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城市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强调了"海绵城市"在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护城市水环境以及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文章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地理水文特征、排水设施等特点,分析了南京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南京内涝背景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并从树立生态海绵理念、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体系和发挥政府引领职能4个覆盖从源头到终端的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为南京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排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水系统发展滞后造成暴雨时的内涝给广大市民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内涝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柳州市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为例,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牟俊丞  陶宇 《城市建筑》2022,(4):50-52,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城市通病,亟待研究解决.本文全面梳理了与四川省遂宁市城市内涝关联度较大的自然地理和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河道水位过高造成顶托、城市内部滞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管理维护不及时等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与修复流域生态、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做好雨水...  相似文献   

5.
田晓军 《山西建筑》2014,(31):271-27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问题,分析了造成城市内涝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重视排水设施建设、完善预报系统、降低地面硬化率、建立健全调水蓄水系统等防治措施,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通 《华中建筑》2014,(1):81-83
近年来,城市雨水内涝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地块开发强度、排水基础设施、城市扩张和城市水系演变等方面深入探究了城市内涝的成因,结合传统的给排水规划设计理论知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雨水控制单元"的理论,包括雨水控制单元的概念、边界、模型以及内在原理,为认识和解决城市雨水内涝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汛期的到来,城市暴雨内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度关注,为此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对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给予了政策引导,指出要转变传统排水理念,高度重视城市雨水设施的建设,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7,(3):208-20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得到加快,其中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备受关注,如城市出现内涝会对城市经济与发展造成影响与制约。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城市雨水排水存在滞后性,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针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内涝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实现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及排水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对我国的排水防涝规划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立足排水规划技术需求,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从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系统规划和设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途径,强调了排水规划本身的系统性和多专业的协调性.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提出了开展城市内涝灾害评估的建议,为优化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规划方案和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雨水内涝问题逐渐呈高发态势,受到多方关注。从城市发展、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受纳水体情况、暴雨强度公式、排水系统的使用及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雨水内涝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提倡采用生态技术措施构建城市海绵体,从而解决城市的雨洪问题。台湾水患频发,生态滞洪池作为一种弹性策略被广泛运用到城市综合治水中。以台南、高雄生态滞洪池为例,介绍其建设概况,分析生态滞洪池的综合规划、排水滞洪机制、施工工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台湾生态滞洪池的工程实践,由“灰”向“绿”设施的转变、兼顾开发和生态的多目标设计以及完善的非工程措施等经验为我国城市新区建设和已建城区改造中进行雨洪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丽  贺海芳  李荣华 《山西建筑》2013,(36):143-144
在分析国内现有城市排水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型排水体制,即融合绿色街道的生态排水体制,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以应对国内面临的水体面源污染、城市内涝灾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郝天文  孔彦鸿 《城市规划》2019,43(8):103-107
现有雨量计算方法的超范围应用、排水系统内管网设计标准与排水能力不匹配是造成城市排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全面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不仅不能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还会明显增加排水工程的投资规模。结合排水工程基本特征和排水管网建设现状,为有效应对城市排水问题,需要严格限定雨量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合理配置排水系统不同设施的建设标准,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排水能力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道的城镇多尺度海綿系统构建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根据地形特征提取多个尺度的雨水廊道作为生态排水娜道,通过廊道连接城镇中对应尺度的节点低影响设施,合理划分汇水单元层级化管理雨洪,综上建立生态排水网络解决暴雨多发气候条件下城鎮易涝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海绵系统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在空间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管网规划、指标图则规划等总规和控规层面的规划中落实海綿系统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7.
Experience of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A Case Study of Nanning 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ies has been deeply integrated into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water safety strategy. Nanning City,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experimental sponge cities in China, has undertake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sponge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of Nanning City establishes an urban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the sponge base.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has also proposed an overall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 sponge city in line with urban development feature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planning, a "23+10+202" pattern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formed. "23" represents 23 drainage basins, in which major sponge facilities such as storage facilities, waterfront buffer zones, wetland parks, ecological rainwater corridor and sponge parks are allocated. "10" represents 10 sponge functional zone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dex system. "202" represents 202 management units, which decomposes the general objective and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not only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objectives in the regulatory plan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沿海平原河网城市地势低平、河网交错、内河水位易受外潮影响等特征,以温州市为例,介绍了其现状排水格局,分析了其排水防涝面临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包括规划河道控制水位过高导致排水困难、现有雨水管渠标准普遍偏低、雨水排放口过于分散、排水及除涝标准匹配与协调难度高、极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积水点治理困难大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系统应对策略及一系列技术对策,供沿海平原河网城市排水防涝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地形的小流域单元减灾调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静  李梦婷 《风景园林》2020,27(1):110-114
近年来,中国诸多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频发的典型城市,其建成区地表高度(20.0~24.0 m)大多低于外江常年所处的洪水位高度(23.9 m),在区域性暴雨条件下,极易引发内涝灾害。武汉由于其内涝典型性,2013年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2015年被列入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从城市内涝发生机理出发,以水文角度的小流域单元作为内涝风险区划的基本单元,利用小流域单元分析武汉市景观地形要素(地表高程、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与城市内涝积水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量算统计出小流域单元的内涝风险等级。基于此,提出武汉市小流域单元减灾地形调控评价。以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案例,以期为武汉市内涝缓解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具有典型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内涝是城市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加强城市小区防涝技术的应用对我国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的缓解有重要作用。论文在探究我国城市排水现状的前提下,简单介绍了城市小区的水循环技术和一些防止水侵的生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