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标题化合物是合成杀菌剂叶菌唑的关键中间体.以异丁酸甲酯为原料,经过碳链增长、分子内Friedel-Crafts酰化、Baylis-Hillman反应、催化氢化、琼斯氧化等反应,摒弃了传统高毒性甲基化步骤,成功合成了叶菌唑戊酮,以初始原料异丁酸甲酯计算,总收率为47.5%,中间体及产物用1HNMR及ESI-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黄瓜和土壤中腈菌唑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用乙腈提取,过Florisil柱净化,EC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率为84.0%~106.4%,变异系数为2.2%~8.6%,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1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10 mg/k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施药质量浓度为推荐剂量的2倍时(有效成分60g/hm2),腈菌唑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5~2.7d,在土壤中为14.1~14.3d.在有效成分60g/hm2的剂量下,施药5~6次,施药后第5d黄瓜中腈菌唑残留量低于0.20mg/kg.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中的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1~2.00 mg/L,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残留分析要求。末次药后5、15、25 d,吡唑醚菌酯在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到0.110mg/kg,在稻壳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到0.830 mg/kg。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丙硫菌唑的分析方法。丙硫菌唑的分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液质联用,可用于丙硫菌唑原药、制剂和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国念  刘惠君  朱金文 《农药》2000,39(5):19-20
报道了除草剂噁唑禾草灵(骠马)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小麦和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在小麦苗期、分蘖末期施药后,骠马在麦苗和土壤中降解较快,半衰期(T1/2)1.5d左右,但代谢物的降解却比母体化合物缓慢,麦苗上的T1/2为3d左右,土壤中为3~5d。无论是在小麦苗期或分蘖末期施药,收获时,骠马及代谢物在麦粒中的残留量均≤0.01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叶菌唑对小麦病害的生物活性和防效。[方法]室内活性测定和大田试验方法,测定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小麦锈病的活性。[结果]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小麦锈病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0.101、1.08、1.21 mg/L,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己唑醇和三唑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叶菌唑在30~9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5.72%~96.09%之间。[结论]为叶菌唑防治几种小麦病原菌的大田防治提供了剂量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唑类杀菌剂种菌唑和叶菌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菌唑(ipconazole)和叶菌唑(metconazole)为日本吴羽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新款三唑类杀菌剂,种菌唑的通用名为ipconazole,商品名为Techlead,代号KNF-317。化学名为(1RS,2SR,5RS;1RS,2SR,5SR)-2-(4-氯苄基)-5-异丙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叶菌唑的通用名为metconazole,商品名Caramba,代号WL136184,KNF-S-474,AC189635,WL147281,AC 900768。化学名为(1RS,5RS;1RS,5SR)-5-(4-氯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1基甲基)环戊醇。  相似文献   

8.
腈菌唑在大葱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腈菌唑被认为是防治大葱锈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尚未见腈菌唑在大葱中残留检测方法和残留消解动态的研究报道,建立腈菌唑在大葱中残留检测方法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腈菌唑在春季大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SAX/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GC/MS/SIM)检测.[结果]建立的大葱中腈菌唑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01~0.1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3.0%~107.9%,相对标准偏差为2.1%~5.6%,腈菌唑检测限为0.002 mg/kg.腈菌唑在大葱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3.4 d.12.5%腈菌唑乳油按推荐剂量(62.5 mg a.i./kg)和加倍剂量(125.0 mg a.i./kg)对水喷雾2-3次,末次施药后7、14 d腈菌唑在大葱中残留量为0.003~0.017 mg/kg.[结论]建立的大葱中腈菌唑残留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大葱收获时最终残留量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MRL),满足出口国要求.  相似文献   

9.
嘧菌环胺在人参根茎叶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对人参中嘧菌环胺残留动态尚未研究,旨在为其在人参上使用合理化.[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50%嘧菌环胺WG在人参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的2倍(1 133.3 g a.i./hm2)时,半衰期为根11.8 d、茎15.7 d、叶16.5 d、土19.1 d,根、茎和土壤中残留量均远低于韩国MRL值(0.5 mg/kg).[结论]按照1 133.3 g a.i./hm2剂量处理,施药1次,建议我国在人参根茎和土壤中嘧菌环胺的MRL值暂定为0.5 mg/kg,安全间隔期根14 d,茎、土壤28 d,而参叶上残留量较高,建议MRL值暂定为1.0 mg/kg,安全间隔期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0.
腈菌唑在小麦,土壤上残留与降解的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昕  吴剑英 《农药》1996,35(10):29-31
本试验为腈菌唑在辽宁、江苏两地的两年残留测定,作物为小麦。分析目标为麦粉、麦杆、青植株、土壤,四种试材分析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均为75%以上。1993年土壤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7.2天和23.7天,小麦青植株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1天和2.5天;1994年土壤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5.8天和36.7天,小麦青植株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4.3天和3.3天。试验施药剂量为25毫克/公斤(2.5克/亩)及50毫克/公斤(5.0克/亩)两种,在收获期小麦麦粉及麦杆中的残留量都低于参照的允许残留量0.1毫克/公斤及2.0毫克/公斤,安全间隔期为20天。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小麦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环酰菌胺在黄瓜与西葫芦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硅胶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黄瓜和西葫芦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6%~87.2%、89.4%~90.3%,变异系数分别为3.5%~4.3%、5.2%~6.6%,仪器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方法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5 mg/kg。[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黄瓜和西葫芦中环酰菌胺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2.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水果中的丁酰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4种水果中丁酰肼残留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匀浆提取净化后.采用LC-MS/MS法,ESI(+)电离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用Vensil HILIC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结果表明:丁酰肼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方法的检出限为2.5 μg/k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1、0.5 mg/kg时,4种水果中丁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77.7%~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2.0%~9.3%.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中多菌灵残留量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小麦籽粒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样品以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净化,以Lichrospher C18柱(粒径5 mm,4.6mm×250 mm)进行分析,流动相(V甲醇∶V水= 50∶50)流速为1 mL/min时,多菌灵保留时间7.237min。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5 g/kg,加标回收率为88%~109%,变异系数4.718%~9.242%。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小麦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层析柱和SPE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萃取,采用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于236nm检测。在选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35ng,籽粒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mg/kg,植株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0mg/kg,甲硫嘧磺隆的质量浓度在0.1~5.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土壤和籽粒中以0.02、0.2、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14%~96.41%,变异系数为3.15%~9.45%之间,在小麦植株中以0.05、0.5、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94.80%,变异系数为6.28%~8.30%之间。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技术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溶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确定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优化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该水乳剂产品质量稳定,热贮14 d后,分解率5%,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的要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优异。  相似文献   

16.
陈柏 《现代农药》2017,(2):41-43
为评价灭菌唑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5年开展了25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消解动态研究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LC/MS/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灭菌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11.7 d、12.5~17.5 d。灭菌唑在小麦、植株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结合日本小麦上灭菌唑最大残留限量值,拟推荐灭菌唑在我国小麦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染毒剂量下吡蚜酮在SD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征。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50mm×4.6mm,5μm),采用ESI离子源,定量离子对为218.30/105.30。结果表明,大鼠经口灌胃给予吡蚜酮后,由统计矩参数表示的低、高两个剂量组(100mg·kg-1、1 000mg·kg-1)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h和2h;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36 180μg·L-1和69 388μg·L-1;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972h和33.177h;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2.65L·kg-1和8.236L·kg-1;体内总清除率(CLz)分别为:0.107L·h-1·kg-1和0.266L·h-1·kg-1;毒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652 604.71μg·h·L-1和1 674 767.1μg·h·L-1;AUC(0~∞)分别为931 164.77μg·h·L-1和1 876 484.6μg·h·L-1。在毒性剂量下,吡蚜酮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值得注意的是,1 000mg·kg-1剂量组消除半衰期较长,易发生蓄积。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吡蚜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甘蓝和土壤中三氟甲吡醚残留的快速定性与定量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液相色谱/质谱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表明,三氟甲吡醚添加量在0.05~1.0 mg/kg水平下,甘蓝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2.1%~98.0%,相对标准偏差为1.8%~14.1%,满足三氟甲吡醚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化妆品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化妆品样品用0.1%甲酸溶液振摇提取,用石油醚除去基质,取下层清液高速离心后过滤,用液相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器对化妆品中丙烯酰胺进行检测,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31ug/g,定量限为0.1ug/g,在10-5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3个添加水平范围的平均回收率为92.6%~109.1%,精密度RSD=1.24%,重复性RSD=1.7%。该方法能够满足化妆品中丙烯酰胺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