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斯特林谈建筑常钟隽译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JanmesStirling)于去年6月25日突然去世,国际建筑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斯特林1926年生于格拉斯哥,1950年毕业于利物浦大学。早在60年代初,他在莱斯特大学工程馆和牛津大...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斯特林是驰名当代的世界建筑大师,本文是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二辑《詹姆斯·斯特林》一书作者在编后所做的一篇简评。就在读书刚刚编选送印时,斯特林先生于今年6月25日不幸在伦敦突然病故,本刊选登此女以作为对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的诚挚纪念。  相似文献   

3.
校园建筑形态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舢  董春方 《新建筑》2002,(4):26-28
通过对路易·康、桢文彦、詹姆斯·斯特林三位建筑师的校园建筑作品的内外逻辑分析,旨在把握校园建筑形态的生成规律,领会设计思考过程中的某些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英国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堪称现代建筑史上的先驱。他的影响在于他的风格中那种咄咄逼人的气质,在于他的形式中那种光辉的建筑艺术性,而不仅仅在于对建筑的精细加工。他对干建筑艺术不懈追求、敢于否定自我并超越自我的精神,在建筑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5.
刘筱 《世界建筑》1994,(1):17-20
詹姆斯·斯特林自50年代至今,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风格和类型所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有早期粗野主义风格的住宅,50—60年代玻璃/砖系列的大学建筑,钢结构的办公楼,预制装配的住宅和宿舍,到近期的美术馆/博物馆建筑,及公共图书馆、工厂、学校等等。虽然在某一时期其作品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但如果将近期作品与早期的作一下比较,却几乎找不到什么共同的外部特征。40余年来,斯特林风格多变,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建筑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詹姆士·斯特林先生一年多前突然病故。愿为一位已蜚声国际建坛的大师,他的离去无疑是当代建筑事业的一大损失。更令人痛惜扼腕的是,此时他正处于创作的巅峰、旺盛期。人已逝去,无法追回,但顾其作品和思想能为后来者承继、发扬。  相似文献   

7.
不懈的追求     
高辉  隋奕 《时代建筑》1995,37(4):58-61
世界著名英国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堪称现代建筑史上的先驱。他的影响在于全的风格中那种咄咄逼人的气质,在于他的形式中那种光辉的建筑艺术性,而不仅仅在于对建筑的精细加工。他对建筑艺术不懈追求、敢于否定自我并超载自我的精神,在建筑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帕拉第奥为什么变得如此有名”为关注点,通过他的著作和建筑作品探讨安德烈亚·帕拉第奥这一完整个体。他与达尼埃莱·巴尔巴罗的紧密联系是其宏伟成就的基础,当时帕拉第奥正在为巴尔巴罗在 1556 年出版的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新译本绘制插图,而此译本在 1567 年以拉丁语与意大利语对照的形式又出版了一次。巴尔巴罗夸赞帕拉第奥为非凡的天才,认为他不仅理解了建筑的原则,而且有能力将原则转变为建成作品以及相当精致的图纸。帕拉第奥的著作《建筑四书》首度出版于 1570 年,书中展现了他自己的设计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从此声名大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等名人对他赞赏不已。歌德在 1786 年到访维琴察,认为帕拉第奥是一位内秀外毓的伟人。从弗兰切斯科·米利吉亚、安托万-克里索斯托姆·卡特勒梅尔·德昆西、让-尼古拉-路易·迪朗一直到鲁道夫·维特科尔,这些建筑师和历史学家都在风格及地域的局限视角之外研究并称赞过帕拉第奥。值得一提的是,后人对帕拉第奥的兴趣超越了现代性的一般边界。他成为建筑比例与美的永恒范式。“此源于帕拉第奥” 这句简明扼要的话与他的盛名永远同在。  相似文献   

9.
在我年轻时,一个确定的区别伟大建筑师的途径是其作品的一贯性和独创性。密斯·凡·德·罗知名于把精致的细部、玻璃和钢,包了精细饰面的框架广泛地用于高层建筑、大学实验室或者有钱业主的住宅;勒·柯布西埃的卓越。在于他早年架起的立体派平面和后期巨大雕塑感形式之独特词汇。在每一个时期,他把那几乎是一贯的词汇用在各种建筑上,不管是剑桥的艺术学校还是昌迪加尔的住宅;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路易斯·康或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也一样(虽然,阿尔托有对传统工业元素追求变化的倾向,因而避免表现主义式的独创。他在这方面与同辈有分歧)。这些大师们在作品中要是  相似文献   

10.
在表皮中生存——访建筑师维尔·阿雷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姆斯特丹贝尔拉格(Berlage)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项目主管勒默尔·凡·托恩(Roemer vanToorn)对建筑师维尔·阿雷兹进行了一次访谈,就建筑的本质、建筑表层的涵义、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建筑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中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体会维尔·阿雷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邓晓红 《新建筑》1993,(1):10-13
被C·詹克斯冠以后现代先锋的J·斯特林本人并不承认属于后现代。他认为“功能主义”始终是其设计的主要原则。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建筑师,他走过的路表明了其成功之道——建筑,为时代而作。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走向未来——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他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树立了一个攀登世界建筑高峰的榜样。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为切入点,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结合查尔斯·柯里亚深邃的建筑思想和人生哲学,对其作品及其创作手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全面地解读查尔斯·柯里亚是如何地“能轻而易举地把过去重新转化为一种卓越非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数字代表期数和页数)学他人所长,只为走自己的路 ——我看斯特林……窦以德1.08斯特林理解…………薛求理1.12斯特林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 ………………刘筱1.17高效多变的交通空间一一斯特 林的一种常用手法… …高亦兰1.21尊重历史,尊重环境——斯特 林70年代作品 ……郭洪兰1.23“大趋势”与建筑的十犬趋势 …………….“·沈福煦2.10美国大都市的演变与中介景观 设计……… [美]P·罗威2.15英国战后住宅改造政策研究张杰2.20关于国外城市住房的居住基本 标准……………郭为公z.24悉尼别墅漫淡………张兵2.30北美小住宅漫笔………周逸…  相似文献   

14.
J·斯特林(James stirling)是英国很有独创性的第三代建筑师。他生于1926年,1942年毕业于利物浦艺术学校,1945~1950年在利物浦大学建筑学校学习。五十年代他曾是粗野主义的支持者,设计过一些作品,但他并不一味追求混凝土建筑的毛糙、沉重与粗野的形象。五十年代末,开始探索自己的设计风格,从七十年代和最近完成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见《世界建筑》1985年3期)等作品中,可看到他不同的成果。这里介绍的是他在六十  相似文献   

15.
约翰·沃德尔建筑师事务所简介约翰·沃德尔于2001年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拿到了硕士学位,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维多利亚分会的资深会员及顾问。他的作品参加了澳大利亚全国范围的新生代建筑师40强的展览并被广泛发表在澳大利亚及世界各地的建筑杂志上。约翰·沃德尔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十分重视设计,尤其擅长创造复杂的并有着精美细部的建筑。他的建筑作品荣获了许多奖项,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的维多利亚建筑奖章,这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维多利亚分会的最高荣誉,也是第一次颁给独立式住宅设计作品。□JOHN WARDLE PT…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詹姆士·斯特林50年代在住宅设计领域活动的分析,反映了他进取、革新的精神。其中所提供的几项设计实例中所表现的设计思想及手法,对于今天中国住宅建筑设计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建筑史上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1906-1978)是一位独特的人物。他的建筑创作一直游离于现代建筑的主流之外,在现代建筑提倡功能理性的时候,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筑延续历史文脉的一面。他的作品体现出  相似文献   

18.
斯特林已多年没有在自己的本土上留下作品了。然而,也正是这些年,他的作品遍布欧美大陆,他也随之由一名普通的建筑师跃迁为国际知各的建筑大师。也许人们出于对这一戏剧性事件的兴趣,1987年春斯特林在伦敦家乡设计的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科劳新馆(CloveGallery)一开放,就吸引了泰特美术馆有史以来最多的观众。许多建筑杂志纷纷对它作报道或评论。虽然这座建筑很小,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建筑评论家们对它褒贬不一。面对这种局面,斯特林胸有成竹地  相似文献   

19.
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建筑观点几乎出现在每一本现代建筑史的著作中,他的萨沃伊别墅、马赛居住单位和朗香教堂被视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对勒·柯布西埃本人的建筑历程而言,拉·土雷特修道院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试图借助摘自书刊杂志的一些笔记就这个建筑作品作一简略介绍。拉·上雷特修道院建成近三十年来,世界建筑已有很大发展,对这位大师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这里仅希望在崇拜、模仿和批许、否定之间能为读者提供不甚详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荷兰建筑师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是结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思想上继承了阿尔多·凡·艾克将"深层无意识结构"这种结构人类学的思想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理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多价性"空间(Polyvalence)这一全新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