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舰船数据链信息通信系统实时性提升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船数据链信息通信作为一种特定的通信传输手段,实时性要求高,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许多数据将失去意义.实时性对舰船数据链信息系统非常重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论文从数据信息传输延时人手,探讨了提高数据链信息系统实时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一汽厂房空调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的结构。以空调控制系统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实时通信模型,对其通信网络数据动态交换的实时性进行研究。详细论述了满足网络实时性要求的各方面因素,有利于大家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网络实时性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妹苓  曾成  张玲  徐艳艳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2):98-100,103
在研究变电站通信网络层次结构及其数据流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流的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变电站对间隔层继电保护设备和变电站层本地监控之间的通信进行了建模。通过对周期性数据流、随机性数据流和突发性数据流三种数据流仿真,研究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性能。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影响端到端实时性的因素,并分别具体的研究了它们对变电站通信系统实时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探索领域的不断扩大,对于空间的拓展能力也不断增强。当前,无论是海域还是大气层,人类的发现都已经相对较为成熟。航空航天事业作为人类领域探索的产物,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于电子通信系统综合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电子通信系统具有较多的缺陷,从而使得其稳定可靠等性能的保证缺乏,这就使得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受阻,另外,当前航空电子通信系统难以提供对应的通信通道,自然也就无法保证通信信号的质量。因此,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人们一直在对其电子通信系统加以研究。DSP技术的存在,能够为信号的稳定运行提供一个更加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具有特殊的通道。因此,成为当前航天电子通信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在DSP的基础上,对航空电子通信系统的设计加以分析,主要从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三个方面着手,并对其调试方法加以复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航空电子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工程》2016,(7):34-37
航天测控系统是一类强实时系统,实时性是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当前基于通用计算机的基带信号处理系统因其灵活性、易扩展性,已经逐步由原理验证阶段过渡到工程实现阶段,但系统由通用计算机搭建,因软硬件的异步特性,系统的实时性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测控任务需求。研究了航天测控系统中的实时性,分析了不同类型航天测控任务对实时性的需求,提出了基于通用计算机的测控基带信号处理系统实现方案,并在平台上开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通用计算机的航天测控基带信号处理系统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许多测控设备都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不是实时操作系统,如何改善此类测控设备的实时性是开发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种通过优化多线程编程来解决某测控设备实时性问题的方法,说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满足一些实时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凯  秦娟英 《电子技术》2002,29(8):25-27
文章介绍了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调制解调器 (modem )和CAN总线为主构成的分布式多级通信系统 ,此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通信站自动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半实物仿真(H ILS)是导弹武器系统试验与鉴定的重要手段,实时性是半实物仿真的重要属性和基本前提.从末制导弹导引头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应用角度,研究了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了系统实时性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系统的实时性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实时性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Internet网过程控制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波  桂卫华 《信息技术》2008,32(3):31-33,41
分析了基于Internet网过程控制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性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过程控制在远程监控中传输数据的特点,从网络结构,信息传输中的算法选择,系统构成、软件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几种提高远程监控实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2016,(8):89-92
介绍了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设计了AT89C51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利用电平转换器件实现了单片机与PC间的串口通信,进而利用串口通信方式设计了双AT89C51单片机串行全双工通信系统,采用中断方式实现了A/B单片机数据互发互收,最终实现串行口的全双工双机通信,并使用Protues仿真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11.
黄涛 《电子质量》2002,(3):110-112
探讨了异构计算环境下的实时多媒体通信以及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上能提供服务保证的高性能宽带多媒体应用,设计了异构环境下基于Native-ATM(纯ATM)方式的实时多媒体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两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实现了基于ATM AAL5协议的实时多媒体通信数据流的互通,为异构环境下宽带分布多媒体应用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电力电子装置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其控制器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介绍了利用TMS320F28335DSP芯片的SCI(串行通信接口)模块实现适用于RS-485总线的TSF(晶闸管投切滤波器)控制器串行数据通信方案,并使用VC+ +开发了相应的上位机软件.该方案可应用于多种基于DSP的电力电子控制装置与上位机间的数据交换.在实际环境下运行表明该方案简单有效、移植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与FPGA的运动控制器。该控制器以DSP为控制核心,用FPGA构建运动控制器与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器的接口电路。充分发挥了DSP强大的运算能力和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模块化程度高、编程容易、运动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速度环和位置环的双闭环控制,能够满足运动控制器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光电搜跟设备对伺服控制机构动、静态响应和跟踪精度的要求,本文设计了基于DSP的光电跟踪设备伺服机构控制器.控制器以TMS320C28346为数据处理平台,配置高性能外设结构模块和调理电路,通过合理优化软件流程,并对控制系统实施双回路闭环控制,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为外场动态目标的观测和测试提供便捷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激光加工系统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以DSP芯片TMS32028335作为主控制芯片,对加工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实现插补算法;以FPGA芯片EP2C8Q208C8N为辅助芯片,利用FPGA芯片中的FIFO缓存处理好的加工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激光加工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最终实现具备多轴协调运动及对系统状态实时监控,并且可以独立于PC机运行的控制器设计。  相似文献   

16.
稳定平台隔离载体运动的特性使其在军事及民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负载特性与工况的不同以及系统技术实现复杂等原因使得稳定平台的通用性不高.本文基于某武器系统的需要,对机电式双轴实时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该文以TMS320F2812芯片为控制核心,结合串口通信、陀螺仪等模块设计了实时自动调平控制系统.通过编制测试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验证了本设计预定的功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在实时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的背景下,以DSP作为控制器,FPGA为仿真器实现目标实时仿真平台。针对DSP传统和模型化两种开发方式,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和Embedded Coder的控制器算法开发方法。在实时仿真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两电平三相逆变电路、三电平三相逆变电路、单相逆变电压瞬时值反馈电路的实时仿真。根据平台仿真结果可知,模型化开发方式可以缩短控制器算法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战场目标识别系统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震动信号实时分析的DSP系统,用于辅助战场目标识别.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3028震动传感器设计.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初步探测地面运动目标的震动信号,并对其实时分析和处理,并能够快速给出相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战场目标识别系统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震动信号实时分析的DSP系统,用于辅助战场目标识别。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3028震动传感器设计。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初步探测地面运动目标的震动信号,并对其实时分析和处理,并能够快速给出相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德州仪器(TI)公司的DSP为主控芯片,FPGA为辅助控制的运动控制器硬件平台上,采用TI公司的BIOS实时内核,提出一种运动控制器软件架构方案。该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功能组件二次开发和移植,软件源代码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标准化函数接口,可维护性良好。经过实验测试,能满足开放性、实时性、可移植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