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特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细度对锅炉机组(包括制粉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影响较大,但煤粉越细,磨煤系统电耗越大,如何找到一个煤粉细度最佳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调节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找到这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粗粉分离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粗粉分离器是电厂制粉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各电厂的粗粉分离器普遍存在着煤粉细度大,分离效率低、锥体器损严重等问题。大庆石化总化总厂热电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采用外锥带有直段向型粗粉分离器,经过一年运行,各项经济指标均比改造前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某电厂改造后220 t/h燃煤锅炉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进行优化运行调整试验,分析了粗粉分离器叶轮转速、轴向挡板开度以及再循环风门开度对煤粉细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提出该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轴向粗粉分离器结构优化和分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优化分离器结构尺寸和加装二级轴向挡板模化试验,对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指标;分离效率、循环倍率、煤粉细度调节系数、煤粉均匀性指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分离器的最佳无因次结构参数和分离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图5参4  相似文献   

5.
某公司#5炉磨煤机配套的径向挡板型分离器存在严重堵塞问题,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将原有的分离器改造为国内首台紧凑型双级轴向分离器,实现了粗煤粉分离及煤粉细度和均匀性控制、多通道煤粉浓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杂物的在线分离与清除。经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试验、热态煤粉细度调整试验、A、B磨分离器对比试验以及最大出力试验等一系列性能试验后得到:磨煤机分离器各粉管风速偏差均控制在±5%,分离器阻力均在245~600 Pa之间,煤粉细度更加合适,磨煤机出力平均提高了4.8 t/h,即7.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某电厂2#锅炉自投产以来存在的煤粉偏粗、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等问题,从改善入炉煤粉细度,获取细煤粉(R90≤5%)入手,对原双蜗壳心型煤粉分离器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旋转式动静结合型分离器,配合燃烧调整手段,改造后锅炉效率提高1.28%,供电煤耗降低4.532g/kW·h.证明对于燃用低挥发分劣质无烟煤的“W”型锅炉,通过采用旋转式煤粉分离器,可以有效改善煤粉细度,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含量,有利于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唐洛阳热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HW-CB4300-I型粗粉分离器细度调节能力弱、内锥贯通、分离器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双轴向串联型粗粉分离器改造选型和研究。改造后分离器效率由45%提升至55%,煤粉细度R90由16%降至10%,发电煤耗降低3.7 g/k W·h,改造节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旋转煤粉分离器是制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性能指标有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综合分离效率及通风阻力等,直接影响制粉系统和锅炉的经济性。用Fluent软件对旋转煤粉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及各性能指标随转子转速的变化趋势,对进一步了解旋转煤粉分离器的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电站锅炉配套制粉系统的性能调整试验,其中包括粗粉分离器挡板特性、磨辊加载压力调整试验和磨煤机出力特性等性能试验。分析了制粉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出的优化运行参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制粉系统出力,降低制粉系统单耗,而且煤粉细度达到设计要求,有利于煤粉的燃烬。  相似文献   

10.
对某330MW供热机组在不同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下进行制粉系统试验,研究了准东煤与地煤煤粉外水分、细度和粒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煤的煤粉细度R90值大于准东煤5%以上;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准东煤的R90值从23.5%减小至21%,地煤没有变细的趋势;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粒度小于90μm的准东煤煤粉颗粒细度变小,但是超过75℃后其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尽管地煤煤粉粒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粒度小于75μm的颗粒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11.
粗粉分离器性能的模化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粉分离器为研究,通过冷态模化试验评价分离器工作性能,确定分离器优化结构,采用CFX-TASCflow软件包,数值模拟冷模试验和实际设备改造,计算结果与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为粗粉分离器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12.
轴向型粗粉分离器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电厂轴向型粗粉分离器使用,改进情况和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高效轴向粗粉分离器的设计特点及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研究动静态分离器性能的试验装置,使用煤粉为物料,对分离器在不同动态叶片倾角和不同转子转速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动态叶片倾角为45°时分离器的综合性能最好,R45可以达到3.95%,此时综合分离效率为55.32%,阻力损失为846 Pa。动态叶片倾角和转子转速增加都会使分离器出口煤粉变细,而综合分离效率存在最高值,阻力损失则存在着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D_S证据理论的煤粉细度融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厂煤粉细度在线测量难的问题,提出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识别煤粉过细、煤粉正常、煤粉过粗。在分析与煤粉细度相关的多个运行状态参量基础上,根据历史运行数据,确定煤粉细度的典型样本,然后对各状态参量应用D—S融合规则得到结果。而对于D—S证据理论应用中基本概率赋值难以确定问题,应用正态分布曲线构造相似度函数.继而得到基本概率赋值,减少了方法的主观性。根据运行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诊断煤粉细度,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肖理生  普汉才  金峰  韩军 《动力工程》2001,21(1):1042-1045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细度的分级燃烧试验。实验发现,分级燃烧对高挥发份 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Nox排放浓度的降低效果更显著,而且在分级燃烧条件下,同一煤种细煤粉的 飞灰含量较粗煤粉低。另外,还得到了不同煤种在分级燃烧条件下的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图9表2参3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燃用劣质煤的315 MWW火焰锅炉所配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不足及煤种负荷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将原直吹式制粉系统改为储仓-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方案,该方案要求研究开发一高性能的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两种典型的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及3种内部导流装置,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能够满足储仓-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技术要求;加高型注入式分离器内的流动阻力对内部导流装置结构尺寸的变化不甚敏感,阻力变化仅20 Pa左右,而基于原型结构的注入式粗粉分离器对内部导流装置结构尺寸的变化较敏感,阻力变化高达183Pa;原型结构与加高型结构注入式分离器的内部流动阻力差最大达163 Pa。  相似文献   

17.
评价电站制粉系统效率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现有的大多采用以磨制每吨煤所消耗的电量为基准来评判制粉系统耗电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并给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不仅考虑到制粉系统的耗电量,还要考虑到磨制出的煤粉的“优劣”情况,如影响着火燃尽行性及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煤粉细度R90,反映干燥出力的磨出口煤粉温度、原煤的种类和性质,以及制粉系统的金属耗用量,材料耗用量和其它各种费用。新的评价方法使得制粉系统效率能够进行统一评判。  相似文献   

18.
王新格  李洪涛  梁茂春 《节能》2008,27(2):36-37
邹县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制粉系统磨煤机出口分离器的煤粉运行中携带大颗粒,对制粉系统分离器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煤粉中携带大颗粒物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通过对分离器的结构改造,大颗粒现象已消除。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锅炉的优化运行以保证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和充分燃尽,采用IPSA两相流动模型和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在不同的一次风率和煤粉细度的工况下,对1台350MW锅炉煤粉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出口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分析了一次风率和煤粉细度对煤粉着火燃烧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优化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一次风率对煤粉气流的着火影响较大,而对出口处烟气温度、氧量以及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煤粉细度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以及燃尽均有较大影响。图8表2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