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夏服饰考     
高春明  周天 《饰》2014,(1):48-55
  相似文献   

2.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据。为了与明皇陵文武官员级别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级也达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级别即正三品。而从石刻所处时间段及等级来判断,该石刻宦官的原型应脱胎于明初的宦官机构内使监,那么其身份应为内使监监令。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出身于贵族之家,终日厮混于内帏,他对身边的女儿们充满了真心的爱慕、尊重、怜惜和疼爱,甚至甘为奴役、自愿作小;他常以不能在女儿们面前"尽心"为憾,还喜欢女性的脂粉、装饰,喜欢与具有女性气质的男人交往。宝玉的这种"女儿情结",闪耀在他的观点上、审美上、情感上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文章从“中式元素”的特性、组成及在服饰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什么是“中式元素”、哪些是“中式元素”和怎样应用“中式元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眼睛属五官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的“所表”从古到今并无变化,但其“能表”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广泛查阅语料的基础上,对从古至今用来指称眼睛这一器官的词汇进行梳理,描述和总结了其历时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眼睛属五官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的所表从古到今并无变化,但其能表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广泛查阅语料的基础上,对从古至今用来指称眼睛这一器官的词汇进行梳理,描述和总结了其历时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浅谈服饰审美中的“丑”BriefTalkson"Ugliness"ofClothingAesthetics¥//王越平通常认为美与丑是绝缘的,但实际上,美与丑既是相互对立的两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美代表适宜、和谐、对称、...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炊具文化韵致独特,包蕴丰厚,积淀着深厚的农耕传统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阐释空间与考证意义。文章对唐人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炊具鼎、镬、鬲、锅、甑进行了全面考释,深入阐释其时代源起、发展演变,形制特征、操作功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清字含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哲学品性与审美品性在嵇康和谢朓诗歌中的表现。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字构词能力大爆发的现象,与汉重黄老学说和汉魏玄学兴起有很大的关系。正始文人对清的玄言化,直接承接了老庄哲学对清的哲学本体化过程。永明文人对清的审美化,直接或间接地把清导向了文学评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高价饭馆”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产物。1961年初,高价饭馆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下产生,起到了回笼货币、提高民生、缓解供应紧张的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高价饭馆又经历了扩容、调整阶段,在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后的1963年7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杜诗疗疟"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避疟鬼"和"驱疟鬼"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疟"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12.
"杜诗疗疟"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避疟鬼"和"驱疟鬼"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疟"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13.
陈芳 《饰》2013,(2):25-34
从图像和实物观察,一种女子服饰在明代首次出现,直至清初都相当流行,但中国古代服装史均未提及此服。经过笔者的初步考证,确定此类服饰当时的称谓为披风。本文就披风的形制、材料、流行时间、穿戴搭配方式以及流行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追溯明代女子服饰形制的改变与西亚、中亚服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 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 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古汉字字源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服饰通史的角度整体出发,对楚简 《缁衣》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楚简《缁衣》反映的本质是儒家思想,它体现了以“礼”待民,以 “德”化民等思想。另一方面,缁衣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其造型和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古代 凸显身份等级的标识,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成为儒家思想和楚人思想的载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印证了 衣冠服饰与礼仪制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出处、背景、历史渊源、影响、社会现实五个方面对诗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进行分析,结论认为:该诗句的实际意思应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它是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饰》2008,(Z1)
"法幢"(chuáng)图案是藏传佛教"八吉祥"图案中的一员,从外在形态上它不象其它七个图案那样特征明确,让人一看即知为何物,尤其是在藏传佛教以外的地区。随着外来文化的中国化,佛教汉化、民俗化,其名称与宗教内涵更是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法幢"原物、原意是什么?是出自本土文化,还是来自外域他乡?它又为什么会成为佛教的法器,并具有非凡的宗教内涵?本文拟将对这些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板闸为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所建。板闸初为木闸,后改建为石闸,万历年间又照旧增修。板闸西北约十里处为移风闸,曾于板闸西北三里处改建,并设官厅管理。历史上,移风闸官吏代管过板闸,故有上、下移风闸之称。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贾宝玉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他的真性情上,其真性情主要表现在以平等博爱的胸怀尽情于众女儿,以无限痴情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以天真烂漫的童心用情于周围的自然之物。贾宝玉的真性情主要是受思想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影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徐雯 《饰》1996,(1)
当今服饰图案“解构”现象论析Studyon"Deconstruction"ofModernClothingMotif¥//徐雯对当代世界而言,"解构"一词是个涵盖甚广的重要概念,它源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哲学。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话来讲,解构就是对原有"结...  相似文献   

20.
《南昌水专学报》2015,(2):85-87
《三国演义》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出现了一个名叫蔡王熏的人。王熏字各大辞书均未收录。《三国志》中没有蔡王熏此人,他应该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人物。罗贯中造王熏字,与汉民族造字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