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形象。我国的岭南园林萌芽于秦汉,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的需要,设置合理、设施齐全。如今,已经形成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足鼎立的局面。文章将从岭南园林的特点、形成、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历史状况来分析和阐述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典园林古朴、自然、清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山水园林中的典范。因此,对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来说,不仅需要一批勇于创新的园林设计师们来指导,还要借鉴传统的风景园林模式,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古典园林的有关方面研究,来分析一下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同属为江南私家园林,两者文脉相承、出处同源,都是吴文化的延续。但两者由于产生和所处的时代不同、园主的身份和思想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园林是时代的产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江南园林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试图通过对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研究,挖掘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促使人们投入更多的目光来关注本应与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同等地位的无锡近代园林。  相似文献   

5.
礼治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性园林作为礼治活动的重要载体,经由市民百姓的活动参与形成了鲜明的场所精神。本文根据已有学术研究和历史文献,以西蜀纪念园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礼治影响下的西蜀纪念园林发展;同时,本文从空间构成、仪式组织和场所参与三方面分析西蜀纪念性园林的场所精神内涵,剖析蕴含的集体记忆回溯,对找寻传统文化内核,传承地方场所文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精髓,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好地把握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本文将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比,揭示了园林中融有诗文、诗文中融有园林,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发展状态,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建构手法的共通性,从而为现代园林意境塑造增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代表,也是民族生机与活力的象征。将中国红这一文化元素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打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风格园林,既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中国红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红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具体运用,旨在帮助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好地利用中国红这一元素,打造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朱楠 《中国科技博览》2010,(2):220-220,217
通过造园背景之比较,包括功能(人及人的活动)、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造园手法之比较等分析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中的画境与美学思想,且对当前设计之启发。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一种特别的生态系统,当前人们都在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湿地园林景观可以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利用途径。湿地园林的规划设计以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园林景观应注重文化文脉、体现文化传统;遵循生态、湿地、地域文脉与园林美的统一的原则。该文提出了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现在湿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理念,探索了湿地园林内涵,结合时代要求,进一步说明湿地园林在建设城市大园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博大精深,作为其中一类较为重要的部分——北方皇家园林,是中国几千年社会历史的反映,是皇权至上的真实体现。皇家园林的发展、建造特点、空间布局、色彩、造园要素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为皇家园林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一个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马丽  张钰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51-351
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均影响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文章结合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将中国古典园林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分析了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植和栽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水生园林植物的栽植有时候违背了植物生态的特性,违反植物驯化的规律等,在园林的栽植中存在很大的误区,本文就园林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结构的内核,构成不同时代人们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了多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从整体性、辩证性和意象性三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传统思维方式的体现。整体性思维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创作原则,并且成为各种造园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逻辑基础;辩证性思维通过“阴阳相生”的理念巧妙地处理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意象性思维将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传统思维方式角度研究古典园林创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创作的逻辑依据,从而在当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尤其讲究人与自然交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园林中使用的复合木材,既克服了天然木材强度较差,易于腐烂的缺点,也相应减少了天然木材的使用量,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因此,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立足于因地选材的基本原则,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眼光。伴随着园林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园林中所选用材料种类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园林建设者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要求广大的园林建设者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既不固步自封,怀疑和排斥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也不盲目追新求奇,铺张浪费。勇于推陈出新,探索和尝试新材料的使用,为我国园林事业的百花齐放贡献一份力量。园林建设者要坚持就地取材、因材构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既能较好地体现出园林建设的经济性,优先选用现有的材料来造园构景,又有助于体现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造园活动源远流长。以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为主的三大地方园林具有众多共性,但又因为环境,社会以及空间的不同呈现出各异的特色。本文以江南和岭南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列举出明清时期江南和岭南私家园林各自的特色,以此比较出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以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异同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因素对园林产生的影响,最终得出因地制宜是造园主旨思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园林行业的迅猛发展及施工技术、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人员素质的大力提高,在市政项目、房产项目外需寻找新的发展,作为对沿海城市进行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建设的园林行业与海洋产业也具有关联性。滨海城市基础建设为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具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时期的园林灌溉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的美观、同时也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施工标准,因此,在园林灌溉与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究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浅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式和思想精髓,中国现代园林的构景方式和不足,并试谈应继承哪些古典园林文化,使之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机结合,以达到景观园林建设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完美理念,使现代的景观园林的思想性、功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通常意义上的材料,泛指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物体,而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就是园林材料。本文将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生态节约型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园林建设者们对材料的选择及应用产生足够的认识,为园林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态节约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