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具有梁式结构转换层的某商柱楼加层的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其中着重介绍了转换层托梁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探讨了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基本流程,并对转换层施工中的模板支撑工程、钢筋绑扎工程设计计算和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转换层楼板和框架梁结构加固处理措施、模板拆除等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无锡某宗教项目塔厅结构火灾后,转换层预应力梁无有效手段检测预应力损失,且塔厅建筑空间狭小,常规加大截面、包钢等加固措施无法满足建筑受力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BIM技术模拟,利用钢斜撑液压多级加载顶升加固、PLC液压同步控制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塔厅建筑转换层结构卸载、加固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重点阐述塔楼顶部增设转换层的力学分析和设计,砼构件的抗震加固以及耐久性加固,增设电梯的结构设计以及特殊节点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重庆三峡大厦为一修建途中停工近10年的高层建筑。现设计由于建筑增加户数,导致荷载比原设计增大,计算表明,位于结构层第13层的转换层的框支主梁存在支座抗弯和抗剪能力不足;续建层原剪力墙留出的搭接钢筋几乎全被锈蚀和盗割。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转换层加斜撑的加固方案和续建层的特殊处理方案。此大厦现已加固及续建施工完毕投入使用接近两年,实践证明,本文阐述的处理措施经济合理、可靠性好、对原结构损伤小,可为同类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国利 《山西建筑》2009,35(21):65-66
介绍了信联大厦转换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转换梁柱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上部框架设计及构造和下部结构的加固设计措施,以推广梁式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某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肢剪力墙结构,在结构层5顶部设置了转换梁承托上部24层剪力墙。本工程为接建建筑,为了减少原转换层结构的加固工程量,使结构布置简洁、受力合理、施工方便,设计时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在有效的结构布置前提下进行结构加固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高层建筑的加层分析及加固设计,探讨由于加层改造引起框架柱轴压比超限、转换梁及基础梁抗力不足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并阐述了外包钢加固法及扩大截面法在特定工程中节点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大梁加固采用体外锚固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设计、计算和技术特点。工程实践表明,该加固方法不仅解决了一般加固结构中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且施工方便、技术合理、加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对一幢三层砖混结构教学楼进行了加固、增层改建,取消砖内抱柱,托换成组合砖砌体,对原条形基础进行加宽和加固处理.新增的两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与下部组合砖砌体两种承重结构做了合适的连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11.
钢筋和混凝土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黏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黏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结合质量体系中的作业指导书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我们质量体系中提到的施工过程要素控制。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黏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2.
力胜 《山西建筑》2010,36(20):129-131
探讨了高层住宅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以达到控制转换层整体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曾强 《重庆建筑》2002,(1):28-31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特点,提出转换层施工的质量管理要点,并进一步深入阐述转换层施工支撑系统塔设、模板安装与拆除、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带转换层结构的实际工程施工方案为例,分析了高层建筑带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某滨海工业建筑建成投入使用15年以后,临海泵房以及部分厂房出现混凝土开裂以及钢筋腐蚀现象.经现场结构检测与环境分析,发现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及偏差是引起目前钢筋腐蚀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结构设计中对滨海氯离子环境作用考虑不足,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偏低,将来可能引起钢筋大面积腐蚀,进而使该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失效.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王付洲 《山西建筑》2007,33(25):156-157
从开挖工作面、喷射第一层混凝土、设置土钉、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土钉墙的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并对其质量监测进行了阐述,以推广该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桩桩型特点及其生产工艺,并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配筋率、混凝土用量、承台等方面对管桩与空心方桩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空心方桩相关工艺至今仍不够成熟,存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低、配筋率小、桩身的成桩质量得不到控制等缺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的特点,采取一些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来保证模板支撑结构和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保证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郑军锋 《山西建筑》2008,34(15):79-80
通过温福铁路连江车站软土地基试验段的软土地基加固实例,介绍了CFG桩在客运专线软基中的首次应用,对"桩网结构"的加固机理进行探讨,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验证,提出了CFG桩在深厚软土层中合理的施工方法、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0.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层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结合莆田万达广场工程实践,对梁板式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模板支撑系统及混凝土浇筑方法的优化,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