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对建筑遗产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始于清末,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本文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并着重对建国后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庞智  张松 《城市建筑》2013,(5):38-41
"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特殊的时期,城市建筑在其时也遭遇了诸多损毁。然而,那些幸存下来的文革建筑已成为城市空间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文革时期展览馆建筑、革命纪念建筑及桥头堡建筑等代表性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提出关注文革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尊重历史本原为前提重视对文革建筑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阮仪三  李红艳 《华中建筑》2008,26(4):144-148
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在城市化30年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与城市建设协调,左不冒进右不保守,才是对待历史建筑的最好态度。建设部和文化部在198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是  相似文献   

5.
姚赯  蔡晴 《华中建筑》2005,23(5):17-19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雅典,先后产生了两部对以后世界建筑和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的宪章。第一部为1931年在雅典举行的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第二部为1933年在雅典举行的CIAM第四次大会上形成的关于城市规划的《雅典宪章》。这两部《雅典宪章》在各自的领域内均为开创性的纲领性文件,对于20世纪的城市建筑遗产保护观念和初中均有重要的意义。谚文就这两部《雅典宪章》的产生、思想和对于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珠海历史名人陈芳故居及周边历史地段为研究对象,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及其工程实践进行了阐述,也是以建筑人类学视角对风土建筑遗产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设计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州建设》2012,(23):48-48
中国有18800多个城市,其中有2000多个古城,很多建筑遗产已经在大城市消失了,现在有传统建筑遗产的城市只有北京、南京、洛阳等。在国外,比如巴黎、罗马,传统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建筑遗产保护法,没有历史建筑保护法,欧洲在1907年就已经颁布了历史建筑保护法。  相似文献   

8.
金磊 《建筑》2022,(16):75-76
2022年6月21日,中国文物学会单霁翔会长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终评“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时,向专家们介绍了他的新作《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以下简称“《人居香港》”)以及感想。他细致讲述了香港历史建筑“保育与活化”的经验与个案,说明了香港城市保护与建设的创新成就。笔者认真研读《人居香港》一书后,确感到它不仅呈现了香港本身对建筑遗产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与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文化在近代建筑保护中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船坞从诞生到繁荣,从衰败再到振兴的历史过程,着重探讨了基于利物浦城市文化背景下船坞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并总结归纳出英国在工业建设遗产保护,尤其是港口工业建筑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求对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钧  许建和  梁智尧  李苏旻 《工业建筑》2011,41(8):22-23,33
以长沙火车北站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展开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测绘,绘制现状测绘图,收集及整理各方面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和更新对策,并进行重新规划以及单体建筑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由于遗址、遗迹尚存,文献资料相对详实、考古信息不断涌现,备受关注,而明以前的民居建筑研究却因一手材料信息的缺失,难以明辨。元代民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案例匮乏,导致相关研究始终有限。因此,以永乐宫壁画这一元代画卷中所表达的建筑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壁画中建筑信息的辨识,分析元代民居的内外建筑构成要素与分布特征,理清其类型特点,探明其基因构成,以求揭示元代民居承宋启明过渡发展演进规律及其影响,补白元代民居建筑史研究的相关成果,为以永乐宫为主体的元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审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田燕  侯雷  张一恒 《华中建筑》2012,(12):152-155
萍乡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汉冶萍工业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遗产众多,呈现出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该文通过对萍乡煤矿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提出通过矿山公园规划、遗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建筑,并配以相应的解释系统等再利用的模式,从而对萍乡煤矿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这对汉冶萍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06,24(6):130-131
建筑历史研究关联到建筑现象,建筑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建筑演进方向的问题,论文以三者关系为基础.论述了西方建筑历史研究与教学中的相关问题,阐明了历史观的意义及多样性,以及线性建筑历史观,非线性建筑历史观的特征,提出了两种建筑历史观相融合的研究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物引导下的遗产保护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文物”的论调,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遵循文物的保护方式与要求”的逻辑结论进行了制度概念层面的反思。认为造成这一论调与结论的原因在于:遗产保护制度变迁下所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导致了文物概念范畴上的谬误,致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同于文物保护,由此,促使现实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旧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乏力。同时,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片面单一的保护模式也成为了制度变迁下的产物,并且也是造成“重传统建筑等遗产,而轻城市文化环境”的制度渊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发展历程,分析展览对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指出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召开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从不同本位、尺度与层面对方兴未艾的我国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作了适逢其时的回顾与前瞻,有关我国建筑与城市、聚落遗产“原真性”的讨论,有关遗产保护实践的策略、目标等问题的研究为其中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