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写酒     
鲁迅本人长期饮酒,其对酒的认识也比别人深刻,付之笔端,便形成不少对酒的描写和论述.介绍鲁迅在其诗歌、小说、散文中有关酒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普高课改实行后,我国高中最新版的语文教材在选录、编排、解读方面都与之前都有较大区别,各个版本之间既有共通处又有相异点,但都反映了当下的思想环境和研究成果,形成鲁迅小说在中学视野下的新风貌.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高中课本和教参中的选录和解读的研究,试图发掘鲁迅研究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以及鲁迅小说在当下中学教学中呈现的新特点、新风貌.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些人物形象组合起来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那个时代人物所特有的心理形态.当然流露在小说中的不仅是对这些人物的同情,还有冷笑与嘲讽.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主义具备两个基本的内涵:强烈批判社会的写实精神和个性主义的充分张扬.鲁迅在小说创作中接爱了易卜生主义的影响,并突破了易卜生主义在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认为只有改造社会的弊病,个人的解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鲁迅在中国的改良之路中,竖起了一面鲜明独特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乡土小说拓宽了"五四"新文学诞生时狭窄的题材,其开创者鲁迅更是以完美的笔触开始了乡土小说的创作,并带动影响着当时众多作家的文学创作.在此讨论的是乡土小说如何诞生及其定义,以及鲁迅写乡土小说的切入点及其成果对后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日后人格的塑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鲁迅成年之前,其祖父周福清的日常生活言行,及入狱的相关事件对鲁迅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经历在塑成鲁迅日后峻刻、犀利、刚正的品格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对鲁迅的影响在日后的作品中仍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有五位重要女性.她们是鲁瑞、朱安、许羡苏、许广平和山本初枝,对鲁迅先生的生活、思想、创作、战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社批评家提倡普遍人性论、天才论的文艺观,并在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学存在可能性的过程中与鲁迅发生了激烈的论争.鲁迅认为文学兼具阶级性和人性,他揭露了新月社潜隐的资产阶级意识及其替国民党政府维持治安的心理与意图,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存在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邵洵美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同在上海,相互之间有过交往,但很快在恶感和误解的驱使下关系破裂,本文从史料出发,考辨两人交恶的前因后果,全面细致展示这一公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中提到的摩罗诗人给年轻鲁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并驻扎在他的精神世界,而"魔鬼"象征的"争天抗俗"的精神更印成鲁迅的生命底色.随着鲁迅在中国的不断实践与挫败,这种"摩罗"思想与鲁迅的一生始终纠缠,也在一直处于调整进化中:争天抗俗--牺牲意识深化--对牺牲的怀疑--更坚决的抗争.  相似文献   

11.
胡鲁之争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而鲁迅的不宽恕与胡适的宽容常被同时提及、比较.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有影响力的思想者和文学家,鲁迅的不宽恕究竟传达了怎样的讯息?在他所留下的堪称丰富的精神遗产中,不宽恕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鲁迅的不宽客及其强调复仇、决不妥协的精神界战士形象,是当今文化语境下仍然值得人们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集中体现了鲁迅对文献学的贡献.小说的发展历史实质就是小说作品本身的风格转变过程,鲁迅在小说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他将多种文学批评方法引入评价过程,使评价过程更理智,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书中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以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为依据解读作品;在比较中解读作品;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等.<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里面包含的很多精辟论述为后人称道,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国民性批判,是自晚清以来贯穿整个20世纪的重大精神命题,集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独特而卓越的贡献,它们都已凝结在他史诗般的诗词里.透过其诗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和以国民性批判享誉中国文坛的鲁迅,在国民性认识、国民性改造方面,很典型地代表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并各以其探索启示着中国国民性的现代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与其周围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生态活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结果.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的取材及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当时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儿童少年形象,包括幼小冷漠者、儿童看客、等级制度下的受害者以及纯真天性的保持者.鲁迅通过对儿童形象的塑造,延续了他对重建国民性以及"立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存在主义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其契合之处在于:荒诞的世界,绝望的人生,他人就是地狱和向死而生的自由选择方式.鲁迅在<野草>中,注入了对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写出了人生世界的荒诞与绝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面时虚无的人生,鲁迅选择一种向死而生的绝望抗战的生命姿态,高扬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具有震撼灵魂的力量和崇高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铜冶炼过程产生磁性铁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磁性铁的产生及控制机理.通过生产实践研究,控制熔炼渣硅铁比0.7~0.9,可以实现磁性铁含量范围为3%~7%,端压保持(9~10.5) kPa,可降低渣含铜.控制吹炼渣磁性铁含量范围在25%~35%,可提高铜直收率,防止泡沫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炉钒钛冶炼与普通矿冶炼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主要浅析了其铁损的差异,进行简单测定分析,并提出相应降低铁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