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莱芜矿区属于伸展性掀斜断块构造类型.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有矿山背斜及其两翼的莱芜向斜和方下镇向斜.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均为正断层,主要有三组,北西向、北东~北东东向和南北向,其中以北西向一组最为发育.由于断层规模大,方向性强,致使地堑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2.
江南古陆东北缘古生代—早中生代盖层中发育的褶皱构造属性逐渐被认识,但该区是否存在叠加褶皱及其叠加样式如何则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江南古陆东北缘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褶皱构造。通过对区内叠加褶皱特征和应力场恢复研究,并应用构造解析和赤平投影法研究叠加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显示盖层发育3期区域性叠加褶皱变形:区内早期遭受SN向挤压,形成加里东晚期近EW向褶皱(第一期褶皱);其后遭受SE—NW向挤压,形成印支早期NE向或NNE向褶皱(第二期褶皱);晚期遭受NE—SW向挤压,形成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近SN向或NNW向褶皱(第三期褶皱)。区域叠加褶皱主要有横跨和斜跨叠加褶皱,发育多样干涉样式。结果表明:第二期褶皱斜跨第一期褶皱,形成了区内基本构造格局。深入研究叠加褶皱构造特征和变形演化史,对区内构造格架重建和地质找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巴山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南部发育的一个以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带。通过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渔渡地区进行的详细构造解析发现,大巴山构造带在侏罗纪以来经历了至少两期变形叠加,变形地层三叠系嘉陵江组—侏罗系沙溪庙组。早期变形以与滑脱构造相关的轴向北西—北北西向箱状或隔挡状褶皱为主,并在深部发育顺层滑脱构造,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变形与北侧逆冲相关,导致右行走滑变形,主要形成右行走滑断层和北西—北北西向紧闭褶皱,变形时代比第一期稍晚,为晚侏罗世之后到早白垩世。两期变形形成的褶皱延伸方向一致,与区域构造线的方向协调,而且在远离北侧镇巴断裂的地区变形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两期变形叠加形成共轴或斜交叠加构造。研究表明,变形与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向南逆冲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预测研究区沙河子组岩体的破裂程度,分析古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划分裂缝发育级别。预测结果表明,十屋油田沙河子组储层裂缝主要发育在断层位置及其附近地区,储层经历两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并形成了2期4组裂缝,裂缝主要发育的方向为北东向和南北向。  相似文献   

5.
单家村煤矿位于兖州煤田的东北隅,总体规律是:浅部较陡深部平缓,北部陡南部缓。井田内主要发育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断层。井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相互切割。大中型断层将井田割成呈现阶梯状块段展布的四个构造块段,块段内的小型构造发育。以高角度张性断裂构造为主,由于断裂构造的切割,使井田内的断层派生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6.
Qigequan油田井下共钻遇地层7套,储层151个.Qigequan油田断层主要分布于Qigequan油田一区块的构造高部位,共有大小断层19条.Qigequan构造为一短轴背斜,平面上发育两组逆断层,一组与构造走向平行呈北西西向,另一组与构造走向垂直呈北北东向.Qigequan构造开始发育于中新世末期及上新世早期(N1至N21),主要形成时于上新世中、晚期(N22-N23)并在第四系更新世末进一步发育并形成现今构造.  相似文献   

7.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8.
涟源含煤区(简称本区)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构造,该基底断裂构造将本区分割成若干微断块.本区盖层构造受基底构造控制明显,不同的盖层构造样式,与由基底断裂所围限的特殊微断块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某铜矿区位于莱芜铜矿成矿远景重点勘查区北部,为查明该区域铜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了激发极化法测量工作,并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岩矿石特征及已有钻井资料对取得的测深剖面进行了分析解译。通过以上工作确定了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沿河流发育的区域构造内部,沿构造走向呈串珠状发育,具有一定尖灭再现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表明激发极化法在该地区铜矿勘查中是合理有效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临清坳陷东部的油气勘探效率,以构造解析理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断裂特征、发育演化,并结合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分析了其对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上断层按走向可分为NE向(或NNE向)和NW向(或近EW向)两组;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类型,正断层自基底到盖层中均有发育,而逆断层仅发育在侏罗系以下的地层当中,具有基底卷入的特征;断裂活动时期断裂可作为运移通道,对于油气的垂向运移和调整起着控制作用;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种与断层相关的构造类圈闭,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生成时期匹配良好;综合成藏条件的研究结果认为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主要存在4种成藏模式。临清坳陷东部断层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并控制着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勘探重点为新生代断陷区,以晚期成藏为主要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矿区发育有NE、NW、近SN向等3组断裂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网脉状产出于NW向断裂构造带中,断层面平直,延伸稳定。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石结构完整?矿化围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NE向次级断层内充填梳状石英脉,矿化较弱,截断NW向矿体但位移距离不大;SN向断层挫距较大,对矿床起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区发育的NE、NW向构造为成矿期前或成矿期得尔布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NW向构造早期具有压剪性构造特征,成矿期为张性环境,成矿期后封闭;NE向断裂在成矿期为挤压环境,成矿期后有继承性活动;SN向断裂为成矿期后构造。围岩岩性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物探与化探异常特征,矿区西北部偏酸性岩石分布范围内的NW、NE向构造交汇部位是寻找厚大富集型矿体的最有利靶区,深部岩性不整合面及火山穹窿可能是寻找似层状矿体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研究了淮北地区地物构造演化及控气特征,结果认为:淮北地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对煤储层物性控制作用十分显著,以EW向的宿北断裂为界,北部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不佳,南部地区的东部,煤层的展布受褶皱形态的控制。在宿面向斜和南坪向斜中,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含气性、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均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临涣矿区强变形构造煤发育,煤体结构复杂,基本无勘探前景;涡阳矿区正断层发育,煤层气含量相对较小,但渗透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磁资料分析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前人对周缘地区NW向构造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断层特征,揭示了该盆地陆地部分和海域部分NW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指出海域内NW向断层对油气成藏具有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拗期南五凹存在3个沉积中心,NW向断层拉张率12%~14%,断层最大活动速率170m/Ma,控制了阜宁组烃源岩的发育.陆上隐伏有3条NW向的构造转换带,错断和限制了NE向7个控凹断层和建湖隆起的展布;海域3条显现的NW向断层控制了南二凹和南五凹的平面形态,以及南四凹、南六凹和南七凹的雁行式排列.海域成藏受到NW向构造的控制,预测油气主要分布在阜宁组的沉积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段,其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油层组,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研究区露头、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对安边地区构造裂缝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统计。安边地区长7储层主要发育NE-NEE与NWW-NW向的高角度裂缝,以剪性裂缝为主,大部分未充填且为有效缝。依据长7构造裂缝特征值,采用三维有限元裂缝数值模拟技术,完成安边地区主要储层裂缝定量预测和评价分析,预测目的层裂缝相对发育区、次发育区和不发育区及张剪裂缝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濮凹陷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作用,发育了NNE(或NE)向、NW向、近NS向和近Ew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组合,而现今所呈现的是多期构造形迹叠加的结果.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构造图像.凹陷中断裂网络复杂程度的分形评价结果表明。分维的高值(大于1.5)条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与断裂的优势方向是一致的,而且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  相似文献   

17.
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发育一套泥质白云岩地层,岩性主要为频繁互层的白云质泥岩与泥质白云岩,局部含钙芒硝岩,具泥质结构和泥晶结构,细粒纹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单井相、连井相、平面相综合研究认为,单井岩石相纵向主要发育有白云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砂岩相、膏岩相;连井相发育特征为自北向南砂岩相减少,泥岩白云岩相增加;平面相分析认为泥质白云岩相发育在远离物源的盆地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桂北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变质构造层中发育有4类韧性变形带:丹洲群中的层状韧性变形带主要发育于中、下部,与丹洲群沿下不整合面的总体向东滑脱有关:三门街组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变形带是一种典型的透镜体型变分解构造,是纯剪变向单剪变形转化的产物;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接触带的内侧,具有明显的左旋单剪效应,变质地层中的陡倾韧性剪性带则具有韧性向脆-韧性过渡特征。韧性变形带最早发育始于雪峰期,但其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新生界盐相关构造样式及盐下有利构造圈闭,本文综合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地质力学以及盐构造解析等技术,深入剖析了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构造特征,分析了构造活动期次及变形机理,总结了油气成藏特征,认为位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东秋6井东部的盐下背斜和冲起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及周边地区盐上层发育有3种构造样式;盐下层发育有5种构造样式,盐上—盐下共发育有5种构造组合样式,他们具有典型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构造活动期为新生代库车组沉积期(约5.33 Ma)至今,与板块挤压、膏盐层分布和局部应力条件有关.东部盐上层主要发育单斜地层,西部和中部盐上层发育向斜构造和破裂背斜构造;中部膏盐层中发育的滑脱断层倾向与西部和东部不同,滑脱断层的倾向由最大主压应力轴倾斜方向决定;西部盐下层主要发育背斜构造,而中部和东部盐下层主要发育冲起构造.盐上—盐下构造组合随着膏盐层厚度减薄依次发育同向或反向不对称盐脊、对称盐槽、盐楔和协调变形构造.膏盐岩不仅具有良好的油气封盖性,还对盐下圈闭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盐下...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的形成主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燕山期、喜山期拉张应力场控制了古潜山的分布,拉张作用形成的掀斜断块体控制了潜山“山头”的发育。沿凸起二级构造带和沿大断裂是古潜山分布的主要特征,济阳坳陷主要发育北东、北西、东西向的古生界潜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