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突发群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诊救护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迅速进行催吐、洗胃、导泻、高流量吸氧及使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辅以维生素C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38例中毒患者,其中重度患者2例,轻中度36例,均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正确诊断,迅速清除毒物,综合进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维生素C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讨论了pH、复配物用量、搅拌速度与时间、温度、磁场强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 5~6,40mg/L壳聚糖与100 mg/L Fe3O4复配,搅拌速度200 r/min下搅拌5 min,温度35~40℃,外加磁场(0.5 T)作用1 min的情况下,维生素C废水的絮凝率达到99.6%,COD去除率为87.5%,表明磁聚复配物对维生素C废水不仅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可显著提高固液分离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减少死亡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急诊死亡病例51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构成比,比较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的抢救时间。结果不同病因中以外伤占56.86%,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1~6h就诊者占54.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中毒死亡患者抢救时间最长,达(8.89±1.72)h,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就诊时间>6h者抢救时间最短,为(2.03±0.37)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外伤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毒患者抢救价值最高,缩短就诊时间可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用于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的常温清洁锌系磷化液.该磷化液不含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在10~35℃下浸渍磷化5~ 10 main,每m2即可生成质量约为2 9的浅灰色、均匀、致密的磷化膜,耐CuSo4溶液点滴时间达90~120 s,耐3%氯化钠溶液浸泡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众所周知,虽然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但在胃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酸盐,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另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一种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的经验。方法对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52例用常规方法治疗作对照。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者症状消失时间,重度中毒者神志清醒时间分别为(0.5±0.2)h、(3.2±0.4)h。而对照组分别为(2.6±0.7)h。(9.8±2.1)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络酮治疗组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4%。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临床分析,吸取经验教训,规范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10年间共收治机磷农药中毒295例,死亡37例。37例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1~64岁。对其中毒的农药品种、中毒途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除及时彻底洗胃合理运用药外,应重视正确处理每一个环节,积极治疗并发症,尤其重要注意吸取教训,避免和杜绝诸多并发症中的医源性因素,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储存条件及不同储存时间下,烹饪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清炒油菜为例,常温隔夜放置的烹饪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非常高,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5 mg/kg),不可食用。4℃相比于常温更有利于绿叶蔬菜的保存,但是保存时间过久,会降低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建议对于烹调的食物还是尽早食用更为恰当。对于未吃完的烹饪蔬菜,一定要放入冰箱内保存;自带午餐时也尽量不要选用绿叶蔬菜。  相似文献   

9.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石油裂解副产C9馏分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合成造纸用含羧基石油树脂。讨论了原料配比、聚合温度、聚合时间、C9馏分的不同组成等对产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C9馏分与顺丁烯二酸酐的质量配比为100∶9~100∶15,聚合温度为230~260℃、聚合时间为4~16h。  相似文献   

10.
在熔融石英粉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5%、2.5%、3.5%的B4C或者6%、9%的B2O3,所得生坯分别经1 150℃4 h、1 200℃4 h和1 350℃0.5 h热处理后,检测熔融石英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热膨胀系数,并分析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添加B4C可促进熔融石英陶瓷的烧结,但随B4C的增多,易形成较多的闭口气孔;2)添加3.5%(w)B4C的试样在40~73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最小,为1.045×10-6℃-1;3)添加B4C可有效抑制熔融石英陶瓷的析晶,且添加B4C的效果优于添加具有相同硼含量的B2O3。  相似文献   

11.
李海军 《安徽化工》2007,33(1):65-66,26
报道了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某能量饮料中七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PP、B5、B6、B1、B2、叶酸).样品利用Supelco C18(500mg)固相萃取柱萃取后,直接注入高效液相色谱柱Phenominex C-18(250 mm×4.6 mm),采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为0.1 mol/LKH2PO4(pH=7.0)-甲醇(体积比90∶10),流速为0.5 mL/min.各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以及UV谱图与标准谱图的对比可以指认各化合物.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5~0.2 mg/L,平均回收率为94.71%~97.03%.  相似文献   

12.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法国A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 7~ 14岁儿童接种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观察组 6 0人 ,接种剂量为 10 0 μg/ 0 .5ml/人 ,对照组 30人接种维生素B1;免疫前、免疫后 1月、1年、2年和 3年分别收集血液标本 ,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疫苗接种后人体反应轻微 ,6 0人中仅 2人(3.3% )出现中度发烧 ,有 3人 (5 % )出现局部红晕 ,48h后反应全部消失。免疫后 1个月 ,A群和C群抗体 4倍增长率分别为 94.4%和 96 .3% ;免疫后 1年、2年和 3年 ,A群和C群抗体 4倍增长率均为 10 0 %。结论 该疫苗较安全 ,免疫原性较强 ,且更具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以异维生素A酸为原料,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设计合成了结构新颖,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4a(异维生素A酸对苯二酯),产率达到87.6%。优化条件为:异维生素A酸与对苯二酚摩尔比为2.02∶1,反应时间4 h,DCC滴加速度为0.5滴/秒。在此条件基础上由维生素A酸、异维生素A酸合成了其它5种双酯。并将4a进一步结构修饰,得到异维生素A酸在人体内代谢氧化物的衍生物,产率达到75.3%。以1H1、3C NMR和MS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恒定鼓风量[0.4m_(空气)~3/(m_水~3·h)]和恒定DO(0.5mg/L)的连续曝气控制方式,通过控制温度为30±1℃、pH值为7.9~8.2,研究两种曝气控制方式对于低C/N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恒定曝气量[0.4m_(空气)~3/(m_水~3·h)]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的时间明显快于恒定DO(0.5 mg/L)的曝气控制方式,而且恒定曝气量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95%以上,明显地高于恒定DO(0.5 mg/L)的曝气控制方式的NO_2-N积累率85%,恒定曝气量[0.4 m_(空气)~3/(m_水~3·h)]的控制方式短程硝化的曝气控制时间宜控制为4 h,而恒定DO(0.5 mg/L)的控制方式短程硝化的曝气控制时间宜控制为3 h。  相似文献   

15.
闫荣哲  齐志良 《河北化工》2007,30(11):74-75
建立饲料级维生素C磷酸酯镁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磷和杂磷,用钼蓝法,在710nm处比色.对标准曲线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进行考察.该方法线性方程:A=0.324 6 ρ 0.051,在0.5-2.5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7 9);显色后2 h内比色结果稳定.该方法适合于饲料级维生素C磷酸酯镁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维生素C作催化剂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为:水杨酸6.3 g和新蒸馏乙酸酐9 mL时,用维生素C 0.5 g的催化剂,在400 W的功率下催化40 s。在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产率达60.60%。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维生素C作催化剂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为:水杨酸6.3 g和新蒸馏乙酸酐9 mL时,用维生素C 0.5 g的催化剂,在400 W的功率下催化40 s。在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产率达60.60%。  相似文献   

18.
本站为了提高人工流产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行B超引导下人工流产术3494例,术后发生宫内组织残留28例,本组发生率0.8%,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年龄18~45岁,平均27岁。5例未婚,流产史1~3次;23例已婚,流产史1~5次。人工流产术时停经37~90d,孕囊长径0.5~7.8cm。术后就诊时间10h~37d。本组中合并子宫  相似文献   

19.
蔬菜及水果的贮存与质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灵  郭凌 《广州化工》2000,28(4):20-23
在23-25℃的室温条件下,存放的蔬菜及水果中的维生素C均有下降,以前者最显著。6天内菜芯中的维生素C下降了59.4%,但苹果只下降6.0%。若在4℃冷藏,则维生素C下降明显减小,6天内菜芯只降低8.0%,苹果下降2.6%。无论室温或冷藏,蔬菜及水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有上升,仍以菜芯为最明显,6天内,亚硝酸盐在室温下由0.87mg/kg(以NaNO2计)上升到5.96mg/kg,若在4℃冷藏,则只上升到1.43mg/kg。  相似文献   

20.
以生长在贵州的大红番茄为试验对象,研究5%萘乙酸水剂在番茄开花期喷施对番茄食用品质的影响,并检测了收获期萘乙酸在番茄样品中的残留量。对番茄中各种品质指标的检测均是依据国家标准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番茄样品中萘乙酸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番茄开花期喷施5%萘乙酸水剂略微降低了番茄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收获期两种不同施药剂量的番茄样品中萘乙酸的残留量均小于中国规定的萘乙酸在番茄上的最大残留限量。研究发现5%萘乙酸水剂以12.5 mg/kg的剂量在番茄使用时安全的,且对番茄的食用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