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乳化炸药中的高分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化炸药的基本问题是稳定性问题,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技术在油相,水相以及乳化剂组成上的应用,分析了乳化炸药各组分利用高分子技术的优点与难点,提出了应用高分子技术改进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乳化炸药溶胀过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测定乳化炸药的溶胀率及内相NH4NO3溶失率,分析对比了不同乳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界面科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乳化炸药的溶解扩散渗透机理,指出乳化剂是影响其溶胀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揭示了乳化炸药的溶胀性与其稳定性的关系,提供了选择乳化剂的理论依据.为判别乳化炸药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敏化方式和乳化剂的含量对乳化炸药析晶现象的影响,利用水溶法测量了乳化炸药在动压作用下析晶量,用析晶量的大小来表征乳化炸药的抗动压性能,对提高乳化炸药的抗动压性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动压作用下,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的析晶量小于膨胀珍珠岩敏化的乳化炸药;随着乳化剂含量从3%增加到4%时,乳化炸药的析晶量减小。因此,采用玻璃微球做敏化剂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含量可以提高乳化炸药的抗动压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含乳化剂的油相的流动粘度测定,计算了油相的流动自由能函数变和熵变。研究表明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与石蜡油的相容性好,呈直线分子链状态溶解在油中,和SpAN-80构成复合乳化剂后,在油相的分散度增加,可使乳化体各级党委生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深入分析乳化炸药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考虑乳化炸药生产工艺的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采用了专家控制策略来实现乳化器温度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了工业炸药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提升了我国民爆行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皮革上光乳化蜡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石蜡与微晶蜡为原料, 经化学改性研制出人造蜂蜡, 其质量和性能与天然蜂蜡基本相同。以人造蜂蜡为原料, 水为稀释剂研制出的皮革上光乳化蜡产品涂层均匀、性能优异、成本较低。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 制备乳化蜡的搅拌速度、乳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乳化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乳化剂以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 同时加入助乳化剂, 形成复合乳化剂。当总乳化剂与油相质量比为0 .30 以上时, 乳液呈均匀球状颗粒,稳定性较好;两者质量比为0 .40 以上时, 可形成微乳液。确定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时间为10 ~ 30 min, 搅拌速度为700~ 1 400 r/ min , 乳化温度为85~ 95 ℃。得到的乳化蜡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了这种乳化对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化作用,爆聂稳定化作用,通过显微照相进一步研究了乳化炸药的乳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和乳化原理,分别配制以单试剂和复合试剂为乳化剂的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进行了单试剂乳化剂和复合试剂乳化剂的乳化效能研究,并对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考核,开发出了CL-Z复配型乳化剂.研究结果表明,CL-Z复配型乳化剂较好地解决了E10乙醇柴油体系在较宽广温度范围内的物理稳定性问题;CL-Z复配型乳化剂乳化的E10乙醇柴油体系在0℃环境中澄清、透明、均一,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薄板冷轧过程中,轧制油的润滑性、稳定性是影响薄板质量的重要因素.辽河油田减侧线油与合成酯以质量比为7∶3的比例调合作为基础油,按一定比例加入不同种类的非离子复配乳化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消泡剂和防腐剂,并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水进行乳化,制备冷轧油乳化液.以我国现行乳化液使用行业标准为依据,着重考察非离子乳化剂中的酯类与醚类复配的乳化剂对冷轧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基础油,酯类和醚类的非离子复配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比单一种类的酯类或醚类复配体系要好;最终产品符合乳化液行业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绘制了柴油、水、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三元相图,利用三元相图中相区面积的变化研究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等参数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HLB值、弱碱添加剂、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对乳化柴油有很大的影响。在碱性环境下,Span80与Tween60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5.8、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时,其三元相图的乳液面积最大,复配乳化剂的用量最少,此时乳化柴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192 3 上胺 2 0 5 正庚烷乳状液膜对钪的富集与分离 .考察了外相酸度、流动载体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乳水比Rew、油内比Roi对迁移钪的影响 ,获得了富集钪的工艺参数 .该乳状膜对钪迁移率高 ,铁不迁移 ,钛等迁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an80-TBP-NH3.H2O体系乳状液膜法提取溶液中的Fe(Ⅲ),研究表面活性剂含量、载体含量、内水相试剂浓度、外水相硫酸浓度等对铁离子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膜相组成为Span80:TBP:石蜡:煤油(体积比)=5:4:2:89、内水相氨水浓度为1.5 mol/L,用微分法求得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nC≈1.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在油水分离中减缓膜污染、提高过滤效率的途径,即可以通过优化膜的孔径、膜表面亲水改性、构筑三维网孔结构的新型分离膜以及使用膜清洗等方法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控制膜孔径略小于油滴直径时能获得较理想的分离效率与较大的渗透通量;SiC陶瓷膜及表面负载Al2O3、TiO2、ZrO2等物质的其他分离膜具有亲水疏油性并且能够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可使油滴截留率提高到98%以上,减缓膜污染;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构筑的CNTs三维网孔状结构膜可使油截留率达到100%;最后,采用化学清洗结合反冲洗可有效恢复陶瓷膜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14.
以成分相对简单的轻质油(V(石油醚):V(苯)=9:1)作为模拟油取代成分复杂的原油配制模拟采出水,详细探究了驱油剂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机理。采用超低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对油水界面张力、油滴表面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流变进行测定,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合物)、石油磺酸盐(WPS,表面活性剂)和矿化度对模拟采出水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PS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模拟采出水更加稳定。HPAM能够增加模拟采出水体相黏度,但对其最终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小。矿化度增加显著增强了模拟采出水乳化稳定性,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对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乳化剂延缓馒头老化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添加乳化佳效配方的面团进行流变性、老化馒头粘度及热量示差分析等的研究,阐述了乳化剂延缓馒头老化作用的机理以及良好乳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海上某高渗油田研制一种具有破乳可控性的乳化沥青选择性堵剂.通过对体系中乳化剂加量的改变可将体系在地层条件下的破乳时间控制在12~48h之间;运用单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堵剂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的封堵率均大于92%,同时具有较强的耐冲刷性;经过平行双岩心填砂管实验对堵剂体系的选择性堵水研究表明:乳化沥青堵水剂对油相封堵率为6.2%.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原油预脱水剂 (名称为 L GS 2 )的作用机理、化学组份、性能评价和矿场试验应用情况 .L GS2原油预脱水剂是针对特高含水期采出液处理费用高、外输原油含水高和处理后污水含油高等弊端而研究和试验应用的 .经过对孤四联合站的现场试验应用 ,在药剂成本下降 1 5 %的前提下 ,外输原油含水由试验前 1 .3 2 %下降到 1 .2 0 % ,外输污水含油由试验前的 3 70 mg/L 下降到 3 4.7mg/L.试验结果表明 :对特高含水期采出液采用预脱水剂与破乳剂配合使用 ,在成本管理和技术指标上均得到较大改观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1923-上胺205-正庚烷乳状液膜对钪的富集与分离,考察了外相酸度,流动载体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乳水比Rew,油内比Roi对迁移钪的影响,获得了富集钪的工艺参数,该乳状膜对钪迁移率高,铁不迁移,钛等迁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体系的乳液聚合反应,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得到了核壳结构乳液,并将它们的性能与均匀共聚合乳液作了测试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