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纪丁 《农化新世纪》2006,(10):30-30
近年来,受异常气候、虫源基数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加重。特别是去年褐飞虱暴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今年水稻病虫害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业内一些专家认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加重除天气异常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3%宝穗胶悬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杂交稻上应用10~20ml/667m∧2,其防效在80%~95%,且持效期长达1个月,显著优于目前大面积使用的井冈霉素等药剂。试验还表明:在粳稻上最佳应用适期在粳稻抽穗前20天。  相似文献   

3.
害虫抗药性研究与治理状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全球害虫抗药性发生情况,对我国害虫抗药性发生概况、治理策略和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通过25%扑虫净乳油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每667m^2施用扑虫净60-70mL处理可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5.
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杀虫剂适用性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燕涛 《农药》2007,46(9):580-585,593
从毒性、抗药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等多方面综述了稻田杀虫剂在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分类。归于适用类的杀虫剂有氟虫腈和毒死蜱;归于混用适用类的有阿维菌素、B.t.制剂、乙酰甲胺磷;归于适用性降低类的有沙蚕毒素类、三唑磷、吡虫啉、氨基甲酸酯类、噻嗪酮;归于不适用类的有高毒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此外,还评估了有望引入稻田使用的两个杀虫剂:虫酰肼、氟铃脲。  相似文献   

6.
害虫对噻虫嗪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噻虫嗪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同翅目(蚜虫、粉虱、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部分鞘翅目(马铃薯甲虫)和鳞翅目害虫及其对其他种类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群具有优异的防效。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害虫对噻虫嗪的抗性发展概况、交互抗性、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策略。马铃薯甲虫和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都表现出交互抗性,然而,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却没有交互抗性。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抗性机理研究、合理使用杀虫剂及实行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7.
罗湘仁  马超  李敏  冯建国  严寒  吴学民 《现代农药》2012,11(3):11-14,21
长期单一依赖化学农药以及不合理用药防治蔬菜虫害,加剧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给害虫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简要叙述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治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苹果园害虫种类多、危害重,生产上喷酒农药防治,喷布农药常会造成环境和果品的污染。近10余年来,我们在研究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的同时,着重研究了生态苹果园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苹果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参试的4种药剂中,以氯氟氰菊酯效果最佳。2.5%氯氟氰菊酯乳油10 mL/667m2对稻螟蛉的防治效果达97.8%,比甲胺磷提高43%以上;15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5.9%,与甲胺磷相当;25 mL/667m2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达71.2%,比甲胺磷提高23.5%,与打虫灵相当;用40 mL/667m2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4.1%,比甲胺磷提高48.5%。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主要害虫灾变特点及其可持续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夕林 《世界农药》2010,32(5):48-52
近年来,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形势趋于严峻,特别是虫害造成的:直接和问接损失越来越火。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在江苏连续几年大流行,并呈继续蔓延加重之势;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浙江等省已多次大发生,且重发世代连续几年提前到第二代;褐飞虱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省区几度大暴发,  相似文献   

11.
加强水稻主要病虫科学用药防控的原则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我国病虫害防治用药量最多的作物.针对近几年水稻主要病虫害频繁发生的严重态势,分析了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新特点及频繁暴发的原因,提出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科学用药防控的基本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菜喜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霉素是一种生物源农药,田间试验证明,2.5%多杀霉素SC(商品名“菜喜”)可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白背飞虱,其用量分别为24.8、37.5、15~22.5、3.75~7.5g/hm2。菜喜低毒,毒杀作用快,对鱼、水生动物毒性低,较适合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于2011-2015年开展了南通地区水稻纹枯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控技术研究,提出了最佳防治适期,高效对路药剂,正确施药方法等关键技术,集成了行之有效的纹枯病防控对策,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4种药剂对甘蓝几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田间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种药剂对甘蓝上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等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600 g/hm2对4种害虫的整体控制效果最好,药后3 d防效均在91%以上,且对小菜蛾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20%氟苯虫酰胺WG 150 g/hm2的整体防效次之,除对小菜蛾的防效显著低于5%氯虫苯甲酰胺SC外,对其他3种害虫的防效则与氯虫苯甲酰胺相当。150 g/L茚虫威SC 250 g/hm2对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防效即达88.36%,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其他3种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375 g/hm2对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比较差,药后7 d最高防效分别为75.92%和66.63%,均显著低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5.
沿江地区水稻穗颈瘟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穗颈瘟的配套关键技术是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或耐病的水稻品种;掌握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适期,即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突击用药;隔5~7 d再用药1次;防治方法、药剂及用量分别为25%吡唑醚菌酯EC 70 mL、45%肟菌己唑醇WG 20 g、10%嘧菌酯CS 90 g、20%三环唑WP 100~120 g、20%井·烯·三环唑WP 150 g。提倡低容量喷雾、推广弥雾机或低水量细喷雾,水量少,浓度高,雾滴细,粘着力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己唑醇WG、10%嘧菌酯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80%以上、85%~90%,值得在水稻防治纹枯病、穗颈瘟上推广应用。每667 m~2 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已唑醇WG、10%嘧菌酯CS经济有效用量分别为70 mL、20 g、90 g,此剂量防病效果显著。防治纹枯病最佳用药适期为田间穴发病率5%左右时,兼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兼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7.
环庚草醚防除稻田杂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爱国  严加奎 《农药》1995,34(12):41-42
在秧苗移载后5天,每公顷用10%环庚草醚乳油300毫千,或10%环庚草醚乳油150毫升+10%苄嘧黄隆呆湿性粉剂225克,用毒土不撤施,对水稻本田中的稗草、牛毛毡、异型莎草、鳢肠、丁香蓼等杂草的防效可稳定在90%以上,且在此剂量下,对水稻及下麦子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SO2排放总量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总结了主要的几种大气中SO2的监测方法,包括甲醛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碘量法,紫外荧光法,火焰光度法等。指出了我国大气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国民  胡良彬 《农药》1996,35(6):40-42
抛秧田杂草不但种类多,危害重,而且化除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据1993-1995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证明,一般草害田,掌握在抛栽后10-15天,每公顷用50%二氯喹啉酸375-450克加10%苄嘧黄隆150-225克,采用喷雾或毒土法防治一次,对稗草和多种阔叶草的防效一般可稳定在90-93%左右,并且可使亩产增加2成左右,但多草田和漏水田,则应通过二次用药或提高药剂用量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