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对欠平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油田现场开始引入全过程欠平衡作业工艺,以更好地保护油气储层和提高油气井产能。为此,研制开发了欠平衡作业用井下隔离服务系统,该系统由液压操纵的井下控制阀(DCV)和配套系统组成。借助自行开发的试验台架,对井下隔离服务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井下控制阀的密封性、开关功能、管体强度等,并成功进行了整体系统联调。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全过程欠平衡作业的工艺需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濮城油田的特点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引用了井下超声像测试技术,介绍了仪器的结构、测试原理、井下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应用条件。通过在濮城油田3口井应用,测试成功率10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光纤井下电视测试技术是在原鹰眼视像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最先进的油田生产可见测试技术。它采用了光纤作为井下信号的传输介质,满足了大数据量的传输要求,可以得到连续的、清晰的井下图像。文章介绍了光纤井下测试仪器的组成原理及技术特点,重点阐述了该系统在套管状况监测和生产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分析了套管变形、套管错断、套管内腐蚀,射孔段的孔眼状况、井下落物和鱼项形状等多种类型的井况测试资料,以及动液面、油层出油状况等油井生产情况的测试资料。现场应用20多井次证明,光纤井下电视测试技术是一种先进准确的套管状况监测方法,必将在井况诊断和确保增产、增注措施的实施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磁式井下流量计测试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流量测试工艺因井下管柱不同而不同,吐哈油田采用的是井下投堵地面测试技术,其操作繁琐、费用高、分层注水量无法进行验证。通过对ZDLⅡ-C35/W电磁式井下流量计测试原理、方法及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现状的研究,对其适应性及误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该技术在吐哈油田是可行的,它的应用为吐哈油田分层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分注井的合调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伯英  张琳 《钻采工艺》1999,22(4):78-78
1.多次开关测试技术《世界石油》杂志1998年第12期报道了在高温条件下能多次开关测试工具(简称BEST),并首次在委内瑞拉下井试用获得成功。多次开关测试新工具是由一个自动控制程序系统来进行操作,井下阀件是为在使用中能进行多次测试便于开关而设计的(如图1)。特点:操作简便,不必多次起下,能降低有效成本。功能方面:由于配备具有高性能电于线路和机械装置系统,能耐温175℃,承压102.5MPa,最大压差68.3MPa;能在井下持续40天,可操作开关测试10次。操作程序:工具可用钢丝或电缆送入井下,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井下流量测试中开始更多地使用压差式流量计。本文从井下压差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仪器结构及操作工艺等方面其在试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压裂测试作业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射孔压裂测试一体化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对井下工具进行优化配置,并进行了详细的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最终设计了射孔压裂测试一体化施工管柱。在海上某井采用一体化管柱进行压裂施工,压裂后自喷返排,求得天然气产量为9.6万m3/d;在另一口井的施工作业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从压裂前的无产能到压裂后气产量2.9万m3/d。应用射孔压裂测试一体化技术可以进行压裂前、后测试效果的对比,减轻对地层的污染,为测试地质资料的评价提供保证;实现1趟管柱下井可同时完成射孔、压裂及测试作业,提高了作业时效,节约了作业费用;为我国海上"三低"油气田的勘探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于浅层稠油井下蒸汽干度的测试技术,重点介绍了井下蒸汽取样器的设计,操作、现场试用结果及下蒸汽干度变化规律。该技术应用便于油田动态资料分析和油田注汽管理。  相似文献   

9.
许少松  李开祥 《石油钻采工艺》1995,17(5):102-102104
井下脱卡测试就是利用钢丝试井车进行压力恢复曲线和压力降落曲线测试时,将仪器下到预定位置后,通过专门的井下脱卡工艺使钢丝和井下仪器脱离,让地面试井车及辅助设备撤离现场,实现无人值守测试,从而提高地面测试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试井钢丝在井下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佯既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测试资料的准确程度,又降低了作业成本。据测算,采用脱卡测试可节约试井车、钢丝和人员闲置所造成的浪费,单井节约0.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了一种井下气体分离、回注设备一井下处理回注压缩机的初期设计、研制和测试。该设备的研制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天然气处理能力,降低气体处理和回流成本,使油田生产大力改观。  相似文献   

11.
机械钻机电控系统的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华  陆金 《石油矿场机械》2007,36(10):26-28
利用系统学方法分析了机械钻机中电器设备分布及不同运行工况与钻机所处不同时期的用电要求,并结合发电设备一次性投资与设备运营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佳电控系统配套方案。对电源布局作了简单介绍,该配套方式不但可以满足钻机不同使用工况要求,同时还可以实现整套钻机使用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旋转防喷器的设计、分析、计算、使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目前在用旋转防喷器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气体钻井用旋转防喷器导引总成。介绍了该导引总成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室内检测和现场应用情况。该导引总成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扩展了气体钻井井口控制装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气体钻井产层起下钻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复电阻率测井在陆相沉积油田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石电性参数(电阻率、介电常数等)频散是岩石介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测井——复电阻率测井方法,有望改善和提高陆相沉积地层油气评价的质量和能力。应用电性参数的频散性进行地层评价是目前定义的复电阻率测井的主要特点。从电阻率测井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的理论依据及测井原理,仪器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通过在胜利及中原油田部分井上的测井解释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低水淹层的解释上与油藏动态生产特征符合率较高,该项测井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衬塑给水管及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乐中 《焊管》2004,27(4):21-25
介绍了衬塑给水管件的结构、性能、材质、应用范围和执行标准。通过具体分析衬塑复合钢管和内复不锈钢净水管的特点,指出在外层钢管的内壁复衬聚乙烯塑料管或薄壁不锈钢管,既大大提高了钢管在输水、输热水、输煤气过程中的耐腐蚀性能,又保留了镀锌钢管采用螺纹联接密封性好、机械强度高、价格低廉的优点,是输气输水钢管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性能,以在垦东六断块油藏动态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为例,重点探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油藏动态测井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油田应用环境限制因素,为以后更有效发挥CHFR方法在油藏动态测井监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道路工程防水夹层材料的特点与功能要求,提出了其涂盖料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研制了涂盖料改性沥青;提出了防水夹层材料技术指标要求,研制了道路专用防水夹层材料;通过实体工程,研究该材料的应用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小型移动式天然气临时供应装置及应用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快捷地解决燃气管网维修期间用户的连续用气问题,以LNG钢瓶组气态天然气作为供气气源,设计了一种小型移动式天然气临时供应装置,对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LNG钢瓶组、增热器和调压加臭器进行了介绍,并对用户用气量、钢瓶流量、增热器的设置、压力调节和加臭方式等进行了优化设计,总结了该装置具有的4点创新性:①机动灵活,实用性强;②自由组合,操作简单;③LNG气相外供,创新使用;④外形美观,便于批量生产。应用该装置对一栋楼宇的236户居民用户临时供气,结果表明:用户最大用气量可达24.5 m3/h,气体最低温度为11 ℃,完全满足应急供气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该装置的研发和使用,填补了我国燃气行业在非正常工况下保障天然气连续供应的技术空白,获得了中国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技术2项专利,在天然气的供气保障体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西—联营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加油站的电气安全管理存在建设不按规范要求,选材及安装不合理等问题,应予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防冰剂在喷气燃料中的应用情况,对防冰剂的防冰原理进行了探讨,对各国所用的防冰剂进行了对比,并对防冰剂的制备及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抽油机井的产液剖面一般采用过流式集流方式测试储层的液量和含水情况,但是在高含水井测井中,由于过流式持水率仪器受电容探头性能的限制,对高含水流体响应灵敏度较低。高精度持水率仪通过改过流式探测方式为变取样式探测方式,提高了持水率仪器测试精度。测井资料在吐哈油田的地质应用情况表明该持水率仪在高含水井测井找水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