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帆 《建筑师》2010,(2):77-82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使其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若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梁思成仍然对中国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结合大量的学术访谈,试图将梁思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对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总结,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特殊的建筑类型,其发展与演变对中国近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广州教会学校发展最早也最为典型。该文从近代广州教会学校的发展历程为入手,概括论述其各个阶段的建筑形态与风格特点,并评价分析了它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重大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将广州市沿江西路49号南方大厦(原城外大新公司)建筑置于世界百货类建筑发展史、国内百货类建筑发展史、广州市百货类建筑发展史等宏大的发展背景下,从近代华侨资本开创中国百货业、近代中国百货类建筑在国内的流传、与西方百货类建筑原型的异同等三个方面以特征描述和对比分析的方式总结其建筑价值。说明这栋建筑是广州近代商贸类建筑中百货类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商贸建筑史、中国商贸建筑史和广州商贸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价值的探讨可为广州传统商贸类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欣 《华中建筑》2009,27(10):147-149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的校园历史建筑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近代高等学府建筑的佳作和典范。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后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辉,记录着它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中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卓 《重庆建筑》2006,(2):21-24
重庆是西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1840年以后,重庆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逐渐重要,重庆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其近代建筑的繁荣。至今,重庆地区依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有重庆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其中更以居住建筑居多。本文针对重庆地区现存的几座有代表性的近代居住建筑实例展开分析,使读者对重庆近代居住建筑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张帆 《华中建筑》2009,27(1):53-57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他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与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他在此时期的探索仍对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进一步地延续和发展。该文拟从梁思成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对梁思成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对其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沪江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会大学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传教士将建筑视为一种文化参照物,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其建筑形式引入中国。文章以沪江大学为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分析其特殊的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华峰  何俊萍 《华中建筑》2000,18(3):130-130
该文论述了作为历史文化观的一个阶段性沉淀,近代建筑包含了诸多的内涵,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建筑,孕育生长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转换时期生成环境的复杂性与巨大的变革动荡,对近代建筑文化的形成及其形态表达具有极大的控制性和,是社会1政治、经济、观念、技术、自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外廊样式"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关系,认为"外廊样式"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存在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的始终,丰富繁衍并精彩演绎,对中国建筑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还衍生出"骑楼街屋"这种特殊的城镇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刘源 《南方建筑》2012,(2):37-43
近代建筑杂志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承担了相应的历史功能。在考察其功能时,应充分考虑近代中国建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近代传播技术和媒体仍不发达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杂志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作用尤显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建筑杂志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专业媒体,建筑杂志发挥了传播建筑专业信息的基本功能,这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传授知识及辅助教育的功能。再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服务社会与指导实践的功能。此外,近代建筑杂志是促进中国建筑师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媒介。  相似文献   

12.
杨思声  王珊 《华中建筑》2009,27(7):185-189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潮流--殖民外廊式建筑潮流衰退后,在泉州侨乡却迎来了建设外廊式建筑的高潮,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该文通过对近代泉州侨乡外廊式建筑的兴盛规律、形成原因、发展演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揭示这一特殊的建筑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3.
曾凡普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4):23-24
论述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背反现象,探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两个阶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指明了其发展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南方建筑》2011,(2):32-35
美国医学传教士嘉约翰是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领军人物,他在广州建成了中国最早的专业医疗建筑:博济医院建筑群和广州惠爱癫狂医院,形成了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新型医疗空间。医院建筑始终会反映医学知识、宗教信仰和其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由医学传教士带来的医学建筑带有鲜明的基督教特色。  相似文献   

15.
董黎  杨文滢 《华中建筑》2005,23(4):160-162
该文概述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建筑形态生成的社会背景,并进而提出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建筑是探索中国民族形式建筑风格趋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尝试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开端,因此,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中,这一建筑形式具有特殊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州,远离中原,面临海外,毗邻港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以商贸为中心的城市地位。早在西汉初期,我国就从广州开始了“南海丝绸之路”,到了明、清时期,全国曾出现过长期由广州一口垄断海外贸易的局面。商业的发达,使同类的生意相对集中,出现了成行成市,贸易一条街的现象。人们为了方便卖买,吸引客户,纷纷把临街的房间改为店铺,于是近代岭南建筑出现了一种上室下铺的骑楼式建筑,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及各中小城镇修筑马路的同时,大量兴建此类建筑,形成了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广州市中山路、上下九路堪称这类建筑…  相似文献   

18.
南京近代优秀建筑的特点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平 《规划师》2003,19(12):28-32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近代建筑遗存较多且门类齐全,其中大多数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对南京近代优秀建筑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划定保护层次。同时要探索积极保护的方法,让特色建筑为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背景相一致,昆明城市建筑在接受西方影响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甚至出现过突变和倒退。本文按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背景的发展,分阶段论述了西方建筑思潮对昆明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董黎 《南方建筑》2008,(3):34-39
近代西方教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在教会大学中倡导了中西合璧新式样建筑,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该文探讨了岭南大学创建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溯了岭南大学的创建过程,归纳其校园规划特点,评析了岭南大学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建筑形态的成因进行了合理的推论,进而指出了这一案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