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张扭断层作用的结果,而在沉积史中盆地未受挤压构造影响,并且盆地的沉降又足以引起海侵,那么海退、海进和不整合就将是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产物。张性盆地是在抬升的陆壳上开始形成的。其早期沉积史为大陆的、河流的和湖泊的。在海洋  相似文献   

2.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和油气关系的若干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从青白口纪起)是在早中元古代陆壳内裂谷拉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盆地发展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三叠纪早中期两大世代.本文简要分析了两个世代盆地格架,重点论述了第一世代围绕陆壳向外扩展离散而成的两类边缘、第二世代陆内拗陷和断陷,关于盆地形成,变形的动力学特征和迭加关系以及中新生代冲断活动对它们的迭加改造.提出了本区寻找油气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3.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从青白口纪起)是在早中元古代陆壳内裂谷拉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盆地发展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三叠纪早中期两大世代.本文简要分析了两个世代盆地格架,重点论述了第一世代围绕陆壳向外扩展离散而成的两类边缘、第二世代陆内拗陷和断陷,关于盆地形成,变形的动力学特征和迭加关系以及中新生代冲断活动对它们的迭加改造.提出了本区寻找油气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4.
磨拉石与全球构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磨拉石可定义为以碎屑沉积为特征的、在隆起的山体前缘快速堆积为沉积组合.依其动力学背景,可分为三种类型:1.离散(拉张)型,与陆壳的破裂相关;2.聚敛(挤压)型,与岩石圈板块碰撞相关;3.转换(剪切)型,与受走滑断层控制的拉裂盆地有关.上述三类磨拉石与威尔逊造山旋回模式之间有着成因联系,表现为:1.威尔逊旋回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类型的磨拉石;2.由于板块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差别,不同的磨拉石有着各自的传殊性;3.由于地壳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导致不同的磨拉石中形成不同的矿产.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的苏联东部及其邻区构造图,对具不同时代陆壳或花岗-变质岩层地区的沉积盆地作了结构和岩层成分的分析。强调指出,沉积盆地与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有关。发现在地质结构、时代和沉积岩层类型以及油气形成条件等方面,在西部地块的盆地和东部滨洋地块的盆地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别。在每个地块中,距太平洋盆地最远的那些位于外部的盆地,具有最大的面积和有利的沉积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侏罗系岩相古地理与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轮廓、沉积岩相与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了我国侏罗系的分布、层序及岩相,并分析了我国侏罗系的含油气地质条件。作者以贺兰山—龙门山—康滇隆起—哀牢山为界将中国侏罗纪沉积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群为主,西部则以近东西向的山间盆地为主。侏罗纪早期东部沿海一带为太平洋的一部分,东部内陆区为裂谷型断陷—坳陷和内陆坳陷型盆地;西部的西藏区为海相沉积区,新疆为内陆沉积区,其他区为山间盆地沉积区。侏罗纪晚期,由于东部陆壳继续抬升,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使得中国东部火山活动非常剧烈,在盆地中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层或火山—沉积岩层。中国西部西藏地区仍为海域,但范围缩小。其余沉积盆地由于地壳上升和长期沉积而变浅,沉积了一套红色碎屑物质。作者在分析了侏罗纪的构造环境和沉积条件后指出,侏罗系不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成煤层系,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层系,有着广阔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7.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本文着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岩浆活动与盆地形成,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盆地形成、演化和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成盆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海域及邻区分布有近5 0个时代不同、大小不等和形态各异的沉积盆地。其中大部分发育在大陆边缘,而主要含油气盆地则多数展布在大陆架部位。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大地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改造。成盆动力学系统是一个包括沉积盆地及其下的地幔、软流圈、岩石圈和莫霍面等不同地质单元的宏观变化和相互制约的过程。而文中阐述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成盆史,其壳幔形变的具体表现则与板块碰撞、转换断层、造山带褶皱、陆壳裂离以及海底扩张等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盆地。尤其在中、新生代时期,由于盆地历经多期构造演化和长期持续的沉降活动,给盆地油气生成和聚集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成烃、成藏有利环境,仅中国近海域至今已发现1 0个亿吨级的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9.
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沉积盆地的改造及保存,对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运聚、储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组合叠加、深埋、改造及消亡史,从盆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认为:沉积盆地不完全是封闭性的洼地,也不完全保存于相对低洼的状态;在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形成有统一特征的盆地群,并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格局的盆地;作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单元的盆地,实际上是联片分布的沉积物和(或)沉积岩实体。根据沉积盆地的改造情况,将我国400多个沉积盆地划分为5类,其中Ⅰ、Ⅱ类盆地为上覆地层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Ⅲ-Ⅴ类盆地为上覆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和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和70%以上,且探明程度较低。因此,改造型盆地是今后我国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研究改造型盆地的生储岩系,区域不整合及盆地改造中的多旋回开合,是打开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发景  汪新文 《勘探家》1996,1(1):25-28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鲁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盆地内的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序列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组合,新生代古近纪沉积序列则以湖相为主,河流相为辅.中生代沉积序列形成于低角度拆离断层的上盘,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下盘,具有轴向和径向水流特征;新生代沉积序列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上盘,以轴向水流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伸展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拆离型盆地和裂谷型盆地的特征完全一致.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结构,现今的盆岭相间格局可能发生于侏罗纪.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盆地类型及板块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体系域研究表明,自寒武纪到二叠纪依次发育了碳酸盐岩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内盆地、前陆盆地等多种沉积类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古地磁资料,对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及构造作用对盆地的改造进行了探讨。从活动论的观点解释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各时期所处的地理位置、板块活动性质、盆地类型及沉积特点。认为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在漂移过程中与相邻板块碰撞,使其漂移轨迹呈“S”形。由于受板块运动性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为一个离散边缘的克拉通盆地;早奥陶世末—早古生代末,塔里木板块东部(今南部)洋壳消减,形成东部的会聚边缘弧后前陆盆地和北部的离散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两种不同类型盆地共生的构造格局;志留纪—泥盆纪,塔里木板块西北缘的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开始发生碰撞,形成了克拉通内盆地;石炭纪塔里木板块西南缘为离散边缘,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二叠纪塔里木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3.
万安盆地为新生代发育于减薄陆壳之上的走滑拉张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类与变质岩组成,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与晚第三纪裂后两个发育阶段,张裂阶段断陷期沉积了厚达6100m的河湖相—海陆交互相与半封闭浅海相沉积,裂后期为大规模海进期,沉积了厚达4000m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奠定了形成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基础。盆地内大规模的基底块断活动形成了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发育,以与基岩有关的继承性圈闭最为重要,具有极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详细介绍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与构造单元的划分,从横向和纵向上描述了其深水盆地沉积特征,并简单探讨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的总结,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国内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万安盆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安盆地为新生代发育于减薄陆壳之上的走滑拉张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类与变质岩组成,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与晚第三纪裂后两个发育阶段,张裂阶段断陷期沉积了厚达6100m的河湖相-海陆交互相与半封闭浅海相沉积,裂后期为大规模海进期,沉积了厚达4000m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奠定了形成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基础。盆地内大规模的基底块断活动形成了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发育,以与基岩有关的继承性圈闭最为重要,具有极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基底性质相似,同属于陆壳之上的刚性基底,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地宏观构造形态相耦合;盆地发育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类似的迁移规律;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均以构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河流沉积学中的河型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学在地质科学中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分支,而对河流沉积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则又是沉积学的近代发展。河型分类是建立相模式的基础,也是石油地质工作中经常接触和应用的术语。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河流砂体储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几年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对河流沉积学中河流分类现状作简单介绍,仅供参考。地质家和地貌学家根据不同原则采用过四种河流分类:  相似文献   

18.
地体拼贴与准噶尔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2):126-132
作者根据重力、磁力、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性质、形成及演化作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主要由玛纳斯地体和乌伦古地体在石炭纪末期拼贴而成,拼贴交接带在三个泉隆起轴部。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分离的台地型海相盆地,前陆型海相盆地,裂陷型残留海相盆地,坳陷型陆相盆地,振荡型陆相盆地和收缩型陆相盆地等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中小盆地是随印支运动后华北地台的活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印支,燕山,喜山期分别形成坳陷型,断坳型和断陷型三大基本类型的盆地,相应的沉积建造可分为三叠系,侏罗-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几个构造层。不同类型的盆地有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坳陷型盆地应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坳舅地以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而断陷型盆地则应以寻找岩性类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改造型盆地,垂向上由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叠加构成叠合盆地,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受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影响和成盆构造应力场控制,在盆地充填中配置不同的沉积体系,组合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因此,构造和沉积作用是控制该类盆地多期次成烃成藏的主要因素。此类盆地的发育过程至少具备两期成烃成藏条件,而沉积层序本身具备生储盖组合条件。在前陆型改造盆地油气勘探中除注意成烃条件以外,还要通过恢复盆地原型及其叠合方式、恢复盆地沉积充填的沉积体系配置等,加强成藏及后期保存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