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中原探区天然气资源分布 东濮凹陷已探明天然气按其成因分为下第三系裂解油成气及C—P煤系地层生成的煤成气。两个纯气藏(文23气田,户部寨气田)及白庙气田的气均为混有煤成气的混合型气藏,三个气田地质储量占已探明气层气储量一半以上。东濮凹陷已探明天然气中,绝大部分在3500m以上层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在凝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田是目前我国已投入开发的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和复杂的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体系在地层中的渗流伴随着复杂的相变,当地层流压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气藏会发生反凝析现象,凝析油在地层中析出,这既污染了产层,又降低了凝析油最终采收率,因此凝析气藏开发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根据牙哈凝析气藏地质特征,在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论证基础上,采用水平井开发高温高压的凝析气藏。开发动态跟踪研究表明,水平井对深层和块状底水、凝析油含量高、地露压差小以及采用循环注气开发的凝析气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开发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根据东濮凹陷马厂深层气藏天然气常规组成、C1-C5单体气态烃碳同位素组成以及轻烃色谱指纹3方面微观信息的分析,并与文留气田文23井典型石炭系-二叠系煤成气以及白庙、刘庄、桥口煤成气-油型气混合天然气进行气/气对比,揭示了马厂深部气藏沙三段-沙四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渗混入少量Es3-Es4油型气的混源特征,证实了东濮凹陷南部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煤成气供烃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层气藏降压开采产生反凝析的问题,从射孔、压裂、排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优化气田的采气工艺设计,寻找出适合深层气藏的采气工艺。小油管排液采气、泡排、撬装式制氮气举等排液采气工艺应用于东濮凹陷的白庙、户部寨等深层气藏,改善了井底状况,降低凝析油的损失,气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24气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含气面积1.01km2,天然气地质储量2.92×108m3,凝析油3×104t。天然气中甲烷含量85%~87%,凝析油相对密度0.7,属典型的凝析气藏。储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Es2下),埋深2380~2341m,气层平均孔隙度21%,原始地层压力23.18MPa,露点压力20.5MPa。该气田文24、文24-2两口气井于1989年12月投产,至1992年8月,累计生产天然气6202×104m3,凝析油3804m3。因地层压力远低于露点压力,大量凝析…  相似文献   

6.
牙形石色变指标CAI是有机质成熟度的良好标志。东濮凹陷下古生界牙形石CAI的横向分布及其形成历史的分析表明,凹陷北部边缘地区如观城、范县、毛岗一带,有机质已达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油远景;凹陷中部庆祖集、卫城、濮城、白庙一带,有机质已达高成熟阶段,可生成凝析油及湿气,凹陷中央部位,有机质过成熟,仅能保存干气;凹陷南部三春集、马厂一带,有机质基本处于高变质阶段,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可能性很小。北部地区,影响牙形石 CAI及有机质成熟度的主要因素是埋藏深度,南部地区则主要是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  相似文献   

7.
古109井凝析气藏油气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古109井凝析气藏的气体组分中, 除了含有大量甲烷外,戊烷以后的烃类组分含量也较一般气田高,这些组分在地层条件下,逆蒸发为气体,在压力和温度下降后,又反凝析为油。凝析油的主要成分是汽油和煤油,质轻而纯净。分析了形成凝析气藏的首要条件是该井位于最有利生油区,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液态烃开始裂解形成轻烃类,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凝析气藏。同时指出,凝析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在古龙凹陷内及其两侧斜坡上的断裂带、砂岩透镜体、浊积砂体和上倾尖灭的砂体中。  相似文献   

8.
凝析气藏是近年来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发现的新类型,主要分布在呼和湖凹陷南二段煤系地层中。通过分析呼南地区南二段凝析气藏的性质的气场条件,明确呼南地区凝析气藏主要属于中等—高含凝析油气藏,天然气为凝析油伴生和煤型气混合气,主要来源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指出高丰度,广泛分布,成熟的煤系源岩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内在因素,温压系统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外在因素,优质储层控制凝析气藏富集高产,巨厚的大一段泥岩为凝析气藏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封盖条件。在凝析气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缓坡带及陡坡带邻近洼槽的区域是下一步寻找凝析气藏的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9.
深层低渗凝析气藏试井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中原油田濮67、白庙、桥口等深层低渗凝析气藏的相态变化和渗流特征,综合运用考虑孔隙介质吸附、毛细凝聚等物理化学界面效应影响的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方法和凝析油气两相渗流方程,以及通过引入凝析油-气两相拟压力函数和渗流方程线性化处理所得到的均质凝析气藏试井解释方法,探索了适合于中原濮67、白庙、桥口等深层低渗凝析气藏试井资料的常规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经实例分析,证实了孔隙介质吸附及毛细凝聚对试井解释结果有较大影响,一是储层有效渗透率降低;二是表皮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文留气田天然气气源对比追踪,确定了该气田天然气充注点和充注方向;通过源岩主排烃期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综合判断出文留气田充注成藏的时间和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GOI技术,恢复了气藏的古气水界面,通过研究古今气水界面的关系,综合分析了气藏演化历史和保存情况。在解剖文留气田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东濮凹陷煤成气成藏模式,为东濮凹陷近期寻找煤成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典型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海相成因的天然气藏分布于塔北、塔中和巴楚隆起上,它们在气组分、相态、非烃组分和碳同位素上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对轮南9井石炭系、塔中1井奥陶系凝析气藏和玛4井奥陶系干气气藏三个典型气藏中天然气成因分析,识别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综合地质分析,总结出干酪根晚期裂解干气充注古油藏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晚期发生内部原油向气的热裂解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裂解形成的干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形成干气气藏等3种类型的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仅在古龙凹陷英51井、古109井钻遇凝析气层,凝析气层下部均有含溶解气的油层,它们皆来自凹陷内青山口组高成熟源岩,用目前业已提出的凝析油气相态成因机制难以得到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相对挥发度探讨凝析气的相态成因,认为古龙凹陷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发生热蒸发分馏时,油气藏中不同组分的蒸发能力不同,这种差异可用相对挥发度(α)来表征,并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α是约束热蒸发形成的凝析油气与下伏残留油气组分比值关系的纽带;古龙凹陷凝析气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与其下伏油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之间的关系与状态方程计算的地层条件下热蒸发α保持一致,从而证实古龙凹陷的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乌什凹陷重磁非地震资料和新老地震剖面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了解释,确定了乌什凹陷的盆地结构和断裂构造格架,分析了中生界的地层分布特征,对乌什凹陷的构造区带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乌什凹陷构造样式在东、西向有一定差异,可分西、中、东3个次级凹陷以及西、东2个低梁带,中生界主要分布在乌什凹陷东部。对乌参1井及邻区沉积储层研究表明,乌什凹陷白垩系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物源来自温宿凸起,与北部和东部沉积体系有较大差别。凹陷内白垩系砂岩储层发育,总厚度约为200~300m,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阿瓦特河剖面的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新发现了一套更好的湖相灰黑色泥质泥晶云岩源岩。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母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油潜力巨大;西部石炭二叠系海相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丰度低,综合评价其生油潜力相对较差。乌参1井油气源对比和成藏研究表明,其油气不同源,天然气来自侏罗系陆相腐殖型源岩;原油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腐泥型母质。乌参1井为常温超高压层状富含油凝析气藏,其成藏机制为:异常压力封存箱内,侧向运移供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充注,择优富集,晚期成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乌什凹陷东部低梁及其南翼陡断阶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运聚成藏区带,它们具有类似于却勒地区的有利成藏条件,是目前石油勘探的最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超压系统,超压段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低地震速度的响应特征。盆地腹部不同地区超压层分布的深度范围不同,其中盆1井西凹陷为4000~7000m,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为5000~9000m,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为6000~10000m。超压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各凹陷边缘以及凹陷内部的局部地区有穿层上拱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即从三叠系顶部过渡到白垩系底部。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超压为成岩压实后由晚期生气作用和封闭层围限共同作用形成的,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顶面附近。深层超压是油气运移的驱动力,超压层分布与深部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密切相关,与超压配置的输导体系和储集空间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北部地区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原油物性、族组成、色谱和色质特征分析,得出松辽盆地齐家凹陷北部的原油为同源成熟油。选取本区及邻近黑鱼泡和乌裕尔凹陷不同层系泥岩进行色谱、色质特征分析,进行油源对比,得到本区原油可能来自齐家凹陷青山口组泥岩。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但发现井沙29井中油组厚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51井证实。   相似文献   

18.
凝析油充注对油藏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原油沥青质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分析油气藏形成条件,前提是油藏沥青质分子结构不因后期天然气或凝析油的再次充注而变化。在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产出原油中加入不同体积的石油醚,模拟后期凝析油充注早期油藏的过程,测定不同沉淀条件下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变化,并用瞬间热解-色谱-质谱的方法研究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实验结果,原油沥青质随低分子烃类注入量的变化发生沉淀和再溶解,但沉淀出的沥青质分子结构相同。据此认为,低分子烃类加入原油体系不会改变沥青质的分子结构特征,沥青质热解产物能够反映原油的母质结构特征,可以根据该特征进行油/源、油/油对比或探讨混源油的母源类型。图5参19  相似文献   

19.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深层油气藏属于未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湿气藏、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表明,由于深、浅气藏流体组分及温度、压力条件不同,烃类相态也就不同。深入了解地下流体相态特征并确定油气藏类型对于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