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常规电动机保护采用放大定值倍数躲开启动过程,在启动完成后,定值恢复正常,此时配合反时限保护功能,继电器能够快速的动作于故障,但对于电机频繁过载后的过热保护问题,常规反时限继电器无法实现该保护功能.结合在宝钢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热过负荷的数学模型和实现原理,结合仿真对比,给出了相关时间参数的计算以及过载保护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带缺相保护功能的电子式反时限过载保护方法,并研制出了此种保护形式的具体电路,以此来克服双金属片式热继电器的缺陷。对反时限保护特性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交流电动机的电子式反时限过载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带缺相保护功能的电子式反时限过载保护方法,并研制出了此种保护形式的具体电路,以此来克服双金属片式热继电器的缺陷。对反时限保护特性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袁乃志 《广东电力》1998,11(4):27-28,38
在小容量发电机和供用电设备上,广泛采用具有有限反时限特性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下称保护装置)。由于这种保护装置采用组合式继电器结构,一只继电器同时具有过负荷、过电流、电流速断三种功能,因此与辐射式电网阶梯式过电流保护配合不当而引起的越级跳闸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计算方法和调试要点。1保护装置的整定值配合以图1为例说明辐射式电网阶梯式过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整定值配合的特点。电站1和电站H分别装有定时限过流保护1和2,电站m则装有有限反时限保护装置。后者的过负荷…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保护主要采用定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定值较高,高阻接地时容易拒动。结合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特点,在分析小电阻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反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方法。通过各条出线保护间的横向配合,可使保护的启动电流定值无须躲过本线路的最大对地电容电流,显著降低了其启动门槛值,提高了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能力。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反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的速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符合GB14048.4接触器标准的具有过载反时限动作特性的热过载继电器,却长期用于低压成套补偿柜中,作为需要门限式过电流保护的并联电容器的保护器;采用热过载继电器,作为并联电容器组的过电流保护器件,是根本不能起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郝飞 《电世界》2004,45(3):1-4
该文指出,进口微机型继电器精度高、可靠性好,可在继电保护中实现反时限保护,能解决国内短线成串成环电网保护级差配合困难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微机型继电器的时间级差配合和定值级差配合计算方法,并以某6.3/0.4kV单母线分段式变电所为实例,演示时间级差和定值级差配合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在制定的IEC 60255-149电热继电器的功能要求和修订的DL/T 744微机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均涉及到电动机热过载保护。阐述了电动机热过载的物理过程和热过载保护的构成、整定、试验和运行,并将基于电动机热模型的热过载保护与普通过流反时限保护进行定量对比分析,以便保护电动机免受热过载危害的同时,合理地利用电动机的过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当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后,传统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很难满足配电网保护选择性和速动性的要求。为此,文章通过研究数字反时限过流保护继电器,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自定义特征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保护方案将反时限继电器的特性常数(A)和反时限的类型常数(B)同继电器的时间整定系数、启动电流共同作为待优化的连续变量,并以最小故障电流时所有保护动作时间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内点法求解保护的最优配置。方案保证了线路出口处故障时保护能快速动作,满足了配电网保护选择性和速动性的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保护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姚孟电厂3、4号机组厂用高压电动机保护继电器均采用ITM7860型保护继电器,ITM7860型高压电动机保护继电器是法国CEE公司的产品,该继电器为电子型,设有速断、反时限过流、负序反时限过流、起动后过流及零序过流等保护功能。具有体积小、功能齐全,结线简单、校验方便等优点。 继电器框图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新型微机反时限电流保护时间-电流特性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反时限电流保护存在的时间-电流非线性关系和小输入电流时动作时间较长的缺陷,导致其整定复杂,可能影响到保护动作的速动性,也不便于和其他保护配合。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时间-电流函数,适用于微机型反时限电流保护,讨论了该新特性的特点,给出了保护之间的整定配合原则,分析表明应用新特性的反时限微机电流保护易于实现保护之间的配合,且动作时限短。  相似文献   

12.
发电机和大型异步电动机纵差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电机纵差保护的整定计算中,不适当地垮大了不平衡电流,混淆了制动系数K和制动特性斜率m,结果造成定值过大,影响了机内短路的灵敏度。大型异步电动机自启动过程中,由于纵差保护两侧互感器暂态特性不一致,自启动暂态过程较长,使纵差保护多次误动,急待采取技术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3.
胡景泰  郭其一 《电气传动》2005,35(12):55-60
阐述了低压电控系统中的保护与控制协调性概念,通过时间-电流曲线图、I2t曲线图方法,分析由传统分立器件构成的电控系统中主要配电电器之间的选择性保护以及配电电器与控制电器之间特性的协调配合,提出了实现过载、短路、欠压等各种故障条件下的保护选择性和不同工作状况下控制协调性的要求与实现方法,并指出具有协调配合的保护特性的集成化多功能电器是低压电控系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接地故障零序方向元件拒动保护改进方案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对于大电源长线路的输电系统,当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时,虽然零序电流达到定值,零(负)序方向元件由于零(负)序电压可能达不到方向元件的门槛值,造成保护拒动.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当零(负)序方向元件由于零(负)序电压可能达不到方向元件的门槛时,以正序电压代替零(负)序电压作为零序电流方向判别;另一种是采用无方向零序电流反时限过流保护作为接地故障后备保护,并提出了新的电流互感器断线方案,解决了国内保护装置电流互感器断线与反时限零序后备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李荣华 《电气开关》2008,46(4):12-13
分析比较了高压异步电动机断相和电动机外部两相不对称短路两种情况下所产生的负序电流,指出外部发生两相短路时在非故障电动机回路产生的较大负序电流,能够起动负序电流保护,这在保护整定时必须引起注意。并提出采用延时动作来与其它相关保护配合的措施,以防止负序电流保护误动作。  相似文献   

16.
微机发变组保护中反时限保护整定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作,改进了原发变组反时限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将原来以发电机额定电流为基准的发变组反时限保护动作特性,变成以任意值为基准的发变组反时限保护动作特性,但并没有改变发变组反时限保护动作特性曲线。该整定计算原则已应用于桥头电厂六期微机发变组保护中,实际应用表明,经改进后新的整定计算原则有助于电网整定计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了异步电动机的故障特征 ,提出了基于检测电动机过流和负序、零序电流分量的保护判据 ,研究了异步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故障电流的整定计算方法。依据该判据 ,本文所研制的异步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能够保护电动机的各类常见故障。通过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压并联电容器组采用的数字式反时限过电流和反时限过电压保护,对目前已有的各种反时限过电流动作特性方程进行了分析比较,初步推导了反时限过电压保护的动作特性方程,提出了反时限过电流和过电压保护装置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电弧理论的角度建立了继电器触点电气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动态特性分析,建立了典型单相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际测量得出继电器控制该类电动机负载的试验条件。基于I2t能量不变原则,阐述了起动试验电流(6IN)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Many years ago, the 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established a maximum setting for this instantaneous trip breaker of seven times motor full load amperes (FLA), the theory being that that value was just above the typical 6X locked rotor current. In a 1986 IEEE IAS paper Scheda noted that the two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problems in applying high-efficiency motors are (1) replacing a standard motor with a high-efficiency motor, and (2) the need to use thermal sensors on larger machines since higher settings for electronic control would violate the NEC. His paper concludes: “It is suggested that work be done in the industry and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to serve the need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electronic detection of instantaneous currents for motor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addresses some of the work done in the industry to serve these needs and, in particular, how the use of an “electronic detection” inverse time circuit breaker can be appropriately applied when an instantaneous trip breaker would nuisance-tr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