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土楼以中国传统民居中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而为世界所瞩目。2008年7月,以“福建土楼”为名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入,以现存的分布状况看,其主要是存在于闽西南山区的南靖、永定和华安等地区的客家山村;而闽东南沿海的非客家地区的泉州,也有不少土楼的存在。但泉州土楼与闽西南的“客家土楼”又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泉州土楼已形成为一种带有非常浓郁的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韵味,这就是“传统民居式”的泉州土楼。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具体研究,分别从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现状与河南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展开分析,总结出提高河南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传承思想、解决传统建筑与地域环境共生、现代建筑融合地域性建筑文化以及发展河南地域性建筑等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新区城市设计为例,阐述了川西民居传统建筑的独特地域性及风格,并寻求使现代建筑与地域文化达成一种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急剧变革,城中村住宅中本土文化丢失、城市肌理断裂、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步显现。土楼是客家移民在漫长历史中演化出的民居建筑形式,蕴含着浓厚充盈的土楼文化,成为城中村住宅值得参考借鉴的典范。本文选取土楼为研究原型,挖掘了传统民居土楼特征,进而从城市关系布局和单体设计理念方面,探索城中村住宅中土楼原型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漳州地区位于闽南金三角黄金地带,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余年的历史。漳州传统土楼民居具有显著的闽南特色,是漳州民居建筑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漳州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传统的茶文化积淀深厚。取之于茶,用之于茶,茶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到漳州人的骨血之中成为不可被割舍的一部分。对传统土楼民居中茶文化空间的布局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地文化特色,这对于文化的传承、传统民居的再组合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晓明 《华中建筑》2014,(10):166-169
以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南靖站为例,分析火车站的功能、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特质的结合方向,通过南靖站站房建筑对当地客家土楼文化的借鉴和传承,探索当代交通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思路。南靖站以当地标志性传统民居土楼中的圆楼为原型,分别从建筑造型及细部设计、平面布局与空间序列、场地与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提炼圆楼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并将其独特之处与火车站的功能相结合,赋予南靖站独具地域及传统文化特色的面貌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方雨婷 《砖瓦》2020,(5):100-101
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住宅的典型代表之一,建筑造型具有整体性,同时也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描绘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特点,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客家土楼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大圩古镇传统汉族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归纳大圩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策略,主张通过传统建筑形态的重构与再生、多元化协调发展延续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文化,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未来发展要坚持多元化与地域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简析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群  刘加平 《新建筑》2003,(2):24-25
建筑界的两种其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再生为例,着重论述地域文化的延续与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南黎族传统民居是地域的、民族的、乡土的以及传统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慢慢形成固定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是独具特色地域性建筑。文章分别从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黎族文化三个方面对黎族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深入的剖析。目的是把黎族传统民居与地域性建筑结合起来研究,以期为海南新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类设计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福建土楼中的方楼和圆楼为传统民居范式 ,进行类土楼的设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上述两种土楼范式进行要素的提取 ,一是以这些要素为设计元素进行类土楼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客家的居住文化作了介绍,然后阐述了客家土楼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地域材料与传统技艺、生活方式的特点,最后叙述了客家土楼的影响与启示,从而促进中国居住建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楼公舍     
都市实践与万科集团合作的万科土楼项目在2008年10月3日在美国纽约库伯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以“独展·土楼——中国的低收入住宅”为名开幕展出,并得到纽约时振专栏的赞扬评论。借鉴传统客家土楼设计低收入住宅,不是在形式上的承袭而是通过对土楼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将“新土褛”植入当代城市,开发利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作为一种手段来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昕 《城市建筑》2013,(10):20-21
本文介绍了"三明城市文化广场"项目的工程概况、设计理念。以"山环水绕、客家摇篮"为主题的"三明城市文化广场"建筑群由会议中心、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单体组成。"文化广场"集中展现了三明作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发祥地的城市历史文化,运用"壳"形大跨度体系表现并传承了当地"土楼文化"、"客家文化"及"梯田"、"丹霞地貌"等肌理形态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系统中,越是复杂的生存环境越是会产生种类多样的生物种群,外界环境变化会刺激变异物种的产生,物种的多样性更能适应环境的变迁。在福建山区,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创造了土楼这一杰出民居。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保有中原文化的南迁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和土著之间的战斗,同时也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土楼。该文以实际调研案例为例,展现福建土楼的围合形态的多样性。通过案例的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土楼的围合形态不仅是多样的,还是动态的,是会随着环境变迁发生变化的。该文从经济、人口、火灾、泥石流等各具体环境变迁要素出发,试图阐明影响客家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并说明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钱程  尹培如 《福建建筑》2014,(1):25-27,20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圆楼为例,从选址环境和土楼自身、土楼外部与内部、土楼内部之间三个层面对土楼所体现出的对比美学法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宏大的夯土墙体显出土楼的建筑特色,但这种生土结构易受雨水侵蚀,闽西南地处亚热带温湿海洋气候,雨量充足,台风频发,长期风雨侵蚀严重影响土楼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从永定县非世遗客家民居土楼割取原始夯土块,进行了风驱雨模拟环境下的风洞侵蚀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夯土侵蚀受风速和雨强影响,其侵蚀量随风速与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风速增加产生的夯土侵蚀量明显大于雨强增加产生的侵蚀量,结合当地风雨气象资料,可计算福建土楼的风雨侵蚀寿命,为土楼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福建土楼的情况,并就联华国际大酒店设计的构思及理念,做深入阐述。设计者强调对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做保护性开发,并强调对原植被的保护和生态的更新中的延续。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和旅游业的发展,土楼的用电、用燃气比例增高、人员混杂,着火因素增多,福建土楼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根据土楼的建筑材料、结构及消防特点,阐述土楼防火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