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早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莎莎  唐正宁  缪斌鹰  陈家祥 《包装工程》2015,36(7):145-148,153
目的对基于电-液耦合动力学原理(简称EHD)喷印技术的相关参数,进行锥射流和滴落模式下的数值分析研究。方法在锥射流模式中,对毛细凝结加热液体喷射的物理模型进行调整,以适用于EHD喷印;对滴落模式的液滴沉积过程,引入表面张力概念进行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法得到了锥射流的轮廓图,集中讨论了流量和净高度对射流直径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液滴直径与电压频率和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和经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锥射流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射流直径随着流量和净高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滴落模式中,得到的液滴直径随电压频率和流体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且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对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是对实验研究的补充,为EHD喷印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固流化床对废旧印刷电路板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颗粒在流化床中的运动机理,计算不同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沉降末速度,并探讨影响颗粒沉降末速度的因素。结果表明,颗粒干扰沉降末速度随着颗粒密度和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不同粒级不同给料量进行分选,随着上升水速的增大,金属回收率随之下降,品位随之提高;在实验范围内,给料量对液-固流化床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选效果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热熔融流化床包衣的影响因素,优化包衣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耦合的方法,在4种流化速度下(u_(mf),1. 5 u_(mf),2. 5 u_(mf),3. 5 u_(mf))模拟熔融液滴与流化粉体的接触过程;研究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对包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滴与粉体接触成粒时,产生聚并和破碎现象;顶喷流化床比中喷流化床的液滴与粉体的接触次数更多更充分;较理想的流化速度为1. 5 u_(mf)。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认识双锥旋流分离器的固-液分离过程,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多相流模型对直径100 mm双锥旋流分离器内粒径为5~50μm的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模拟所得颗粒的分离效率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粒径为5μm的颗粒进入内旋流后紧靠空气芯快速上升;粒径为25μm的颗粒进入内旋流后上升速度较慢,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远离空气芯;粒径为50μm的颗粒偶有进入内旋流的现象,但最终仍从底流排出;颗粒在分离器内的分布规律是,颗粒越小越趋向于分布于整个分离器内,随着粒径的增大,颗粒的分布先后出现浓度偏移及空间偏移,颗粒越大越趋向于分布于壁面附近及锥底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射流搅拌发酵罐中自由射流气泡区的气含率、气泡直径和液体循环量。研究了混合器,喷嘴尺寸、气速、清液层高度、液体粘度、表面张力对自由射流气泡区的液体循环量,气含率、气泡直径的影响。由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获得了液体循环量、气含率、气泡直径的关联式。模型关联式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确保喷雾液滴在接触烟道壁面前完全蒸发,是保障电站脱硫废水在锅炉尾部烟道内蒸发处理安全运行的关键。喷雾液滴的破碎、聚并等动力学行为,以及液滴群的粒径分布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机制,是喷雾蒸发的主要特性。设计搭建了热态风洞实验台,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PIV),在不同的引射空气压力、喷嘴水流量,以及风速、加热空气温度等条件下,对喷雾液滴群的粒径变化和速度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大液滴形态离开喷嘴的射流在引射气流的携带作用下,因破碎而形成小液滴,而后液滴间聚并效果会显现出来。液滴初始粒径仅与引射气体压力和水流量有关;风速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液滴间的聚并。提高高压气体压力、温度、风速以及减小水流量均有助于提高液滴群速度,其中提高风速对液滴群的增速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喷雾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改进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直接接触式冰浆生成器中载冷气泡在制冰溶液中的上升特性,以FLUENT中的VOF模型为基础,对载冷气泡与制冰溶液之间的传热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揭示了载冷气泡进气温度、速度及初始半径对充分换热高度的影响规律:随着气泡进气温度降低,初始速度增大,初始半径增大,充分换热高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黏性液体爆炸抛撒模型的建立对数值模拟黏性液体爆炸抛撒形成的抛撒云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黏性液体爆炸抛撒包含液体初始驱动、空化效应产生、液体环形成、射流形成和断裂、液滴破碎等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现象流动特征,建立牛顿黏性流体爆炸抛撒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液体抛撒速度、抛撒半径以及液滴尺寸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抛撒半径与黏度成正比,而抛撒速度衰减曲线曲率与之成反比。为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设计试验,试验结果与结论一致,模型准确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均匀包覆,对流化床包覆的流场及颗粒的团聚特性进行研究;基于CFD中的群体平衡模型对流化床内液滴的雾化行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并与离散相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群体平衡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可得出相同的速度场分布,群体平衡模型可进一步得出更为详细的粒径分布。群体平衡模型可作为离散相模型的替代模型进一步研究颗粒的聚并和破碎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低温贮罐内贮存液氢、液氧、液氮,液住的精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差压式液位测量方法,经实践应用证明,其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浓度的关系,利用压阻式力敏传感器,采用拉脱法,测试室温下水及不同浓度的蔗糖水、盐水、酒精、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水和盐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酒精、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We analyze the electron-boson interaction using many-body method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arginal Fermi liquid theory.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pproximations necessary to obtain a marginal behavior. We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coupling constant between electrons is attractive on the entire energy scale. The renormalization of the bosonic spectrum due to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i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液膜分离过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简要回顾了液膜分离过程的发展史,并在分析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近10 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液膜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液体炸弹以其爆炸威力大、制作简易、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常被恐怖分子利用.文章从液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其对机场安全的威胁,并就液体炸弹的防范问题从安检技术、识别、恐怖分子动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widespread use of supported liquid phase catalysts (SLPC) in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basic phenomenon of liquid dispersion which affects the diffusion rates of reaching components and gas-liquid interfacial are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associated problems and formulates a model for the pore structure of real catalysts based on intersecting cylinder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pillary forces. The formation of liquid clusters of dimensions larger than the pore dimensions and their subseque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LPC can be studied using this model. The model provides a basis for manipulating parameters that can reduce such cluster formation.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Dr L K Doraiswamy on his sixtie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了非水液膜的要领概念。从分析现有液膜体系的构成和局限性出发,提出了建立非水液膜体系的可能途径,并得到初步成功,考究了非水液膜对有机物的传输效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一类新的液晶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液晶基元的单体4-「4-(对正丁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一旬含液昌本和非液晶单体两种结构的共聚物,聚合物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和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单体有热致液生;所有的共聚物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高分子和具有较宽的液晶太温度范围,随共聚物中液晶性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分子量、相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