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孤岛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注聚区内油井单井见效特点不同,按单井含水的变化划分为4种类型:“U”字型,单层生产,油层厚度较薄,含油饱和度高,具有含水下降幅度较大、见效时间长、累计增油量高、见聚较晚等特点;“V”字型井,多出现在油层厚度大,油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的区域,其含水下降幅度较小,见聚早,且大多见效同时见聚;“W”字型井,多为边角井,注采关系不稳定,含水下降幅度小,增油量较差;不见效型,受水驱干扰大,未见增油降水效果。每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储集层性质、剩余油饱和度、注采关系等。图1表1参2 相似文献
2.
3.
孤岛油田中一区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效果评价及驱油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孤岛油田中一区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是在多层、高温、高含水、常规开发井网和污水配注条件下进行的,利用矿场试验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评价了其试验效果,研究了聚合物驱油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聚合物驱油在大庆油田已取得了显效果,其生产动态与水驱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注聚合物后含水大幅度下降,采油量大幅度增加等方面,本论述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在对这些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4开发单元1997年1月投入聚合物驱油,现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产油量由710t/d上升到1674t/d,综合含水由94.4%降至86.5%,累积增油54.55×104t,2000年7月20日转入后续水驱,目前正处于见效高峰期.对注聚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指出消除层间干扰、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注聚质量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相似文献
9.
聚驱见效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区东部聚合物驱区块是大庆萨尔图油田的聚合物工业化区块,由于油层发育较南二、南三区明显变差,开发效果与方案预测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南四区东部聚驱注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南四区东部聚驱区块的主要见效特点,指出影响聚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指导今后聚驱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孤岛聚合物驱原油沥青质乳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质是原油乳化的活性组分,研究沥青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明确聚驱采油污水含油过高的原因。从孤岛原油中分离正戊烷和正庚烷沥青质,运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官能团差异,通过考察模拟地层水、聚合物和粘土对2种沥青质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地层水使正戊烷沥青质的乳化能力减弱。使正庚烷沥青质乳化能力增强;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大,乳化能力增强,聚合物浓度在500mg/L时,界面张力最大;粘土浓度小于200mg/L时。对乳状液具有破乳作用,大于200mg/L时,则随粘土浓度增加,乳化能力增强。粘土浓度在300mg/L左右。界面张力最小。 相似文献
12.
孤岛聚合物驱先导试验阶段效果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层聚合物驱是在多油层开采、常规开发井网、污水配注条件下开展的先导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试验区的地质概况及试验条件,重点运用实际测试化验资料对油井的见效情况、增油效果、油井动态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注聚井的井口压力变化、聚合物在注入井底后的滤积情况、吸水能力变化、地层流动系数变化、吸水剖面的调整、聚合物溶液的剪切情况及检测井采出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孤岛油田西区复合驱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西区油藏条件开展了单一碱、单一活性剂+碱体系、复配活性剂+碱体系及碱+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界面张力实验.探索了碱浓度、活性剂浓度、复配活性剂及聚合物的加入等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考察了驱油体系经岩石吸附和热老化以后的界面张力特征;研究了界面张力等值图.研究表明,该区复合驱油体系即使活性剂有效浓度在150mg/L条件下亦可达到3×10-3mN/m的低界面张力;聚合物的加入对体系的界面张力影响不大;体系经油砂吸附和热老化后仍能保持较低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研究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由于海上稠油油田开发的特殊性,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挑战和风险。根据渤海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注入参数、油层非均质性、地层原油粘度、注入时机、井网井距等,并将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和结论用于指导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结合单井聚合物驱试验的经验教训,对SZ36-1油田开展了五点法井组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降水增油态势,表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注聚合物时机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田开发受到平台寿命的限制,为了在有限的平台寿命期内尽可能多的采出原油,对合理注聚合物时机的研究非常必要。利用平面物理模型实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注聚合物时机的聚合物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生产时间足够长的油田,不同时机注聚合物,其最终采收率以及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采收率增幅的差别不大,而对于生产时间有限的油田,应适当提早注聚合物。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合物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增幅、吨聚合物增油及收益。基于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论及认识,在A油田A井组开展了早期注聚合物现场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定义了"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饱和度"新概念,研究了聚合物驱作用下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部位和形态,讨论了储层韵律性、原油黏度和注聚用量对受效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效剩余油在油层内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注入水窜流区的上部,呈斜纺锤体形状,平面上受效区域则位于注采井间,呈环状分布。不同韵律储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分布有所不同。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受效剩余油主体区向油层底部移动,且受效剩余油饱和度峰值降低。随着注聚用量的增多,受效剩余油范围沿斜纺锤体的轴线向两侧扩大。 相似文献
17.
Guijiang Wang Jian Ouyang Xiaoling Yi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2011,47(4):263-267
The copolymer KP was synthesized from acrylamide monomer and a small amount of the hydrophobic monomer N-dodecyl acrylamide
(AMC12) via micellar polymerization in water. The polymer, with significantly high salt resistance, wa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ication
in polymer flooding of Class II reservoir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odium formate addition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KP, as well as enhancement of the water solubility of KP from addition of the surfactant Triton
X-100. The salt resistance of KP was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and flood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KP
was measured as about 15 million dalton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viscosity of a KP/water solu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viscosity of an HPAM-15/water solution (where HPAM-15 is a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with molecular weight 15
million daltons) at the same polymer concentration (1000 mg/L), and is close to the viscosity of an HPAM-30/water solution
(where HPAM-30 has a molecular weight of 30 million daltons). Mineralized water (salinity 4000 mg/L, similar to the water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was used for all the tests. Furthermore, KP is very stable with a long shelf-lif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ests show that oil recovery increased by about 13% when a KP solution was used instead of water. The medium-high molecular-weight
polymer KP is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 in Class II reservoir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为高渗透、高饱和度、高粘度、非均质严重的正韵律亲水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已有21年历史。到1992年,综合含水达90.8%。本文介绍了应用三次采油数模技术,针对油藏特点进行水驱历史拟合、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和注入方式优选及效果预测的方法和结论,为该区聚合物驱现场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矿场试验两年的变化情况与数模预测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