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探究冀中南部四市的用水结构演变,选用信息熵理论、洛伦茨法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8—2018年间冀中南部地区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冀中南部地区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值由2008年的0.73上升至2018年的0.97,区域用水结构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生态用水的空间分布由2008年的“差距悬殊”转变为2018年的“相对合理”状态,空间分布均衡性不断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喀什地区近年来用水结构及变化趋势,在获取2016—2019年各行业用水量及占比的基础上,运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喀什地区近年来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及水资源用水水平.结果表明:近年来喀什地区各行业用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用水效率较低;具体表现为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特征高度平均差异性较小,生活用水空间分布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收集2007至2016年10年间新疆供水量、用水量及主要用水指标,分析研究近10年新疆供用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新疆各地区现状供用水结构及用水指标,结果表明:全疆供用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地表水为其主要水源,用水结构中第一产业用水量占比较大。由于水资源分布及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全疆各地用水指标差异较大,以此为新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雪婷 《陕西水利》2024,(3):116-117+121
西咸新区是国家级自由贸易区,区域供用水量分析对西咸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量分析西咸新区近5年来供水量、用水量及主要用水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供用水结构变化趋势。揭示不同阶段供用水量的变化规律:供水水源由地下水逐渐转变为地表水和其他水源;用水结构从农业用水为主逐渐转变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提出重点打造节水农业,开展工业节水模式,提高居民生活节水意识的建议,可为西咸新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国南方丰水地区的用水结构,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惠州市各县(区) 2013—2017年用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年(2017)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惠州市内空间分布相对均衡,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在惠州市空间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从用水结构空间分布看,不同用水结构基尼系数未突破"警戒线",但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区域用水差异性在逐步扩大,用水结构的空间均衡度有所下降。用水结构分析成果可为惠州市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用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合理性分析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鉴此,采用信息熵、均衡度、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对邯郸市农业用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定额法进一步对农田灌溉用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由现状用水结构可知,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农田灌溉用水量较大;从用水结构时间上分析,农业用水结构的信息熵呈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均衡性越来越强;从空间上分析,农田灌溉用水的空间分布较林牧渔业均匀;尽管农业用水结构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用水量方面仍需对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经预测2020—2030水平年农田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2020年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4.92亿m~3,2030年为13.87亿m~3;农业用水结构的研究是对于水资源供需矛盾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决策,可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0—2018年作为研究期,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和沙湾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出玛纳斯河流域现状用水结构的演变特征,利用信息熵理论、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了流域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流域的用水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用水量增加了11-76%,整体变化程度较小,用水结构的信息熵总体持续增长,信息熵水平从2000年的0-209增加到2018年的0-448,用水总量得到一定控制,用水系统均衡度也逐渐增强,生活、生态用水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提高,总体来看,水资源与人口和降水较为匹配,与耕地相对匹配,与工业产值较不匹配,各区域工业耗水情况差异度增加,生态用水空间分布趋于均衡,需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缩减高耗水企业数量,发展低耗水产业,对水资源进行集约利用,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完善水管理机制,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莞市1980—2013年间较长序列的供水、用水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各类型供用水对供用水总量的影响,揭示了不同阶段各类型供用水量的变化规律:东莞市供用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逐渐趋于稳定;供水量由以蓄水、引水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提水为主,用水量由以农业用水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最后,采用贡献率分析法计算了各类型用水对全市用水量变化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工业排水特征是标识工业用水非期望产出的重要指标,分析区域工业排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区域工业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用水及排水状况,以及工业排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探讨了河南省各地市工业排水量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用水大户及非用水大户企业中均以除入河排污和管网排污以外的其他排水方式为主,但用水大户排放的污水量中入河排污量最大,非用水大户排放的污水量中,管网排放污水量最大;河南省排水方式及排水量组成结构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与各地市的工业总产值、水资源禀赋及工业用水量差异较大密切相关,而工业结构对排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供用水结构研究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供用水效率和效益,乃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2000—2019年全国降水量、水资源量、供用水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趋势分析,对全国供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随降水量缓慢增加,全国水资源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供用水总量均呈先增加,于2013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农业仍为最大用水行业(占比为63.5%),其次为工业(占比为22.2%),但二者占比均呈不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虽然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占比均较小,分别为12.4%、1.9%,但均呈较为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各主要行业用水量变化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明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会致使生活用水量增加,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会推动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增加。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我国近20年供用水结构变化的总体把握和国家层面进行政策调控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辨析区域用水结构特征,对于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洛伦兹不对称系数等方法,对甘肃省各区域近10 a来用水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均衡差异性、主要用水指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和净灌溉用水量)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区域总体干旱程度及其变化特征,以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区,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水位指数(SZI)、标准化区域水资源短缺指数(SSDI)基础上,利用动态权重系数法构建区域干旱综合指标MIDI,结合历史受旱面积率、因旱减少供水量等旱情统计资料,对MIDI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验证。以长株潭地区11个气象站、12个水文站近几十年实测资料为例,分别采用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法识别干旱事件,并计算其发生频率,采用多尺度统计分析法,对区域综合干旱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PI、SZI、SSDI对于不同水源、行业类型干旱评价各具优势,SPI、SSDI年干旱累积烈度与长株潭地区农业受旱面积率相关性相对较高;SZI年干旱累积烈度与城镇因旱减少供水量相关性较高,更适用于依靠地表径流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镇干旱地区评价。本研究提出的动态权重系数法,综合考虑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年际变化、产业需水规律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可反映不同阶段各单项指标干旱对于旱情的主导作用,适用于多种水源和产业类型的区域旱情综合评价;从月、季和年3种时间尺度,分析了长株潭地区MIDI综合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近20 a来极端干旱发生频次呈现波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调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和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核算区域水足迹总量构成及变化,分析区域水足迹供需结构演变,评价区域水资源压力和用水效率。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速下降明显,水足迹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中部三省的节水效果最为明显。水足迹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部分,生态用水所占比重较小,虚拟水贸易的消减效应逐渐减弱。工业用水的节水效应较为明显,而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以自给为主,东部省市水资源进口依赖度高于西部和中部省市。区域水资源需求量稳中有升,需求结构保持相对平稳。区域水资源压力总体较小,水资源承压情况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区域用水效率逐步提升,中部和西部省市用水效率明显改善。该研究能够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补充,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山西省以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已达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在经济规律及供水短缺压力下,水资源作为产业演进驱动力必然在推动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中产生重要影响,山西产业结构升级带有水资源约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安阳市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生态位、生态熵和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动态演化及其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安阳市工业用水生态位呈现上升趋势且生态熵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用水生态位占主导地位且生态熵发展趋势不同,生活用水生态位波动增长而生态熵呈现下降趋势;安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态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生态位持续上升,各县市产业结构生态熵变化趋势各异;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但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与第一产业、工业用水与第二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下降,生活用水与第三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提升为中度失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近10年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99~2008年福建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用水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加2.52×108m3;农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工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递增,生活用水量增长缓慢,比重基本不变。用水结构的变化和全省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节水灌溉面积增加是农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共同促进了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的提高对工业用水具有负驱动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逐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1-2010近10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结构变化,并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陕西省用水总量近十年来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年均增加0.61亿m3;农业用水量和比重都在下降;工业用水总量变化较缓;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呈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