 ℃,峰值为210~220 ℃,盐度为5.6%~10.1%,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4~203 ℃,峰值为150~160 ℃,盐度为3.8%~8.8%;黄垢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19 ℃,峰值为220~240 ℃,盐度为5.1%~11.7%;3个矿床中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δ18Ofluid变化较小,分布在+4.95‰~+6.95‰之间,第二阶段δ18Ofluid分布在+1.08‰~ +1.38‰之间,而δD值变化较大,分布在-83‰~-33‰之间,因此第一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流体,来源以变质流体为主,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叠加,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指示有大气水的混入。另外,黄垢矿区黄铁矿中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广,为-15.79‰~+3.88‰;金坑矿区硫化物δ34S值较为集中,为-5.02‰~+0.74‰。结合区域地层中S同位素组成与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载金硫化物硫源(δ34S值接近零值)主要为深部岩浆,而不含金或含微量金的硫化物(δ34S值为负值)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以判定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δD值为-78.9‰~-28.5‰,平均值为-56.5‰;δ18OV-SMOW值为12.10‰~18.70‰,平均值为16.06‰;δ18OH2O值为0.18‰~11.26‰,平均值为8.24‰;反映了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δ34S值为-1.04‰~2.71‰,平均值为1.35‰,与矿区赋矿地层张村岩组的硫同位素明显不同,暗示了成矿物质不是直接来自地层,但呈现出明显的幔源硫(-3‰~3‰)特征,与矿区火山-次火山活动有紧密联系。铅同位素206Pb/204Pb=17.890 0~18.319 0,207Pb/204Pb=15.528 0~15.602 5,208Pb/204Pb=38.025 2~38.445 0,表明铅来源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岱王山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黄铁矿S同位素和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CO2三相包裹体(Ⅱ型)、纯CO2相包裹体(Ⅲ型)3种类型,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温度(171℃~280℃)、低盐度(5.4%~11.7%)及低密度(1.07~1.13 g/cm3)的性质,为H2O-CO2-CH4流体体系;估算成矿深度为2.1~3.0 km,属于浅成矿床。δ34S值为-1.0‰~-0.9‰,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岩浆活动;δ13CV-PDB值为-8.4‰~-1.5‰,δ18OV-SMOW值为6.3‰~19.7‰,暗示碳、氧来源具有多源性。综合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认为岱王山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有关的浅成造山型。  相似文献   

4.
葫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崤山地体内,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未见中酸性岩体出露,金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成矿阶段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该阶段形成的石英δD值介于-79‰~-98‰,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2.20‰~6.89‰,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黄铁矿δ34S值介于3.8‰~5.0‰,均值为4.0‰;闪锌矿δ34S值介于4.0‰~5.0‰,均值为4.5‰。矿石中金属矿物206Pb/204Pb值为17.818 4~18.023 3,均值为17.933 3;207Pb/204Pb值为15.516 7~15.548 4,均值为15.536 2;208Pb/204Pb值为38.226 4~38.322 7,均值为38.289 8。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隐伏的燕山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金溪熊家山钼矿床是赣东北地区-武夷隆起带上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具有大型找矿潜力的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19~6.42‰,平均4.29‰;辉钼矿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424~40.102,平均38.822; 207Pb/204Pb=15.585~15.611,平均15.596;206Pb/204Pb=17.975~18.432,平均18.128。通过与燕山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的铅同位素,及银山铅锌矿床和德兴铜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对比,以及铅同位素构造图解判别,我们认为熊家山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密切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除此之外,上地壳岩石也可能提供了一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奈林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分别对氢、氧同位素和碳、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8O变化范围在-3.6‰~0.2‰,平均值为-1.71‰,石英的δD介于-115‰~-98‰,平均值为-105.9‰,说明成矿流体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原始岩浆水是早期成矿流体主要来源,后期则有大量的大气降水混入,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共同组成的混合水。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3C平均值为-4.54‰,与地幔δ13C值-5.5‰相近;δ18O平均值为7.86‰,与花岗岩δ18O的变化范围7‰~13‰相符,说明成矿流体与花岗岩质岩浆热液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奈林沟金矿床属于浅成中低温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孙琦  任云生  李德新  杨群 《黄金》2016,(5):10-15
为了确定砂宝斯大型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的来源,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金矿石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H、O和S、Pb同位素的测试工作。结果表明:石英中的δD变化范围为-138.3‰~-117.8‰,δ~(18)O_水变化范围为4.6‰~5.6‰,δD-δ~(18)O水图解上,6件样品落入以岩浆水为主体并混有大气降水的区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9.6‰~-8.3‰,集中于0.2‰~5.6‰,表现出离散性较大的混合硫的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75~18.45、15.48~15.69和37.76~38.44,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和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中,表现为岩浆作用所导致的上地壳地幔混合铅。综合分析认为,砂宝斯金矿床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并有天水加入,成矿物质具有以岩浆为主并混有地层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小池沟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中段。通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的蚀变岩型矿石中硫、铅同位素分析,获得矿床硫同位素δ~(34)S值为-3.05‰~10.93‰,多数位于陨石硫范围内,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地幔,并有地壳硫加入,反映了地幔硫遭受地壳物质混入后的硫同位素组成;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7.09~17.53,~(207)Pb/~(204)Pb值为15.31~15.61,~(208)Pb/~(204)Pb值为37.20~38.10,变化范围均不大,属于正常铅范围。铅同位素特征参数及相关图解显示矿石铅具壳幔混合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详细的室内外研究,对吉林蛟河爱林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脉状产于范家屯组粉砂质板岩中的断裂蚀变带中,受NE向断裂控制。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爱林金矿床成矿期流体均一温度为240~400 ℃,成矿深度为0.64~1.60 km。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δ 18O变化范围为5.40‰~6.86‰,δD变化范围为-103.1‰~-100.0‰,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特征、矿体产出状态和实验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受断裂控制的浅成中—高温热液型矿床,其形成与花岗岩的侵入密切相关,推测该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碰撞向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转换期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浅成低温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育在黑龙江省陆相火山岩区的主要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和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归纳与总结,得出:该类型矿床属于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化蚀变:δ^18O水 集中在-14.11‰~6.23‰,δD值在-78.25‰~-132.64‰,显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有少量的岩浆水;δ^34S 多数集中在-3.1‰~4.6‰,稍正向偏离陨石硫的特点,^206Pb/^204Pb 为17.742~18.758,^207Pb/^204Pb为15.287~15.760,^208Pb/^204Pb 为37.414~38.616,显示成矿物质应主要来自于深部幔源物质的岩浆热液流体系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金矿体与赋矿围岩等有密切的关系,但稀土总量明显偏低,形态更趋复杂,显示了成矿物质来源的复杂性;成矿时代多集中在100~118Ma,多为早白垩世;流体包裹体均一值集中在150~280℃,盐度集中在1.2%~8.36%,成矿压力为4~19.6MPa,估算成矿深度为0.13~0.65km;显示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宁夏海原西华山金矿区位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之祁连构造成矿带,在该矿区已发现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为长城系海原群变质地层,矿脉受断裂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煌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了查明西华山金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过程,对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马场和柳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40.1~382.6℃和203.2~353.9℃,集中在250~260℃和270~280℃;盐度[w(NaCleq)]分别为2.57%~10.72%和5.28%~12.08%,集中在6%~7%和7%~8%;成矿期成矿流体δD值分别为-86.5‰~-87.2‰和-90.2‰~-91.6‰,δ18O值分别为7.4‰~8.7‰和8.7‰~10.0‰;2个矿区矿石黄铁矿中δ34S分布范围为-1.00‰~0.27‰。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也主要源于岩浆,有少量可能源于围岩地层;区内...  相似文献   

12.
云洞铅锌矿是近年来通过重晶石整装勘查与科研工作新发现的矿床。通过云洞铅锌矿床、凯里柏松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硫同位素测试结果,与湖南董家河、花垣铅锌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云洞铅锌矿床δ34S值在14.58‰~19.44‰之间,均值为17.24‰,与董家河铅锌矿床硫同位值δ34S(8.44‰~17.92‰,∑12.25‰)比较接近,而与湖南花垣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值δ34S(28.80‰~33.80‰,∑31.98‰)相差甚远。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铅锌矿与硫铁矿、重晶石紧密共生,矿床中发现大量的忱状构造、底劈构造、流纹构造和块状构造等,认为天柱云洞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铅锌矿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以及二叠系下统地层中,矿化岩石为碳酸盐岩型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以富液包裹体和纯液体包裹体为主,局部少量发育气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83~357℃;盐度为0.35%~23.18wt.%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中盐度流体。矿石中方铅矿组成的δ~(34)SCDT值变化介于-0.7‰~19.9‰之间,极差为20.60‰,平均值为8.9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8.115~19.146,平均18.634;~(207)Pb/~(204)Pb=15.737~15.881,平均15.801;~(208)Pb/~(204)Pb=38.324~39.471,平均38.958。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草坝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特征;白家坝铅锌矿、简草峪铅矿、窝使洞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和壳源硫双重硫源特征,矿石硫源与造山带作用有关,来源于深部的硫在造山带作用过程中与壳源硫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硫源;埃山铅锌矿、郭家坡铅锌矿矿石硫具有壳源硫特征,同时受到造山带热液硫的干扰。矿石铅主要源于上地壳来源。郭家坡铅锌矿属于初始沉积成矿,成矿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经后期热液改造更为富集。其他矿床(点)为热液成矿,与燕山期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马塬皓  刘云华  赵强  吴勇  李小严  邓楠 《黄金》2020,41(2):3-11
塘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金成矿带南部文县—康县金成矿亚带东段,为石英脉型金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脉附近的断裂中,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成矿流体包裹体类型相近,矿床成矿温度为156.9℃~303.2℃,盐度为1.82%~15.67%,密度为0.76~0.99 g/cm 3,深度为5.18~7.43 km;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度、中低盐度、低密度、中浅成相特征。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 2、H 2O,含少量N 2,液相成分主要为H 2O,属于H 2O-NaCl±CO 2体系。氢-氧-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塘坝金矿床δ18 O H 2O为5.98‰~9.87‰,δD V-SMOW为-80.6‰^-74.5‰,δ34 S为-1.9‰~8.0‰;结合矿床野外产出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度、中低盐度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宣恩草坝铅矿赋存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地层中,矿化岩石为碳酸盐岩型类型。铅矿化受构造控制,龙滩溪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着成矿流体的形成和运移,次级的北西向七家园断裂破碎带和北北东向草坝层间破碎带为容矿构造。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盐度为0.35%~16.43wt.%NaCleq.,温度为98℃~268℃,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 ~(34)SCDT值变化介于-0.7‰~1.3‰之间,极差为2.0‰,平均值为0.23‰,矿石硫具有深源硫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值在18.473~18.671之间,平均18.580;207Pb/204Pb值在15.737~15.823之间,平均15.775;208Pb/204Pb值在38.899~39.139之间,平均39.003。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铅源于上地壳来源。本矿属于中低温热液成因的充填型铅矿床。  相似文献   

16.
Boko Songho-Mindouli成矿带是刚果(布)南部重要的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以成矿带中Grande、Luangu、Mpassa和Moubiri 4个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矿物黄铁矿、辉铜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硫、铅同位素组成,揭示该矿带成矿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成矿机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δ~(34)S值变化于-1.4‰~23.0‰,平均7.29‰,反映其兼有幔源岩浆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特点;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为17.810~18.046,~(207)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为15.592~15.651,~(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为37.719~38.066,其特征显示铅来源具有多源性,而以壳源为主,同时混有深源地幔铅。硫、铅的来源相同,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史,矿床属于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7.
西藏那不定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是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目前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那不定铅锌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1)那不定铅锌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分布范围较宽,主要集中在-2.0‰~6‰之间,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总体具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特征;(2)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小,显示出普通铅的特征,显示出铅同位素来源以上地壳铅为主,少量造山带铅相结合的特征;(3)将那不定矿床6件脉石矿物中石英包裹体氢同位素值在-83.5‰~167.8‰之间,石英包裹体中δ18O‰值在-2.81‰~3.6‰范围内,显示明显受到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与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及其包裹体进行O、H和C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并将矿物的O、H同位素组成计算为平衡流体的O、H同位素。与石榴子石平衡的流体的δ~(18)O值为4.1‰~6.8‰,流体包裹体H_2O的δD值为-155.9‰~-128.6‰;与绿帘石平衡的流体的δ~(18)O为3.5‰~4.1‰,与绿帘石平衡的流体的δD值为-8.9‰~-7.0‰。上述特征表明深源的岩浆水和海水(或封存的古海水)是热液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具有明显低的δD值,可能是岩浆去气的结果。石榴子石和绿帘石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测定值较相似,介于-24.6‰和-14.1‰之间,显示有机碳参与热液流体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麻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中元古界老岭群达台山组地层及燕山期碱长花岗岩岩体。成矿作用先后经历同生沉积期、变质变形期、岩浆热液蚀变期、表生氧化期四个阶段。矿体铅同位素年龄7.43亿年,推测变质变形期应为晋宁运动末期。矿体中黄铁矿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为-0.17~+7.41‰,平均值+1.9‰,其平均值接近陨石中δ34S=0±2‰的值,认为成矿流体中的硫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王麻子沟金矿成因归属为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湖北崇阳斯门坳钨矿化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地层中,少数赋存于南华系上统南沱组地层中。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和角岩型两种,以单一白钨矿石英脉型为主。钨矿化受斯门坳倒转背斜控制,具体产于伴随倒转短轴背斜褶皱构造发育一系列层间断裂及构造破碎带内。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盐度为1.57%~14.41 wt.%NaCleq,温度为180~351℃,成矿流体属于中温偏高温的低盐度流体。含白钨矿石英脉δD值介于-48.8‰~-33.8‰之间。石英的δ~(18)O值为12.0‰~15.2‰,流体δ~(18)O值为3.87‰~7.05‰,指示了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混入了部分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来源。矿区南沱组地层中黄铁矿、陡山沱组地层中黄铁矿和顺层间构造充填石英脉中黄铁矿三种不同地质体产出的黄铁矿δ~(34)S_(V-CDT)(‰)值3.5‰~4.5‰,极差1‰,平均值4.08‰。指示硫主要来源于地层,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稳定。矿床属中温偏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