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核心就是要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它是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召开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指导“三农”工作的思路在不断创新,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也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方略。实践也证明,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有关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否则效果大打折扣。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之后,2003年10月又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五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  相似文献   

3.
《北京规划建设》2007,(3):122-1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富海 《城市规划》2004,28(4):22-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读来似曾在早年的《城市规划原理》中相识,倍感亲切。尽管城市规划的理念比较契合科学发展观,但只停留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想后,城市规划界作出了强烈的反应,所有的讨论焦点都指向城乡规划,如何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时间关于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工作的讨论成为规划建设相关杂志、报刊、网站等媒体的热点。以下就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中的几个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当前规划工作中的重点是否应转向乡村?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颇为流行:“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  相似文献   

6.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但作为人居环境的科学发展战略说来,我们随时要注意其“荦荦大者”,因为“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一、“五大统筹”与人居环境科学框架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都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导原则,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依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某些工作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  相似文献   

7.
高鹏 《小城镇建设》2004,(11):30-3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正确理解、牢固树立、认真落实这一科学的发展观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关键之所在。“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我们只有统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做好“五个统筹”中,首先要选准切入点,把握城乡规划在“五个统筹”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城乡规划作为“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的“2+8”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卫 《规划师》2008,24(10):5-9
目前,我国对“三农”问题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出台的系列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律规范都要求各城市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鉴于此,提出“两大途径、八项内容”(“2+8”)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模式,既包括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条实现城乡统筹的途径,以及产业发展统筹、空间布局统筹、土地利用统筹、居民点体系统筹等八项规划内容,为新编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您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本刊社长,请谈谈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有何认识?此论断对现阶段小城镇建设工作有何现实意义?樊康:首先,我们重温一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的“两个趋向”的…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城乡建设》2007,(4):6-15
3月的北京,春色宜人。数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相聚这里,共商国家发展大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城乡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城市与农村互为推动,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与支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新阶段破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代表委员们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整体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立起城乡协调发展机制,搭建起城乡协调发展平台。“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贵州省省长林树森、陕西省省长于幼军、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及嘉兴市市长陈德荣。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凭着决策者们非凡的执政智慧、和谐的发展理念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