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肚兜是我国民间传统服饰之一,其中的图案艺术反映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人文精神和民俗信仰。本文 选取了南方江南地区与北方三晋地区的肚兜图案,通过对两者的题材选取、造型语言、色彩搭配、构图艺术及 工艺特色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两地肚兜图案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并结合各自地域空间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形 态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其艺术特征的生成因素,以期为南北方肚兜文化在当下时尚设计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纺织非遗视域下,通过文献研究、服饰纹样及图片的采集、对比与分类整理,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梳理分析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现象.运用NCS色彩体系对黔东南苗族五大支系典型服饰及其刺绣纹样进行色彩提取、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规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出强烈对比色,突出纹样主体;服饰中无彩色系,易平衡画面、植物染料色彩,更具和谐韵律;通过搭配不同纯度和彩度的冷暖色调,达到服装清晰明快的整体色彩效果;服饰以中彩度和低黑度为主,且多采用纯色主色调等鲜明特征.研究思路和结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是我国汉族民间服饰体系的重要分支,其各具特色的服饰色彩具有宝贵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为依托,借助HSV颜色模型从色相、饱和度、明度3方面对馆藏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进行实物测色分析,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地服饰色彩差异,同时指出服饰色彩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研究有助于对我国汉族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天峨壮族传统服饰刺绣图案构图灵活多变,色彩明丽,风格别具特色,充满着浓厚质朴的生活气息。本文基于图像学的研究视角,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天峨壮族传统服饰刺绣图案的形态构成、色彩原则、刺绣技艺等进行深入解析,挖掘壮族传统服饰刺绣图案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内涵。研究表明,刺绣图案的素材提炼与选择跟壮族的生活方式与传承习俗有着密切关系,从图像学角度来挖掘壮族传统服饰图案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可以发现其背后隐含着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内涵;同时对民族服饰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为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内涵。文章基于近年来各地明墓中出土的明代宫廷服饰及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对其中出现的葫芦纹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服饰中的葫芦纹,图案构成饱满端庄、表现手法写实简炼、色彩搭配浓重富丽,同时葫芦纹有着生殖象征、趋吉祈福、辟邪祛灾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明影响下的河南民间服饰具有典型的汉族服饰特征,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相关文献与实物资料的考证,分析了河南民间服饰乡土特征产生的环境背景及其表现形式.研究认为:在以土为生、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基层社会中,河南民间服饰的款式具有适应劳作的特点,其吉祥化的色彩与图案描绘了乡村的生活情境,服...  相似文献   

7.
徐慧卿  张云慧 《饰》2007,(1):42-45
刺绣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无论在宫延还是民间都留有它深深的烙印。北京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刺绣工艺更是集全国之大成,清代刺绣无论是工艺水平、图案题材还是材料运用都达到了一个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本文以笔者所收藏的部分京绣为依托,对清代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研究、归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探索现代流行蒙古族服饰的工艺特征与艺术特色,挖掘现代流行蒙古族服饰中的文化内涵与符号特征。 基于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运用实践考察法,通过对流行蒙古族时装中的面料、款式、色彩、图案、工艺等方面 的研究,探寻蒙古族流行服饰中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内涵。在对比传统民族服饰工艺的基础上,对加入流行 元素、时尚概念与现代工艺的现代流行蒙古族服饰进行解读与剖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现代流行蒙古族服饰与 现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工艺、色彩、图案等方面都具有创新又不失传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属性,在 传统服饰中融入流行元素,符合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今市场中男士毛衫民族图案设计不足的问题,以蒙古族哈木尔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参考,结合调研法、观察法、图文互证法,综合运用设计学和美学理论分析其造型方法和审美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对其创新设计的方法及对创新设计纹样在男士毛衫中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通过设计实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对蒙古族哈木尔纹样创新设计中,其形态创新可包括线条抽离法、分解重构法、增加细节法3类;组合创新则可包括闭合式设计法和连续式设计法2类。对创新设计纹样在男士毛衫中的应用对其色彩、布局、工艺进行设计思考,可重点把控:(1)纹样自身的色彩搭配、纹样色彩与底色的呼应搭配;(2)局部、整体布局设计;(3)提花、嵌花、刺绣、印染、附加装饰5类主要工艺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齐鲁地区和江南地区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女袄上的装饰图案,分析其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其装饰位置、装饰形式、装饰手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一般装饰在衣片、袖口、门襟、下摆等处;装饰形式以对称式与呼应式为主;装饰手法以刺绣、织染与镶边为主;这些设计方法构成了近代民间女袄图案装饰的整体的形式美,迎合了民间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近代民间服饰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由于其独特的地域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文化信仰,其刺绣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以维吾尔族的十字绣为对象,从十字绣的图案、内容、纹饰构图、色彩和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豫剧服饰为研究对象,以其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追踪法和田野调研法,从造型样式的可舞性特征、图案纹样的装饰性特征以及色彩搭配的程式化特征三方面归纳了传统豫剧服饰的艺术特征,并分别探究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传统豫剧服饰的宽袍阔袖造型、题材丰富的纹样图案以及五色观念等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相融合,不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豫剧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有助于构建传统豫剧服饰的现代设计符号,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时尚化运用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分形艺术的数学原理,从点、线、面、色彩4个角度探讨了分形艺术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说明了分形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割绒纳绣鞋垫是我国民间绣花鞋垫中的重要支系与品种。通过采取实地考察、民艺采风、工艺记录与复原等方法,对鲁南割绒纳绣鞋垫材料、工艺以及特殊制作技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取材天然、对称切割等是鲁南割绒纳绣鞋垫的典型工艺特色。这些制作技艺体现了农耕社会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对于它们的传承除了具有传统工艺保护的意义之外,还对现代设计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唐代背景古装剧,其男装服饰设计基于历史,可为戏服研究所借鉴。文章基于《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小说及相关文史资料,运用图像学原理,对该剧的影视男装进行探析。研究认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男装设计可圈可点,无论是款式、色彩还是图案甚至服饰搭配都较为严格遵循唐代服饰制度,整体上符合唐代服饰特点;《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部分服饰细节上仍有错误,如李必冠帽的使用上,但瑕不掩瑜;《长安十二时辰》中胡服的设计和使用在颜色和图案乃至穿用人群上都较为灵活,表现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6.
高琪 《饰》2008,(1):45-4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陕北绣花鞋垫,它是具有中国本原哲学观念的民间刺绣艺术之一,是实用性和精神性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绣花鞋垫的图腾意义、蕴涵的宇宙生命观以及制作者--陕北妇女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意识三个方面来探究其哲学内涵,以期了解它在非艺术领域创造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服饰是其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他们的服饰及其图案和色彩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所创造的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结合。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北方游牧文化的内容之一,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其经济、文化生活的面貌,具有显著的游牧民族特性和美学特色,在服饰形制、色彩、纹样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服饰图案浅谈王群山今天,人们穿着服装除实现其实用功能外,更重视对美的追求。服饰图案正是为了增强服装的审美效果才不断地有所创新与发展。服饰图案和其它装饰图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它的特定对象、用途和工艺,但艺术内涵是相通的、一致的,技法、基础形式也有共同之...  相似文献   

20.
绣挽作为清代女性服饰的主要装饰配件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苏绣绣挽可以进一步理解整个 清代衣饰轨制背后的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中国丝绸博物馆、江南大学民族传习馆和苏州大学博物馆展 出的绣挽藏品,并结合运用实物图像分析学,归纳总结清代绣挽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类比分析苏绣绣挽的 针法类型特点及应运规则,梳理清代服饰中绣挽的苏绣针法、丝线工艺、色彩、绣地和构图题材等独特的表达 形式。研究表明:清代苏绣服饰中绣挽的款式衍变与当时的思想和文化息息相关,其袖制构思和刺绣缝制等是 实用与审美的双重表现,形、色、艺极具江南特色,更表达了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的风俗习惯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