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美国及日本生产无氧铜杆的当渍成型设备及工艺流程。该法整个过程的封闭在保护气氛中进行,采用自动控制。优点是设备地面积小,投资小,生产能力3.6-10t/h,产品表面光亮,拉丝断裂少,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薄板坯(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薄板坯(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不同类型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信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4.
5.
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及钢铁工业新技术简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新流程发展的前景,论述了江带连铸产业化的有关问题,对高效连铸技术的发展、电炉生产与节能新技术、熔融还原与半凝固加工前沿技术的前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引进的无氧铜生产新工艺及设备,叙述了该生产工艺的特点、生产过程和主要设备构造。  相似文献   

7.
8.
原风眼浸入需要的熔体深度,有利于氧化还原风在铜液内的扩散,氧化、还原充分;氧化还原介质的总流量及每个风眼的介质流量都是事先经过计算并精确控制的,避免象固定式反射炉的盲目性;炉底设有多套用于吹氮的透气砖,对熔体进行搅动和净化,使沉入熔池底部的大密度杂质上浮,提高精炼效率,避免扒渣死区集渣。  相似文献   

9.
10.
陈祖春 《云南冶金》2023,(4):161-165
针对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配套使用的乳化液真空过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滤布易损坏、消耗大、乳化液渗漏、系统负压降低,以及氧化皮、铜粉回收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了滤布合理选型及安装方式的优化、真空滤芯块及侧边密封等关键部位定期维护,液位及真空系统的合理设置等措施,使氧化皮、铜粉直接回收率由90%提高到98%以上,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孟彦  李兴田 《冶金能源》1996,15(4):36-40
围绕连铸与连轧的结合,从生产能力的匹配、热装和直轧、粗轧调宽、自由程序轧制和计算机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本钢热轧改造的方案、观点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热轧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魏天斌 《钢铁研究》2003,32(4):54-58
阐述了板坯热轧时形成氧化铁皮的原因、影响因素、铁皮的种类和组成。介绍了国内外板坯热轧时去除氧化铁皮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除鳞设备和除鳞条件,并针对武钢生产高强度热轧板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温治  高仲龙 《冶金能源》1996,15(1):22-26
本文综述了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工艺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长生  杨华  王艳芳  于永梅 《河南冶金》2010,18(1):14-17,46
在实验室按照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试制了Fe-3%Si硅钢热轧板,按照四种冷轧变形制度将热轧板冷轧后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观察了织构分布,分析了14/16层、H/8层、H/4层、H/2层的取向密度变化,研究了热轧和冷轧过程的织构演变规律。试验研究结果为开发薄板坯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电工钢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连铸连轧法生产铜线杆的认识和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使用连铸连轧法生产铜线杆的基本情况 ,并对该技术进行了一些评述及设想 ,希望连铸连轧技术更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速连铸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峥 《钢铁研究》1993,(3):47-52,6
通过对连铸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润滑技术、热流与冷却、振动与凝固以及实机操作等的研究,证实中碳钢采用2m/min,低碳钢用5m/min 的铸速,可进行稳定的高速连铸。  相似文献   

17.
无委托板坯发生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消化无委托板坯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分析无委托板坯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消化无委托板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无委托板坯库存,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近年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情况;介绍了各生产厂近年来在品种开发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指出了目前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龙春满  顾正秋 《钢铁》1995,30(4):34-37
对四辊孔型冷轧新型带肋钢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主要进行了孔型设计,对轧制过程的宽展和前滑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解析,得出其变化规律和合理工艺制度。关键工艺参数有:总延伸系数1.66,成品道 次延伸系数1.24。该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MYF型连铸机用中间包的流场测试和优化的水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有预  柳绮年 《钢铁研究》1998,(6):22-24,46
对MYF型四流中间包的水模流动测试表明:包内各流股的流动特性值在较大的差异,对浇铸构成不利的影响。控流后,明显改善了中间包的流场条件,为现场提供了中间包控流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