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含水原油采出液采用传统三相分离与热化学分离和电脱水方法存在分离级数和设备多、油水分离效率低、电脱水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在静电预聚结研究基础上,采用自制绝缘电极和乳化液,开展静电聚结脱水研究,使水滴预聚结和沉降分离同时进行。通过静态聚结脱水试验考察了乳化液水含量、电压、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静电聚结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液脱水率随温度升高、电压增大和沉降时间延长而提高。其中温度影响最大,电压和沉降时间影响较小。在动态静电聚结原油脱水试验装置上进行验证,同时对不同分离器结构和不同电极结构及进料方式进行了对比,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压2 kV,温度65~70℃,停留时间不大于10 min的条件下,高含水乳化液的脱水率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流花11—1油田的深水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花11—1油田是中国南海目前完成的在技术上实用、经济上可行的海洋石油深水开发项目。贯穿项目开发始终的主导思想是将划时代的创新技术揉合进常规技术中,把称作“组块搭接式控制体系”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与电潜泵人工举升相结合,为深海石油的开发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3.
4.
5.
目前,在加拿大西部油田Edmonton工程研究中心主持进行井下油水分离器系统的机机现场试验.该系统是建立在全新的观念上,其工作过程为:①将高含水油井的水和油在其下进行分离;②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直接注入地层;③将分离出的油抽至地面。这一系统的优越性在于:可增加高含水油井的采油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水处理设备投资。现阶段的试验是对组成该系统的主要部件──泵分别进行操作试验。以期通过试验确定并完善整个系统,并于1995年中期推出商品化系统。试验中所采用的泵分别为:井下电潜泵、空腔泵及油杆泵。 相似文献
6.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iv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 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相似文献
7.
水力放流器按工作方式和结构可分为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介绍了固定式和旋转式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介绍两种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及其在高含水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水力旋流器结构紧凑,处理量大、效果好。试验证明,在高含水油田地面建设中,可以水力旋流器为主要设备,构成采出液预分离、原油脱水和采出水处理一条龙工艺流程,可替代常规的一次沉降脱水设备。 相似文献
8.
9.
10.
孤东油田六区二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降低。将水驱转换为弹性驱,降低了注水成本,提高了驱油效率。为此进行了驱动方式转换试验.阐述了弹性驱动原理和产量保持不变下弹性驱动的压力传导原理及水驱与弹性驱生产压差计算方法;矿场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流花11-1-32ERW井钻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广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6)
流花 1 1 - 1 - 32大跨度延伸井完钻井深 5 2 94m ,跨度 4 80 1m ,水平段长 90 5m ,跨垂比5 .52 ,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通过对该井工程设计与施工 ,以及所应用的套铣回收套管、旋转导向钻具和套管漂浮技术等进行简要介绍 ,力图对水下井口作业和类似的大位移井作业所需考虑的技术难度、工程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总结 ,以期为今后设计和实施类似的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下GPS定位技术在流花 4-1 油田井口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个采用深水开发模式自营开发油田——流花 4-1 油田(LH4-1 油田)的钻井作业中,要求对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和井口导向基盘方位精确控制,为满足作业要求,采用了水下GPS定位技术。该技术利用水声相对定位技术与GPS水面高精度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比较分析水声定位技术三大系统长基线定位技术、短基线定位技术和超短基线定位技术的特点,在 LH4-1 油田水下井口定位作业中选用了长基线定位系统与GPS定位系统组合形成的组合定位系统,编制了水下无线罗经和水下机器人配合下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及井口导向基盘控制的详细施工程序。作业后测量表明,定位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圆满解决了 LH4-1 油田钻井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及基盘方位精确控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水驱后高含水油藏控水窜泡沫体系的研制与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喇萨油田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研制了与现场注入水配伍性良好的三种WT新型泡沫体系,该泡沫体系膨胀体积达到5倍以上,常温下泡沫剂的半衰期在2.5~134 h之间,三种泡沫体系在大庆油田北2 -丁2-59井组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的效果,北2-丁2-59井组周围连通油井已累计增油4 395.5 t,其中2口中心井累计增油1 897.9 t,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该技术可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水驱后高含水油藏的水窜问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渤海曹妃甸11-1油田综合含水率高、原油采出程度低、平台槽口少,该油田剩余油挖潜亟需采用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结合曹妃甸11-1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及开发要求,深入分析井眼重入难度大、侧钻窗口质量和钻井液性能要求高、下尾管“盲找”困难、水平段固井质量难以保障、井眼清洗质量要求高、完井工具下入难度大等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实施难点,形成了主井眼/分支井眼重入技术、套管侧钻开窗技术、聚合物钻井液技术、下尾管固井技术、配套完井防砂管柱优化设计等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该技术已在曹妃甸11-1油田3口分支井取得成功应用,日增产油200 m^3,控水增产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老井低产、剩余油挖潜难题,为渤海油田中后期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侧积夹层是河流相曲流河点坝内部重要的渗流屏障,精细刻画隔夹层的分布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开发调整工作。以渤海海域典型河流相曹妃甸11-1油田为例,以沉积模式和曲流河沉积理论为指导,在井震结合基础上根据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了主力边水油藏Lm943砂体侧积夹层的分布模式、分布范围及对剩余油的控制情况,并阐述了地下流体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剩余油挖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绥中36-1油田试验区脱气原油/水乳化体系流变及黏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见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 ,分析、总结绥中 36 - 1油田试验区脱气原油/水乳化体系在不同含水体积分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变性及黏度变化 ,并与其他方法结果进行比较 ;用电潜泵井生产数据间接地验证油水乳化体系的转相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