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建红 《包装工程》2011,32(14):20-22
通过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李渔的设计观念,论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崇尚简朴与主张创新的艺术表现、身体力行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价值等。提出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应将这些设计思想进行有效运用,从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由心而生,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实现功能与精神品位上的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蔡克中  孟娟娟 《包装工程》2017,38(22):222-226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艺术的相关元素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应用。方法将"崇尚自然,实用为先"、"简单朴素,身份象征"的意匠之心、实用与艺术的造型之美、几何与自然的装饰之意、外黑里红的色彩之感视为传统漆器的组成模件,以其与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等4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当下家居产品设计的方法与途径。结论传统漆器文化是家居产品设计的重要源泉,设计师可以以漆器元素为基准设计出符合文化的家居产品。  相似文献   

3.
任雯 《包装工程》2018,39(10):51-56
目的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个性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中国文化语境构建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的中国获奖作品为具体对象,对其蕴含的华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传承创新的独特民族艺术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解读,对构建中国文化语境中图形、文字、色彩、形式、材质等设计语言进行详尽剖析,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的巧妙演变、中国文化语境整体设计意识的恰当把控、阅读互动情景和受众体验的深度融入、中国本土特殊材质肌理的创新应用等视角,寻找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构建中国文化语境的诸多具体应用法则。  相似文献   

4.
蔡伟 《包装世界》2006,(6):68-69
阐述了民族文化与书籍装帧艺术的关系,在装帧中运用民族文化的基本途径以及在装帧中如何体现民族文化,告诉人们只有立足民族文化装帧艺术,才能在世界上拥有显赫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刨切薄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创新。方法从竹材在我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可将刨切薄竹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型材料。阐释刨切薄竹的材料特性,例举其在产品、建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现状,归纳出薄竹饰面板、薄竹胶合板和薄竹编织板等三种适合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刨切薄竹后续加工类型,并从色泽美、肌理美、触感美、文化美、技术美等五个美学维度剖析刨切薄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设计形式创新与设计方法创新两条创新设计思路。结论刨切薄竹是一种继承传统竹材的文化情感与审美属性,又兼具现代科技感与优秀物理特性的新型高科技竹材,在推动书籍装帧设计多元化发展,应对国际化与数媒化的冲击下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佳 《上海包装》2023,(2):36-38
文章旨在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作用和创新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对艺术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了艺术设计中应用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应用原则,然后提出在工艺品作品设计、标志设计、动漫设计、服饰设计等方面应用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最后总结了其发展路径。在艺术设计中应用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艺术设计的内容、形式,为艺术设计提供宝贵的创作灵感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艺术内涵,提高艺术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傅继强 《包装工程》2014,35(24):83-86
目的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研究造境之美在书籍装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以及意义,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造境之美,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造境的原则以及造境之美的设计方法。结论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造境之美对书籍具有重要的意义。弄清楚书籍装帧中造境的原则以及方法,在今后的书籍装帧设计中更好地运用造境之美,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南京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的应用价值与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南京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南京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上应用价值与前景,从创作手法、情感需求、文化内涵三方面,总结南京剪纸于包装设计的设计方法,最后对南京剪纸艺术运用于包装设计进行总结与展望。结论:南京剪纸艺术与包装设计的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感受到南京剪纸的艺术之美,而且还能够丰富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陈叶 《包装世界》2010,(2):79-81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性"是在中国传统的诗学精神与诗性文化的熏染下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审美精神,具有天人合一、物我互感的整体直觉性和含蓄深刻、以此达彼的符号隐喻性以及追求意境、崇尚想象的审美至上性等特质,集中反映在设计领域则表现为和美、曲美、韵美等不同的美学范畴。其彰显出来的东方哲学智慧与气质,也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多元化今天的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和”文化融入当代包装设计的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和"文化内含和而不同、中和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审美意蕴,将其融入当代包装设计,具有推进包装设计人性化、适度化、诚信化、生态化等价值。传统"和"文化融入当代包装设计的正确路径:通过"和"文化培育,提升设计主体的和谐综合素质;通过"和"文化塑造,构建和谐化包装设计新模式;通过"和"文化渗透,营造包装设计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佩琳 《包装工程》2011,32(22):102-104,111
通过分析书籍装帧的设计语言,不仅是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它进一步转化到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中,这就是将传统视觉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书籍装帧设计融入孕育千年民族文化的盛装中,让它以强大的姿态迎接世界各种文化的碰撞、挑战,在其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12.
苏燕 《中国科技博览》2009,(12):225-226
门面装饰在中国建筑装饰文化史上蕴含着精深的文化意味,集富贵之相,儒雅之风于一身。其艺术的外观形象,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更让门面装饰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代表性。本文通过采风探俗,努力通过门的附加装饰去探索其中所折射出的审美情趣、宗教感情、民族心理等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雷雨 《包装工程》2020,41(6):296-299
目的探索艺术设计领域对传统的回归与创新,总结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从艺术设计的创作背景出发,探索艺术设计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在艺术设计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提升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总结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及价值,最后从民族传统文化在未来艺术设计发展路径的角度把握方向与方法,探索其在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等领域的运用。结论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进行结合,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宝贵的创作资源,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增加其内涵,促进艺术市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平面黑白装饰艺术中的气韵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铁柱 《包装工程》2015,36(16):30-32,44
目的研究如何在平面黑白装饰艺术中传承"气韵"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思想。方法从黑白造型在二维空间中要呈现出的美学思想入手,从节奏韵律、黑白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创造气韵之美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逐层深入,着重强调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和造型内涵的展现,指出这也是在平面黑白装饰造型的研究中创造"气韵生动"不可缺少的条件。结论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呈现黑白装饰造型的气韵之美,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东方意味和审美气息。  相似文献   

15.
吉祥图案艺术因其美好的象征寓意,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一个优秀的民族要想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离不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德国的极简功能主义、日本精雕细琢的自然崇尚使得他们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位于设计前沿,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传承就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在标志中使用吉祥图案,不仅能使标志更具美感,还能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包装工程》2020,41(10):280-283
目的中国传统设计文化是先人在造物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积累出来的设计经验、方法、思想,以及审美思想的结晶。有许多经典的设计理念、方法、思想,值得学习、借鉴,并将之融合于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使包装的产品融入地域化和民族化的特征,并将包装设计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对外界进行民族文化输出。方法将传统设计元素与包装设计融合出新的文化韵味,从传统绘画中的"气韵"和写意、传统故事中的意念和神韵等方面分析传统元素与包装设计的联系。并从抽象化传统艺术形态、简化传统图案、精炼传统造型等方面,阐述了传统艺术元素与包装设计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设计原则。结论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提炼设计元素融合于现代包装设计中,探究在其影响下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传统艺术元素有机地、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丰富了包装设计的感染力、传播力,而且还赋予了商品较高的文化内涵价值,用现代包装设计语言、理念来传播并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精神,使传统设计文化在包装设计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深化,让国内的包装设计走向前沿,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7.
邓焱 《包装工程》2019,40(20):223-225
目的 探索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渊源、特点及其在当前设计领域中的延伸与发展。方法 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谈起,分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产生及其造型特点,总结其形式美法则与变化统一的规律,并就其的形、意、魂三方面的应用方向展开探索,明确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路径,最后分别选取产品设计、包装设计、首饰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与实践的论证。结论 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使设计作品具有更深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元素给现代设计领域带来的精妙灵感,实现民族感与时代感的统一,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结,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聚焦普米族的民族文化中服饰纹样的研究,并依托IP人物设计开发普米族系列文创产品。厘清普米族民族服饰纹样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研究其在民族杂居大环境下保留的传统服饰纹样的独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少数民族如白族、纳西族、藏族等的影响。通过对普米族服饰中头服、上衣、下裳和装饰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整理研究,从款式类型、色彩搭配和装饰技艺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结合IP人物形象设计的审美价值、创新形式、工艺技术以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理念,解构后再创作实践,设计出基于普米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化、大众化的文创产品。同时,民族服饰能够体现其民族文化、民族独特风貌和其发展轨迹,将普米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赋予现代设计产品浓厚且扎实的民族文化属性、艺术属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优化文创设计产品,使民族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引导市场消费者主动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韩瑞婷  武鑫 《湖南包装》2023,(6):77-79+84
明清晋中宗祠砖雕艺术既具有文化属性和纪念意义,也提高了宗族成员间的向心力。砖雕艺术体现了家族关系对礼教的重视,也通过艺术符号之美传达出对生活的寄托。山西明清时期的民居大院砖雕数量多、种类多,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彰显了艺术传承的特色之美。砖雕被用在宗祠不同位置进行装饰,最主要的是在屋顶和墙体,整齐有序的摆放、精致的雕刻表现出规范性秩序与庄严的风格,为建筑赋予了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为这一艺术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黄静 《包装工程》2005,26(1):180-181
对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的形式美、传统图形、色彩的传统特征和书法艺术,以及自然材料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分析,阐释了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设计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