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亮 《华中建筑》2013,(12):7-11
该文通过对世博会展览建筑150多年发展历史的梳理,基于整个世博会展览建筑在建筑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将世博会展览建筑发展历史阶段归纳为三个时期:倒退期,萌芽期和探索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详细论述,探寻世博会展览建筑史与建筑发展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在世博舞台上得以展现,而世博会作为传播媒介推动建筑史不断向前发展,两者之间彼此相依,使世博会展览建筑呈现出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图景,即便在快速发展的当代,这种关系仍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2.
历史建筑深深扎根于前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并使现代建筑与之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昆明东寺街建筑的分析,从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和与现代建筑协调方法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迅速,人们获取新信息不再有限制。简述国内纸媒和互联网新建筑媒体两类建筑的信息传播渠道,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期为现代建筑传媒提供的信息传播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姜爽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1,(6):124-127
文章针对纽约MoMA的建筑展览,按照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历任建筑部主任任职的顺序和时间段落,纵向梳理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的发展历史,勾画了策展人和展览理念的演进和变迁,从这个侧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理念。  相似文献   

5.
王路 《世界建筑》1998,(6):70-75
维也纳是欧洲的心脏城市,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春漫长的演变和局长 过程中积淀有丰厚的建筑文化传统。本世纪初维也纳现代派把维也纳建筑带玉季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对现代建筑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维也纳建筑师在继承与创新的不断探索中独树一帜,在国际建筑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丁力扬 《建筑师》2022,(6):113-118
本文回顾了2022 年1月底至6 月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和建筑档案馆举办的“中国建造: 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旨在呈现展览的原貌,本文概述了展览的背景和缘起,介绍了展览的具体内容和策 展思路,并回顾了展览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来自各界的反响和评价。本文将“中国建造”展置于近二十年来一 系列有关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现代建筑关系的学术活动的框架内,强调其目标是在立足于“第一代“中国建 筑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扎体系首次交集的一个世纪之后,审视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跨文化对话,揭示中国 建筑实践中的跨世纪连贯性,并对全球性建筑技术的探索和设计创作中本土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地诠 释。文章指出本次展览是对中西现代建筑“百年对话”主题的一次有意义的深入扩展性研究,并提出了中西建 筑文化交流这一宏观话题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韩明刚 《门窗》2020,(6):27-27,29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智能化的行业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其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业也渐渐与智能化结合起来。因为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兴起传统建筑行业的比重与地位有所下降。在建筑行业中占很大方面的建筑电气也逐渐与计算机智能化结合起来。本文旨在分析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工程的关系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中周恩来故居相关历史脉络进行回顾,通过BIM工具对周恩来故居逆建模获取建筑信息模型。进而基于建筑信息云平台提出新型数字展览模式,在满足数字旅游功能的同时简化日常监测、维护工作。依靠BIM建模基础为历史建筑数字展览可视化提供信息支持,多角度发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价值,实现历史建筑价值再生,在新时代为历史建筑价值再生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正在著名的美国纽约建筑中心,"中国建筑BuildingChina"展览正在展出,5位中国顶尖建筑师及建筑机构的作品首次集体亮相,在美国建筑界引起关注。从观展者的热情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国际交流的热点话题。中国建筑以及中国建筑师也因此而有更多机会登临国际建筑舞台,并获取着更强有力的话语权。崔恺、都市实践、王澍、刘家琨、张雷等的作品,以及北京的德胜尚城、深圳的大芬美术馆、杭州的象山校区、四川大邑文革之钟博物馆、南京的砖房子等都可以让人们从城市的角度,关注一座建筑给周边地区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平 《时代建筑》1992,24(3):37-41
近代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震荡,使中国建筑起了很大变化。西方建筑形式与技术,在沿海大城市中兴起,尤其在上海,形式复杂多样,堪称建筑万国博览会。然而,至今中国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并未解决。上海近代建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西方复古主义的,二是早期现代派的,三是中国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由于受传统的建筑历史研究所限,人们的视角重点在于形式,这对初步的资料分类整理是很有效的。但是,无法深入反映出文化碰撞的具体机制所在。特别是由于从形  相似文献   

12.
张睿丰 《城市住宅》2021,28(2):192-193
阐述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与传播.在视觉传播从静态化向动态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对信息存储、共享与传播的形式有新的认识.而对建筑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需在观念与意识上及时转变,制定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与规定,实现数字技术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精准对接,从而为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多样的形式,使其能渗透到大众的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也使中国诞生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明星"建筑师。但是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关注,似乎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上,对于中国大批量建造的建筑产品,更多听到的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建筑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三成 《建筑》1999,(7):30-31
建筑与建筑装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其实质作用和形式表现已成为一段段的历史碑文,记载和表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村落的发展史,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建筑与装饰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为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其发展创造的思想及形式表现在人类创造的历史长河中将继续延伸、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筑装饰又呈现什么特点?建筑与建筑装饰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筑风格、民族特色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研究。建筑是人类初始时…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文化》2009,(6):32-33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实现理性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其中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焦点之一。但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中人们往往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而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近现代建筑同样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历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此,我们应慎重、公正地对待每一栋优秀的近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西方建筑》一书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加先生在教学之余所作的13篇教学札记,内容包括近代建筑革命、建筑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结构、当代西方建筑审美意识的变异、建筑风尚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文章,全书对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下面就(论现代西方建筑卜书中有关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20世纪前半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  相似文献   

17.
探索具有中国建筑传统内涵的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固有文化、政治和生活的综合体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 ,有许多宝贵的建筑遗产值得保存 ,也就是说要将祖先遗留的固有建筑文化加以整理 ,去粗取精搓揉在现代建筑中去 ,促使中国的新建筑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深圳的现代建筑应当有别于於西方 ,也应当不同於香港建筑 ,因为香港是英国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香港 ,所以它受英国影响颇多 ,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在香港有民族形式内涵的建筑不多。所以中国的建筑师们应当着重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内涵 ,也要研究西方建筑的优点 ,吸收它们的成就 ,力求创建有民族传…  相似文献   

18.
张振光 《建筑创作》2010,(12):12-13
<正>金秋十月,在浪漫之都巴黎,在美丽的塞纳河畔,一个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展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以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向法国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风采和精魂,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法国是欧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而举办这次展览的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吴凌豪 《城市建筑》2022,(10):49-51+64
瓦,是中国建筑的精华,是传统建筑艺术的象征性符号。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瓦片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探求建筑地域性的当下,瓦转换为另一种建筑语汇呈现于当代建筑中。本文通过对瓦的美学意义和精神价值的阐述,结合瓦片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案例,意在寻求传统瓦元素的全新定位,在当代建筑中传统材料的运用中发挥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为人类生息其间的空间场所,它不但作为物质产品记录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正像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所说:“含义最完满的建筑艺术,是一种具有多种决定因素的历史,它传达历代建筑,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建筑所满足的是如此多样的各种需要,因此,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建筑忠实地扮演着历史赋予它的文化角色,使人们可以从宏观整体上感受到远古的回响或时代的脉冲:它使人们在科学理性的自豪与艺术体验的沉醉之中不失历史的反思。因此,随着文化讨论的兴起,如何看待建筑的“民族形式”和“国际式”风格?如何继承建筑的民族传统?……这类问题便成为建筑界的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笔者认为:与其抽象地谈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