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陈涛 《小水电》2016,(4):33-37
通过对珊溪水库工程大坝的表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坝基沉降和坝体内部变形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大坝变形情况正常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珊溪水库大坝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面板和坝体动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和动应力等,并对坝基覆盖层的地震液化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珊溪水库大坝震陷率较小,坝基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相似文献   

3.
水库大坝变形特别是沉降值,是反应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数据,哈拉布拉水库在施工、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变形和外部变形,经监测和测量数据表明,大坝变形尤其是沉降量,与同类型堆石坝对比都很小,目前水库运行安全正常。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变更措施对大坝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坝基覆盖层全部清除,坝体直接坐落在基岩上,大幅度减少了坝基沉降值;大坝坝体堆石体填筑碾压标准提高,孔隙率由原设计28%和24%降低为22%,大坝坝体压缩变形小,降低了坝体沉降量。  相似文献   

4.
珊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在厚度达20余米的河床覆盖层上,根据坝址覆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采取挖除趾板后60m范围内的河床覆盖层处理方法。通过坝体仪器埋设观测和资料整理分析,大坝及坝基沉降变形观测值均在设计范围值之内,表明坝体施工全断面上升的填筑方法有利于控制坝体沉降及坝基覆盖层固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河口村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坝基、坝体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变化规律。成果表明:(1)坝基和坝体沉降填筑期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大,静置期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整体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直至趋于零的趋势;(2)坝基和坝体沉降趋稳,主要受坝基地质情况和坝体填筑高程影响;(3)堆石坝沉降整体与坝型呈不对称分布,其最大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72%,符合一般土石坝沉降变形规律。监测成果为保证大坝填料、混凝土面板施工以及评价大坝安全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平原水库大坝变形的监测,总结了建在深厚覆盖层软基上的平原水库大坝变形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沉降量随大坝填筑而逐步增加,各测点沉降过程线和填筑过程线相关性良好,大坝的沉降主要由坝基沉降引起,符合土石坝变形规律;水库蓄水后对坝体变形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日后水库上蓄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坝的巡视检查及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7.
李干荣  王松波 《人民长江》2008,39(10):49-50
通过对山西西龙池下水库大坝覆盖层基础处理、填筑施工强度、大坝干密度及变形模量检测、大坝沉降观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西龙池下水库大坝在深厚覆盖层条件下施工期沉降的影响因素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①坝基覆盖层的稳定沉降量与坝体高度和覆盖层厚度之比成一元二次方程递增关系.由此可以研究和较准确地推测整个覆盖层坝基的沉降变形情况.②不同分区内坝体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成一元二次方程递增关系.③理想的均一状态下,坝体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的平方成正比,与密度成正比,与变形模量成反比.由于大坝的非均质性,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但大坝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密度、变形模量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来,即施工中可以通过提高坝体密度和变形模量来减少坝体施工期沉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乌拉泊水库为例,介绍了水库大坝内部变形监测情况,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桩号标点绘制大坝累计沉降过程线,对大坝建成以来坝体坝基沉降变化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建立累计沉降量s与时间t之间的双曲线函数关系进行沉降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函数模型与大坝实际沉降情况基本吻合,通过该模型既可以进行大坝运行期间各个时间沉降量的推算,又可以对模型参数实时修正。  相似文献   

9.
以原型监测为基础,将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对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位移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及测值变幅普遍小于坝顶,由于分析时段内库水位变化较小,温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控制因素;坝顶沉降量冬季大、夏季小,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U"形分布,河谷坝段沉降普遍大于岸坡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夏季向上游变化,冬季向下游变化,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W"形分布,这与不同坝段的结构有关。挠度分析表明:坝体水平变形量随观测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规律,坝顶衰减速率快,至坝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坝体变形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鸭河口水库大坝变形观测标点的布置情况,对建库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分析表明:大坝沉降及固结符合一般规律;坝基渗流符合土石坝渗流的基本规律,说明上堵下排措施和土坝的多年固结发挥着明显作用,大坝坝体和坝基内部已基本形成均匀稳定的渗流场。  相似文献   

11.
坝下涵洞是平原水库大坝中重要建筑物,其应力变形特性关系到涵洞的工作性状,同时也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本文采用不同的土体本构模型,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某平原水库大坝及坝下涵洞的应力变形进行了研究,并对涵洞下地基砾质土换填料及坝基土材料特性对涵洞沉降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得出坝体应力变形的数值和分布符合常规土石坝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涵管底部采用换填土料对控制涵管的沉降变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涵管下部基础土体的材料特性对涵管的沉降变形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坝体的断面设计及设计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案是可行的等结论,进一步检验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积石峡大坝施工期浸水前后的沉降研究,可取得坝体自然状态与浸水期间的变形规律.本文对积石峡面板坝实测沉降进行整理分析并与公伯峡大坝进行对比.得到结果:大坝变形监测仪器工作正常;坝体实测沉降分布规律合理,最大沉降小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1%.结果表明:与公伯峡大坝相比,积石峡后期变形明显小,而且坝体沉降收敛速度明显要快,坝体浸水加速坝体沉降变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瑕  张文胜 《人民长江》2010,41(20):19-22
结合长达6 a的观测资料,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基础转动、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右岸大坝坝基及坝体的变形规律以及水库蓄水对其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右岸大坝坝基坝体是稳定的,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状态稳定,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较小,大坝变形受温度变化和水库蓄水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三岔河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设计、分区设计、坝基处理、施工过程、监测成果等。大坝建成至今已正常运行两年多,监测成果显示坝体沉降变形:符合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规律。大坝渗流:量水堰最大渗流量为12L/s,渗流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深厚软土地基大坝变形规律,以里墩水库为例,简述该大坝不均匀沉降病害及其原因,分析大坝变形观测资料。大坝蓄水前期沉降量远大于蓄水后期,上下游坝体沉降速率主要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本次大坝沉降速率与库水位呈相反状态,大坝上游面二级平台左右岸相邻沉降点不均匀沉降差最大,产生裂缝的风险较大。提出深水区大变形坝基沉降观测仪器的方案,并获得仪器厂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珊溪水库坝址区河床分布有20余米厚覆盖层,为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经过全面的研究论证,利用河床覆盖层作为坝基。目前从观测资料分析,大坝各项指标均在设计范围之内,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平原水库大坝从建成到现在已运行多年,为了了解该工程目前的运行情况和安全情况,对该平原水库大坝运行多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安全评价,通过对大坝的变形和渗流的监测分析了解到,目前大坝的最大垂直位移值为1 201 mm,坝基换填砾质土对减小坝基沉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坝变形已趋于稳定;坝体、坝基的渗压位势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并随时间的推移逐年减小,坝基渗透比降也较小,截渗槽截渗效果也较好,说明渗流较为稳定。结果表明:该平原水库大坝工作性态良好,能够满足正常蓄水及安全运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珊溪水库工程建成于2000年,在大坝坝基及面板周边缝内埋设了渗压计,可通过渗压观测资料分析、判断坝基的渗漏情况,但随着水库的运行,多数渗压计已损坏、失效,无法提供正常的量测数据。为确保大坝安全,需恢复大坝的渗流观测设施,因此笔者对设置坝后量水堰的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了珊溪面板堆石坝监测概况,通过详细分析坝体变形、面板应力分布特点和渗流状况,比较有限元分析成果,对大坝运行性态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安全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覆盖层最厚的大坝断面开展应力变形计算,详细模拟大坝的施工和蓄水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竣工期和蓄水期坝体应力变形分布规律总体合理,竣工期坝体水平位移极值分别为-22.74 cm和26.18 cm,沉降极值为-73.80 cm,沉降率为0.91%。蓄水后,坝体水平变形变化较为明显,沉降极值稍有增加;坝体大、小主应力极值分别约为1.30 MPa和0.63 MPa,位于坝基全风化层。蓄水期,心墙挠度变化范围为73.76~77.83 cm。蓄水前后,心墙大、小主应力小幅变化,均为压应力,应力水平均较小,极值为0.68,心墙不会出现剪切破坏。总体上,大坝应力变形在正常范围内,整体安全性高,大坝断面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