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琰  盛敏  李建东  田野  姚俊良  唐迪 《电子学报》2011,39(1):224-232
 针对多跳Ad Hoc网络提出一种增强型协作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联合考虑数据传输速率和隐藏终端对协作网络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协议的握手规则和协同节点的选择策略,从而在不引入开销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了网络的饱和吞吐量并降低了业务的接入时延.另外,基于对节点行为及其所处状态概率的分析,本文建立了协作多址协议在多跳Ad Hoc网络中的饱和吞吐量分析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理论分析结果.最后,通过在多跳Ad Hoc网络中的大量仿真,评估了所提增强型协作多址接入协议和分析模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已有的协作多址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饱和吞吐量.此外,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能够很好的匹配,从而也证明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承栽VolP(Voice over IP)语音业务时,QoS和接入容量都严重受损,成为制约VoWLAN发展的瓶颈。文章以XG729编码的语音包在IEEE802.11b长PPDU模式传输的帧为例,通过分析VoIP包成帧效率、IEEE802.11b成帧效率和DCF协议效率,得到饱和条件下归一化系统吞吐率;同时计算出IEEE802.11a/b协议下VoIP语音理论传输容量,为进一步提升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环境下语音传输能力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有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接入机制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对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支持的局限性,介绍了未来具有QoS保证的IEEE 802.11e标准采用的一种新的MAC层接入机制EDCF(Enhanced DCF)。对EDCF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对比原有DCF的性能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线自组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分配协议和IEEE 802.11e协议,并对两种协议在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端到端的时延性能等方面做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轻负载情况下,由于802.11e没有采用节点之间的握手联络信号,具有较低的时延;但由于竞争接入信道时缺乏协调控制,丢包率较高。在重负载情况下,分布式资源分配协议的性能指标均优于802.11e。  相似文献   

5.
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Ad hoc网络的接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Ad hoc网络对无线接入平台有着独特的要求,当前广泛使用的是基于IEEE802.1l标准的接入平台。本文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考察IEEE802.1l标准采用的CSMA/CA接入方式对于无线多跳Ad hoc网络接入性能的影响,并找出制约该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IEEE 802_11e EDCF饱和状态下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 802.11e协议草案以增强型分布式协调功能(EDCF)为基础。用于加强对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的QoS支持力度。文章简要介绍了802.11中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怫调功能(PCF)。重点阐述了802.11e EDCF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使用网络模拟工具NS-2对比了DCF和EDCF的吞吐量,并对EDCF在饱和状态下以及站点慢速移动情况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无线Ad Hoc 网的公平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Ad hoe网中,为了解决隐蔽站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法,IEEE 802.11 DCF MAC协议作为一种在无线Ad hoe网中被建议使用的标准,受到人们的关注。在IEEE 802.11 DCF中通过使用RTS/CTS握手,以及ACK确认帧,减轻了隐蔽站的影响,但它将导致“捕获”效应,即一些站占有共享信道,而其他站得不到信道,这也叫“公平性”问题。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些有关“公平性”的解决办法,并通过仿真,说明改变IEEE 802.11中的退避算法,可提高Ad hoe网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够通过无线的方式,以与有线接入技术相近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接入核心网络.并且有些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IEEE 802.11系列)支持用户终端构成小规模的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等特性的Ad Hoc网络,因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Internet接入、信息家电联网、移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于Peter P.Pham提出的有限负载备件下二维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IEEE802.11 DCF的吞吐率与饱和程度的关系。仿真了不同因素:节点数,传输速率、数据包长度对于IEEE802.11DCF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瑞利信道下,网络处于非饱和状态时,吞吐性能受到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RTS/CTS接入方式的性能都优于基冬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无线局域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时分双工(TDD)的MAC协议:EDCF-TDD。IEEE802.11增强型分布式协调功能(EDCF)只支持单工通信,即数据帧只能由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EDCF-TDD利用IEEE802.11点协调功能(PCF)提供的数据帧格式,可以实现数据帧的双向传输。EDCF-TDD更适合传输对称的实时业务和面向连接的TCP业务,而且与IEEE802.11完全兼容。仿真结果表明:EDCF-TDD可以提高吞吐量和实现时延、时延抖动和丢组率分级;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11.
赵隽  黄振海  赵跃华 《通信技术》2007,40(12):228-231
网络的安全性及通信性能是用户最为关注、也是最影响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的两个方面。然而不同安全协议工作过程的差异化将导致网络性能各不相同。文中在研究无线局域网的两种主要安全协议WAPI和IEEE 802.11i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数据吞吐量及用户接入时延这两个最关键的通信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API在安全性及通信性能均优于802.11i。文中最后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WAPI通信性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付锐兵  石中华 《电子科技》2007,(11):43-45,54
在Ad Hoc网络中,时延主要是介质接入冲突造成的。为了更好地分析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面向MAC的Ad Hoc时延(MAC-Orient Delay Model)模型。该模型通过深入研究Ad Hoc网络的MAC接入机制,得出MAC时延主要包括传输时延和冲突退避等待时延。传输时延是介质接入时数据传输的时间,是必需的;而退避等待是接入冲突产生的,由冲突退避机制决定。由Ad Hoc采用的CSMA/CA的二进制退避算法,得到了MAC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有效。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如何减小时延等,为解决负载均衡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春莹 《通信技术》2007,40(11):162-164,246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业务流量与日俱增,如何保证无线局城网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中分别介绍了IEEE802.11中的MAC层协议和802.11e标准中所采纳的改进方式,通过对比分析DCF和EDCF的性能特性,具体仿真时延和丢包率两个性能参数,指出了802.11e标准对MAC层所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Ad Hoc网络中,信道接入公平性和吞吐率是MAC协议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IEEE802.11等协议采用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BEB难以满足公平性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节点竞争失败次数(无效RTS)进行计数的方法估计信道争用情况,动态地分配退避计数器初值,从而实现移动Ad Hoc网络的公平多址接入。研究表明,该接入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源节点特性,接入公平性好,同时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的情况下,都能提高网络吞吐量,提供良好的QoS保障。  相似文献   

15.
移动Ad Hoc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由于Ad Hoc网络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与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以及蜂窝网络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对移动Ad Hoc网络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移动Ad Hoc网络MAC协议设计面临的问题,对当前较常用的Ad Hoc网络MAC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进一步对MAC协议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顾燕  沈连丰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11(4):112-115,135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功率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01)协议,通过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控制包中的信息交换来决定数据包的发送功率以及其它邻节点下一次发送RTS控制包的功率。通过仿真与IEEE 802.11 MAC协议进行比较,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协议能大大减少移动节点消耗的功率,提高节点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保持系统的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AdHoe网络中实时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提出了基于802.11DCF的改进协议。协议采用3种机制降低实时业务的时延:面向路径的连续转发机制将RTS中的转发信息携带在ACK中发送,给实时业务提供较高的接入优先级;标签交换机制使得中间节点可以在MAC层获取转发信息,加快了实时业务数据包的转发速度;重传控制机制减少了无效传输的超时数据包。仿真结果表明,在重负载条件下,改进协议中实时业务的时延比802.11DCF有大幅度的下降,网络吞吐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WMN(Wireless Mesh Network)是一种具有动态的无线多跳网状拓扑.自组织、自配置的无线接入网络。网络中各节点自动建立成一个Ad Hoc网络并保持一种网状连接。wMN具有前期投入低、系统容量大.维护简单,可靠性高等许多优点。而802.11mesh网则是802.11和mesh相结合的组网结构.其标准为IEEE802.11s.它使用一组网状的无线路由相连来提供一定区域的无线覆盖。正由于802.11 mesh网的这些特点.也带来了这种网络不同于传统802.11网络的一些新的安全挑战。本文给出了802.11mesh无线网状网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并重点研究了该网络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IEEE802.11被用来支持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分组传输,而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802.11的MAC层协议的基本方式,本采用Markov过程研究分析了MAC层移动站点竞争发送权的过程,探讨了在大用户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退避窗口的参数来提高WLAN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IEEE802.11 DCF模型,利用协同分集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AdHoc网络的协同MAC协议。此协议在目的节点实时选择传输模式和协同节点,可有效减小节点移动和信道变化对网络性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分集技术,对源节点和协同节点的数据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MRC),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文中的仿真条件下,和传统IEEE802.11DCF协议相比,该协议在系统分组递交率和延迟性能上分别提高了20%和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