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度学习在各领域全面应用的同时, 在其训练阶段和推理阶段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神经网络后门攻击是一类典型的面向深度学习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在训练阶段采用数据投毒、模型编辑或迁移学习等手段, 向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植入非法后门, 使得后门触发器在推理阶段出现时, 模型输出会按照攻击者的意图偏斜。这类攻击赋予攻击者在一定条件下操控模型输出的能力,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 因此, 有效防御神经网络后门攻击是保证智能化服务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智能化算法对抗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计算机视觉领域出发, 综述了面向深度神经网络后门攻击的防御技术。首先, 对神经网络后门攻击和防御的基础概念进行阐述, 分析了神经网络后门攻击的三种策略以及建立后门防御机制的阶段和位置。然后,根据防御机制建立的不同阶段或位置, 将目前典型的后门防御方法分为数据集级、模型级、输入级和可认证鲁棒性防御四类。每一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分析了各类方法的适用场景、建立阶段和研究现状。同时, 从防御的原理、手段和场景等角度对每一类涉及到的具体防御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最后,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从针对新型后门攻击的防御方法、其他领域后门防御方法、更通用的后门防御方法、和防御评价基准等角度对后门防御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深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的脆弱性和不鲁棒性被不断的揭示,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攻击方法层出不穷,而后门攻击就是其中一类新的攻击范式。与对抗样本和数据投毒不同,后门攻击者在模型的训练数据中添加触发器并改变对应的标签为目标类别。深度学习模型在中毒数据集上训练后就被植入了可由触发器激活的后门,使得模型对于正常输入仍可保持高精度的工作,而当输入具有触发器时,模型将按照攻击者所指定的目标类别输出。在这种新的攻击场景和设置下,深度学习模型表现出了极大的脆弱性,这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安全威胁,后门攻击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深度学习模型对于后门攻击的安全性,本文针对深度学习中的后门攻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后门攻击和其他攻击范式的区别,定义了基本的攻击方法和流程,然后对后门攻击的敌手模型、评估指标、攻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接着,将现有的攻击方法从可见性、触发器类型、标签类型以及攻击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包含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在内的多个领域。此外,还总结了后门攻击研究中常用的任务、数据集与深度学习模型,并介绍了后门攻击在数据隐私、模型保护以及模型水印等方面的有益应用,最后对未来的关键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代表性技术之一,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何高效构造多样化的对抗样本,以实现对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欺骗,以及如何检测对抗样本并加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但是,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开发越来越依赖开源数据集、预训练模型和计算框架等第三方资源,模型被植入后门的风险越来越高。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出发,对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后门植入与检测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主要特征与适用场景,对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后门攻击旨在将隐藏的后门植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使被攻击的模型在良性测试样本上表现正常,而在带有后门触发器的有毒测试样本上表现异常,如将有毒测试样本的类别预测为攻击者的目标类。对现有攻击和防御方法进行全面的回顾,以攻击对象作为主要分类依据,将攻击方法分为数据中毒攻击、物理世界攻击、中毒模型攻击和其他攻击等类别。从攻防对抗的角度对现有后门攻击和防御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将防御方法分为识别有毒数据、识别中毒模型、过滤攻击数据等类别。从深度学习几何原理、可视化等角度探讨深度神经网络后门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软件工程、程序分析等角度探讨深度神经网络后门攻击和防御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研究者了解深度神经网络后门攻击与防御的研究进展提供帮助,为设计更健壮的深度神经网络提供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数据、算法、算力的强力支撑下,深度学习受到空前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与此同时,深度学习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发现深度学习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其中在深度学习模型安全方面,研究者对后门攻击这种新的攻击范式进行广泛探索,深度学习模型在全生命周期中都可能面临后门攻击威胁。首先分析了深度学习面临的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给出后门攻击技术的相关背景及原理,并对与之相近的对抗攻击、数据投毒攻击等攻击范式进行区分。然后对近年来有关后门攻击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根据攻击媒介将攻击方案分为基于数据毒化、基于模型毒化等类型,随后详细介绍了后门攻击针对各类典型任务及学习范式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揭示后门攻击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威胁。随后梳理了将后门攻击特性应用于积极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后总结了当前后门攻击领域面临的挑战,并给出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推动后门攻击和深度学习安全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模型容易受到后门攻击,在处理干净数据时表现正常,但在处理具有触发模式的有毒样本时会表现出恶意行为.然而,目前大多数后门攻击产生的后门图像容易被人眼察觉,导致后门攻击隐蔽性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相似性的多目标优化隐蔽图像后门攻击方法.首先,使用感知相似性损失函数减少后门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视觉差异.其次,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解决中毒模型上任务间冲突的问题,从而确保模型投毒后性能稳定.最后,采取了两阶段训练方法,使触发模式的生成自动化,提高训练效率.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在干净准确率不下降的情况下,人眼很难将生成的后门图像与原始图像区分开.同时,在目标分类模型上成功进行了后门攻击,all-to-one攻击策略下所有实验数据集的攻击成功率均达到了100%.相比其他隐蔽图像后门攻击方法,具有更好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7.
深度神经网络的安全性和鲁棒性是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工作主要从对抗攻击角度揭示神经网络的脆弱性,即通过构建对抗样本来破坏模型性能并探究如何进行防御.但随着预训练模型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种针对神经网络尤其是预训练模型的新型攻击方式——后门攻击.后门攻击向神经网络注入隐藏的后门,使其在处理包含触发器(攻击者预先定义的图案或文本等)的带毒样本时会产生攻击者指定的输出.目前文本领域已有大量对抗攻击与防御的研究,但对后门攻击与防御的研究尚不充分,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全面介绍文本领域后门攻击和防御技术.首先,介绍文本领域后门攻击基本流程,并从不同角度对文本领域后门攻击和防御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代表性工作并分析其优缺点;之后,列举常用数据集以及评价指标,将后门攻击与对抗攻击、数据投毒2种相关安全威胁进行比较;最后,讨论文本领域后门攻击和防御面临的挑战,展望该新兴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方法以其在智能体感知和决策方面的优势,在多用户智能动态频谱接入问题上得到广泛关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的弱可解释性使得DRL模型容易受到后门攻击威胁。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动态频谱接入(Dynamic Spectrum Access, DSA)场景,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开销低的后门攻击方法。攻击者通过监听信道使用情况来选择非侵入的后门触发器,随后将后门样本添加到次用户的DRL模型训练池,并在训练阶段将后门植入DRL模型中;在推理阶段,攻击者主动发送信号激活模型中的触发器,使次用户做出目标动作,降低次用户的信道接入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后门攻击方法能够在不同规模的DSA场景下达到90%以上的攻击成功率,相比持续攻击可以减少20%~30%的攻击开销,并适用于3种不同类型的DRL模型。  相似文献   

9.
机器翻译是指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语义的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成为机器翻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首先简要介绍近一年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影响,然后对当前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最后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利用强大的特征表示和学习能力为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但其训练过程存在安全威胁漏洞, 攻击者容易通过操纵训练集或修改模型权重执行主流后门攻击: 数据中毒攻击与模型中毒攻击。两类攻击所产生的后门行为十分隐蔽, 后门模型可以保持干净样本的分类精度, 同时对嵌入攻击者预定义触发器的样本呈现定向误分类。针对干净样本与触发器样本在拟合程度上的区别, 提出一种基于自定义后门行为的触发器样本检测方案 BackDetc, 防御者自定义一种微小触发器并执行数据中毒攻击向模型注入自定义的后门, 接着通过嵌入自定义触发器设计一种输入样本扰动机制, 根据自定义触发器的透明度衡量输入样本的拟合程度, 最终以干净样本的拟合程度为参照设置异常检测的阈值, 进而识别触发器样本, 不仅维持资源受限用户可负担的计算开销, 而且降低了后门防御假设, 能够部署于实际应用中, 成功抵御主流后门攻击以及威胁更大的类可知后门攻击。在 MNIST、 CIFAR-10 等分类任务中, BackDetc 对数据中毒攻击与模型中毒攻击的检测成功率均高于目前的触发器样本检测方案, 平均达到 99.8%以上。此外, 论文探究了检测假阳率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并给出了动态调整 BackDetc 检测效果的方法, 能够以 100%的检测成功率抵御所有分类任务中的主流后门攻击。最后, 在 CIFAR-10 任务中实现类可知后门攻击并对比各类触发器样本检测方案, 仅有 BackDetc 成功抵御此类攻击并通过调整假阳率将检测成功率提升至 96.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后门攻击已成为目前卷积神经网络所面临的重要威胁。然而,当下的后门防御方法往往需要后门攻击和神经网络模型的一些先验知识,这限制了这些防御方法的应用场景。本文依托图像分类任务提出一种基于非语义信息抑制的后门防御方法,该方法不再需要相关的先验知识,只需要对网络的输入进行编解码处理就可以达到后门防御的目的。方法 核心思想是在保持图像语义不改变的同时,尽量削弱原始样本中与图像语义不相关的信息,以此抑制触发器。通过在待保护模型前添加一个即插即用的U型网络(即信息提纯网络)来实现对图像非语义信息的抑制。其输入是干净的初始样本,输出命名为强化样本。具体的训练过程中,首先用不同的训练超参数训练多个结构不一的干净分类器,然后在保持强化样本被上述分类器正确分类的前提下,优化信息提纯网络使强化样本和原始样本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大。结果 实验在MNIST、CIFAR10和Image Net10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信息提纯网络编解码后,干净样本的分类准确率略有下降,后门攻击成功率大幅降低,带有触发器的样本以接近干净样本的准确率被正确预测。结论 提出的非语义信息抑制防御方法能够在不需要相关先验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语言识别和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任务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优秀的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神经网络大都由手工设计,需要专业的机器学习知识以及大量的试错。为此,自动化的神经网络结构搜索成为研究热点。神经网络结构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主要由搜索空间、搜索策略与性能评估方法3部分组成。在搜索空间设计上,出于计算量的考虑,通常不会搜索整个网络结构,而是先将网络分成几块,然后搜索块中的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共享不同块中的结构,也可以对每个块单独搜索不同的结构。在搜索策略上,主流的优化方法包含强化学习、进化算法、贝叶斯优化和基于梯度的优化等。在性能评估上,为了节省计算时间,通常不会将每一个网络都充分训练到收敛,而是通过权值共享、早停等方法尽可能减小单个网络的训练时间。与手工设计的网络相比,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得到的深度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性能。在ImageNet分类任务上,与手工设计的MobileNetV2相比,通过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得到的MobileNetV3减少了近30%的计算量,并且top-1分类精度提升了3.2%;在Cityscapes语义分割任务上,与手工设计的DeepLabv3+相比,通过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得到的Auto-DeepLab-L可以在没有ImageNet预训练的情况下,达到比DeepLabv3+更高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同时减小一半以上的计算量。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得到的深度神经网络通常比手工设计的神经网络有着更好的表现,是未来神经网络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availability of huge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data, advanced highly dense memory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machines have provided a strong push for the developmen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domains.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has rekindled the hope of efficiently solving complex problems which was not possible in the recent past. The gener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big-data is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I/ML applications, however, several challenges need to be addressed, like processing speed, memory requirement, high bandwidth, low latency memory access, and highly conductive and flex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processing units and memory blocks. The conventional computing platforms are unabl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nd AI. Deep neural networks (DNNs) are widely employed for machine learning and AI applications, like speech recognition, computer vison, robotics, and so forth,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However, accuracy is achieved at the cost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sacrific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 like performance measuring parameters along with high latency.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latency, energy efficiency, complexity, power consumption, and so forth, a lot of state of the art DNN accelerator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form of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s) and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FPGAs). This work provide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all these DNN accelerator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Various DNN architectures, their computing units, emerging technologies used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NN accelerators will be discussed. Finally, we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scop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se accelerator designs,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张强  杨剑  富丽贞 《计算机应用》2019,39(8):2271-2275
在实际工作中深度学习方法通常不具备大量的训练样本,因此提出了双输入流深度反卷积生成神经网络的构架,依据给定的条件产生新的目标图像,从而扩充训练样本集。该神经网络的整体架构由双输入的卷积网络和一个反卷积网络输出构成,其中双输入卷积网络接收目标物体不同视角的两张图片并提取抽象特征,而反卷积网络则利用抽象特征和设定的参数产生新的插值目标图像。在ShapeNetCor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数量的训练样本空间中,与未扩展数据集的卷积网络相比,双输入流深度反卷积生成神经网络的识别率提高了20%左右。结果表明,双输入流深度反卷积生成神经网络无需输入目标物类别,可生成新参数条件下的目标图像,扩充训练样本空间,从而提高识别率,可用于少样本的目标物多角度识别。  相似文献   

15.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彦冬  郝宗波  雷航 《计算机应用》2016,36(9):2508-2515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语义分割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强大的特征学习与分类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分析与研究价值。首先回顾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重点针对网络过拟合、网络结构、迁移学习、原理分析四个方面对卷积神经网络在近期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总结并讨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应用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卷积神经网络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partially inspired by the brain's visual cortex, enable a computer to “learn”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images it is shown in relation to a specific, specified task. Given sufficient data and tim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offer more easily designed, more generalizable, and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end‐to‐end systems than is possible with previously employed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This review paper seek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deep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with an emphasis on recent progress in tasks involving 3D visual data. Through a backdrop of the mammalian visual processing system, we hope to als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future advances in automated visu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部署环境较为复杂,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产生多种故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结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故障诊断模型,对光伏电站的设备运行时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故障类别的快速准确判断.该模型使用一维卷积核感知时序数据特征,通过多级卷积结构提升模型的诊断能力,并采用残差结构解决模型深度增加造成的梯度消失问题,加速了深度模型的训练.光伏电站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相较于多种常见的智能模型具有较高的故障诊断准确度.该模型的推广使用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光伏电站故障巡检投入,而且还能够提高光伏电站故障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