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昆 《新建筑》1997,(3):12-14
空间在实质上就是人有某种特定行为的人的存在,而建筑地本质就是对人的这种存在的方式规定,表现为围合人的行为的实体外壳,现代城市空间中,当小汽车取代了从而成为空间主体时,建筑便成了汽车行为的规定,于是产生了城市形象的非人性化的倾向;同时也产生了建筑“外部是内部造成的”错觉。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05,(5):13-13
ccthegreat: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吗?不是.立面表现是建筑的本质吗?不是.结构是建筑的本质吗?也不是.什么才是建筑的本质呢?那就是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建筑界关于建筑本质思考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曙光 《南方建筑》2006,24(12):141-145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思考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关于建筑概念的辨析、建筑艺术说、建筑文化说、建筑人本说、建筑建构说等表述方式,指出了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认识在这种不断深化中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谭建华 《中外建筑》2007,(1):i0001-i0001
人是自然之子,现代工业社会却愈来愈多地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建筑这个原本属于社会产物的自然之物也变得愈来愈与自己的初衷脱离:粗制滥造,缺乏人性化,毫无特色个性,让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变得严严实实,透不过气来。于是,不少人往乡间跑,走出水泥森林,去感受那份清新与舒展。从一个层面讲是建筑惹的祸。当然不能全归于建筑,包括意识和意识操纵下的无序空间布局等。  相似文献   

5.
刘力 《世界建筑》2003,(3):95-95
什么是“好建筑”?我坚信:首要的是它应合理地嵌入所在的城市环境。它的形态、形体,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手法,几乎都能找到城市要素在其身上的反射和折射,如此理性设计带来的建筑魅力将是无穷的,必将脱离平庸和媚俗的困扰……。这里说的是老调——建筑与环境的相依关系。中科院凝聚态物理综合楼建筑设计采用圆形主体的形象是基于整个园区的散乱无序和它所处的中心位置而确定的。张弛的中心地位和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控制作用,使周围现状建筑群有了中心控制点,使整个园区从此有了秩序感,可谓”园中受一点,全局成统一“。但它又不是…  相似文献   

6.
建在乡村与乡村建筑 李晓东:我从未觉得“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建筑师可以做的事情.乡村是一个很功能化的地方,在材料、使用方面和日常的结合都很紧密,而我在乡村做设计是很巧合的. 华黎:我一开始在乡村做设计也属于巧合,我们只是碰巧在乡村做了建筑. 李晓东:“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化的问题,而我们在乡村做设计是希望在一个小的机会中寻找建筑本质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受教材编写的影响,长期以来,"滑轮"教学重视对滑轮特点的探究,却忽略对滑轮本质的阐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从滑轮的杠杆本质出发,引导有意义学习,并依据教学自组织转变理论,设计了"滑轮"教学的基本流程:深入讲解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指导学习动滑轮是支点可移动、用力省一半的杠杆,自主学习滑轮组如何实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由此,实现"滑轮"一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回归建筑本质的山地建筑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的原始本质是满足人类挡风避雨、健康生活并延续种族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本质已经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山地城市独特风貌和山地建筑的地方特色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论文分析了影响山地建筑创作的各种因素,提倡回归建筑本质,以共识的现代理念为指导,结合地方适宜技术手段,努力创造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现代山地建筑。  相似文献   

9.
胡子楠  冯琳  宋昆 《建筑师》2013,(2):52-58
本文通过对普利茨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彼得·帕伦博爵士的背景经历、建筑收藏进行阐释。解读其作为一名非建筑专业人士的建筑思想,并以近8年来他所给予历年获奖者的评语为研究线索,从另一个侧面探讨了普利茨克建筑奖的评奖原则与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胡兴  汪原 《建筑学报》2023,(9):18-23
通过回归物的本体,将“木”从作为材料或结构的“自然物”,转向纳入技术系统的“技术物”,辨析了当代木构的物质性,及其可能的对建筑师工作模式、知识体系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节能现状不容乐观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和工业能耗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三大部分,尤其是建筑能耗随着建筑总量的快速增加和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超过400亿  相似文献   

12.
自DOCOMOMO组织提出“现代建筑遗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保护后,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将DOCOMOMO“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与国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体系结合研究,分析“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启示,并结合昆明地区的保护实例,指出《文物保护法》在保护“现代建筑遗产”中的局限性,最后从“完整性”、“可读性”、武汉保护法规的启示与马德里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仅承载了人类艺术和审美的发展而且记录了人类建造技术的历史。该文通过探寻中国传统花格艺术的根源,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花格的理念,揭示建筑花格的演变历史,并结合信息化时代建筑表皮的设计实践,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住区》2011,(5):17-17
“追求标新立异从来是世博建筑的一个传统……有业主要求按照世博会场馆的式样来设计建筑,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把建筑当作‘式样’的这种思想,正是早已被世博建筑打倒了的旧思想旧文化,而这种思想文化在我国还有很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本质意义是居住和使用:建筑具有反映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乔 《四川建筑》2006,26(Z1):58-61
通过对经典与经典设计概念的诠释,从构图的角度探讨了经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同时结合当前文化现象,指出经典建筑创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雁军 《建筑》1999,(8):32-32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张三区别于李四的人类社会群体符号。而建筑的“姓”,则是借鉴人类冠名这一方法,在五彩缤纷的建筑群体中区别某种建筑特征、特色的尺度或标志、标识。人类文化开始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带有强烈乡土气息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建筑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源远流长的建筑史,每个历史时期无不留下了美仑美免的精彩乐章,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建筑精华所在——建筑群体“姓”别c如历经夏、商、周、泰发展融合的汉代建筑,初步…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土木建筑》2008,(11):33-33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相似文献   

20.
彭雷  马春波 《华中建筑》2004,22(4):15-20
通过对瑞士两位著名建筑师设计手法的比较,揭示出尽管他们的作品所呈现出的外观截然不同,但二者都在执著地探索建筑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