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6,(7):74-76
选择性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地下交联冻胶堵剂组合段塞为主的选择性堵剂已成为底水油藏选择性堵水的主要堵剂体系,但目前堵剂用量计算多凭经验法、面积法确定,对地层不同渗流通道及治理类型针对性差,导致工艺实施效果差。笔者针对底水沟通型、底水锥进型水淹井,提出不同堵剂用量计算方法,以油藏数值模拟优化堵水半径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堵剂的不同封堵机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堵剂用量的分段塞计算;同时利用Fracpropt三维压裂模拟软件对压裂施工进行反演,通过模拟计算裂缝的参数优化堵剂用量,首次实现了压裂模拟软件与堵水工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计算方法的针对性,通过现场实施效果验证,该方法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堵底水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见水特征,建立了以水油比导数曲线判断底水井水淹类型的油井底水水淹判别模型,指导底水油井见水特征分析。为提高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控堵水针对性,形成了两种特色的底水油藏控水增产方法,建立了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堵剂用量优化计算方法。配套研发了低黏度凝胶堵剂和纳米高强堵剂,其中低黏度凝胶堵剂成胶强度大于30 000 mPa·s(80℃,1.5 s-1),纳米复合高强堵剂抗压强度大于28 MPa(70℃,养护72 h),两种堵剂复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堵水成功率。2018年该技术在姬塬油田成功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井措施后增油1.66 t/d,含水下降9.4%,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该技术为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的增产稳产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油知识》2014,(2):21-21
<正>堵剂进入地层后遇油不发生反应,遇水则迅速高倍膨胀封堵流动通道,从而在地层中实现堵水不堵油的自选相选择性封堵。这是记者2月10日在渤海钻探公司了解到的堵水施工情况。针对边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迅速上升,而传统堵水工艺相对复杂等问题,渤海  相似文献   

4.
高温裂缝性油藏超深井堵水现场试验成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西油田是裂缝性油藏,具有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和超深井底水锥进的特点。分析5次油井堵水的现场试验结果,分别采用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堵剂或石灰-水泥类无机堵剂均难以满足降水增油的需求,分别采用无机硅胶堵剂-聚合物凝胶封口剂体系或植物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聚合物凝胶封口剂体系虽可封堵油井,但造成油水产量均下降。所以需调整堵剂体系,改善施工工艺,以确保堵剂选择性进入水层形成封堵,而不对油层产生伤害。采用三段塞(暂堵剂-改性栲胶堵剂-水泥封口剂)进行石西油田超深井的堵水达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但需调整封堵半径,才可获得更佳的堵水效果。现场试验证明:如果明确油藏和油井情况,采用具一定选择性封堵水层能力的堵剂和注入工艺,可大幅度提高封堵高温油藏超深油井出水的成功率。图1参10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采油三厂油井堵水剂技术一直依托厂家和高校来研究并现场实施,由于堵水剂种类繁多,不同区块所用的堵剂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完整的堵剂体系,导致施工后有效率偏低,见效周期短,单井日增油量低。针对此情况,开展了油井堵水剂研究,依据作用不同分四个段塞的配方进行注入,现场实施后,不仅适用于低渗透油田开发需求,而且有效封堵水淹油井的裂缝和大孔道,使油流从周围其它小孔道流出,从而降低含水,提高单井采液量、单井日产油量。  相似文献   

6.
桩西油田桩139等区块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因边底水活跃造成油井含水率偏高是其主要生产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从调堵增产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种新型高强度堵水剂ZXDJ-1,基本配方为6.0%改性锂藻土+0.5%多聚甲醛+0.5%酚醛树脂PN760+1.6%增黏剂+0.4%改性CMC。研究证实,该堵水剂具有较高强度、良好的耐温、热稳定性及封堵性能。采用双管并联模式的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堵水剂的优越性表现在对调堵层位不仅具有强的选择性,还具有高耐冲刷性。堵水剂堵水技术现场应用5井次,应用效果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油井调堵效果,可为类似油藏调堵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堵水的选井问题,考虑水平井水淹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堵水决策指标体系。利用不确定性表示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表征,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技术建立堵水井选择的最优化模型,根据变权多因素多级决策结果,判断堵水井选择次序,筛选出合适的堵水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影响油井水淹的各因素,规避奇异因素对选井决策的影响,使堵水井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储层油井冻胶堵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堵水技术的发展概况。重点从裂缝性储层油井出水机理研究、常用堵剂及模拟实验研究和现场施工工艺几个方面,研究了裂缝性储层油井堵水技术的发展情况,其中封堵裂缝常用的堵剂是聚合物冻胶体系,大致分为4种类型;室内模拟研究,主要介绍了Seright等人对不同配方、不同放置时间的冻胶在裂缝中的封堵性能及冻胶在裂缝中的脱水现象和抗冲刷性的研究;通过国内外现场堵水实践的总结发现,在进行措施以前必须综合各种资料,准确判断油井产水原因,优选目标井。并且聚合物冻胶堵水是该类储层较为有效的堵剂。最后,提出了今后裂缝性储层油井堵水技术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7,(3):145-148
针对裂缝型底水油藏双重介质特征,常规堵剂存在封堵强度弱、耐冲刷性差的问题,以华北油田雾迷山油藏为目标,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由高分子耐盐耐高温聚合物HBKY-6和复合交联剂HBJLJ-3组成高强度耐冲刷的化学堵水剂配方。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该堵水剂成交时间20 h,成胶强度169 753 m Pa·s,物模封堵率为93.46%,且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为裂缝型底水油藏堵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桩西地区边底水油藏油井含水上升快、增产措施单一、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边底水油藏径向钻孔配套堵水技术研究。文章介绍了径向钻孔技术的原理、优势、选井原则和参数优化原则,通过实验优选和评价了一种酚醛树脂交联冻胶堵剂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交联冻胶堵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封堵性能。以桩1-G25井为例,介绍了径向钻孔参数设计、打隔板堵底水参数设计、施工管柱及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径向钻孔配套堵水技术能有效控制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挖潜井间剩余油,达到降液增油的目的,为下一步治理此类问题的油井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锥风险条件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2011,18(3):383-385
中国西部某底水缝洞型油藏,油井投产后底水锥进差异大、能量递减差异大,油井底水锥进导致的产量递减在65%左右.由于该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油藏的控水与提液不易获得定量依据,研究了采用综合权重评判方法来评价该油藏油井水锥风险,进而调控油井合理产能,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水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塔河油田无论是碳酸盐岩油藏还是砂岩油藏都存在底水锥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油量递减快的现象,含水快速上升是塔河油田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在认真分析塔河油田水锥形成原因基础上,借签国内外防锥、消锥方法,结合塔河油田生产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富有特色的防锥、消锥工作,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3.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法在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试验了8口井,有效率达到100%,截至2005年8月底,累积增油2 622t,降水4 968m3,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1.3%~38.4%。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350 8。现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盘古梁侏罗系油藏注水上存在的平面水驱不均和剖面吸水状况变差的问题,分析影响油藏注水水驱采收率的沉积韵律、重力作用、储层非均质性、边底水发育、压裂改造等控制因素,研究出精细注采调整、完善注采井网、"三小一低"措施引效、开展周期注水等均衡平面水驱的技术手段,以及改善剖面水驱的化堵调驱、补孔调剖、暂堵酸化和选择性增注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油藏注水水驱采收率,有效减缓含水上升、降低油田递减,确保盘古梁侏罗系油藏稳定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盘古梁侏罗系油藏注水上存在的平面水驱不均和剖面吸水状况变差的问题,分析影响油藏注水水驱采收率的沉积韵律、重力作用、储层非均质性、边底水发育、压裂改造等控制因素,研究出精细注采调整、完善注采井网、"三小一低"措施引效、开展周期注水等均衡平面水驱的技术手段,以及改善剖面水驱的化堵调驱、补孔调剖、暂堵酸化和选择性增注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油藏注水水驱采收率,有效减缓含水上升、降低油田递减,确保盘古梁侏罗系油藏稳定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底水与夹层关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属衰竭式开采,相比于常规注水开发油田,油藏压降大,边底水更容易锥进淹没油层,增加开采成本,降低油层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收率。常用的解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定量描述底水锥进和稠油油藏开采效果。因此,从底水锥进和绕过夹层的原理出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三相两组分数学模型,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研究了底水和夹层对底水稠油油藏吞吐效果的影响,及夹层与底水在蒸汽吞吐过程中的关系。该研究对底水稠油油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油井堵水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油井堵水概念应有5个内涵,即:油井区块整体堵水,深部堵水,选择性堵水,不同来水堵水,与其他措施结合的堵水.这些内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油井堵水概念内涵的技术关键是:油井区块整体堵水须建立选井的决策原则;油井深部堵水须有深部堵剂及其放置方法和合理深度的决定方法;选择性堵水应使用选择性堵剂和选择性注入方法;应根据来水的特点控制不同形式的来水方法;组合堵水应根据油井堵水与其他措施的作用互补原则.应用这些内涵及技术关键,可使油井堵水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涛  李保振 《特种油气藏》2012,19(4):88-91,155
为揭示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变化规律,有效降低底水锥进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在建立底水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对水平井见水特征参数b的6个影响因素(水平井无因次位置、油水黏度比、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的夹角、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段长度、油藏厚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后期通过运用曲面反应法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水平井含水变化的影响顺序和影响交互性。该研究成果对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开发具有理论及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平井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水沿优势通道窜流,导致水平井含水率快速上升,产量大幅递减,同时对高含水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水平井的开发效益。以南堡陆地油田底水油藏为例,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与找水资料,分析储层物性、水平井不同狗腿位置及不同开发技术政策对含水率的影响,开展了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研究;引入了底水出水准数的概念,揭示了不同类型水平井在均质和非均质底水油藏中的油水运动规律。对于均质油藏,标准水平井出水部位易出现在水平井跟端,有狗腿的水平井狗腿处是底水锥进的主要部位,而无狗腿处成为剩余油富集的主要部位;对于非均质油藏,底水易在高渗透率区锥进,而低渗透区则易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孙亮  李勇  杨菁  李保柱 《岩性油气藏》2019,31(6):135-144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心CT成像测井资料以及生产动态分析,厘清了影响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高渗条带、裂缝带、高黏油的分布以及底水能量的强弱为主要地质因素,开发技术对策如注采比、注采强度以及水平井与储层的关系为主要开发因素。研究表明,以上主控因素会造成水平井各段出水不均匀,表现为含水快速上升或暴性水淹;注入水或底水主要沿高渗条带流动,水平生产段部分呈条带状水淹的特征。为此,提出井网平衡注采、周期性注水及水平井侧钻等技术对策,并在油田现场实施,目前试验井组开发调整效果较好。优化注水技术可在同类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