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本文在弹性蠕变体理论基础上,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将积分方程化为代数方程,导出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钢筋松弛相互影响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在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损失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具体数值,并提出了应力损失的实用计算公式。对18根预应力陶粒混凝土中心受压构件历时500天的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公式的精度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高金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12):61-63
分析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应用现状,比较了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损失计算的区别,实现了采用桥梁博士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圆柱壳的建造需要很长的时间,致使结构的材料性质为非均匀的。本文同时考虑了混凝土的干缩、徐变和预应力筋的松弛的耦合作用以及建造过程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推导出计算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圆柱尧的环向和纵向长期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耿连恒 《四川建材》2019,(8):133-135
现如今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中的各种施工,如大型的桥梁、海底隧道、高速公路等。预应力混凝土日益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举例并画图对普通混凝土、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优点、缺点进行简要说明,对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列举和对比,并简要对预应力损失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计算预应力损失的关键是较准确地计算徐变应变,为此,曾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本文作者曾从混凝土徐变的积分型物理方程出发,使用较精确的徐变定律,推导出计算预应力损失的递推公式。若有较准确的收缩和徐变实测数据或解析表达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收缩与徐变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由本试验配制成的低徐变普通高强混凝土(HSC,C50)和低徐变高性能混凝土(HPC,C50)及其制作成的8根计算长度为6m的预应力T形梁的收缩、徐变试验为基础,研究HSC梁与HPC梁的收缩、徐变和上拱随时间的变化,并研究梁体上下缘应力水平差、钢筋(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配筋率及环境对收缩、徐变及上拱变化的影响规律。500多天试验观测表明,在梁体上下缘应力水平相差较小时,目前规范中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上拱的方法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文中建立了考虑配筋率影响的梁体混凝土徐变、收缩的计算式,提出了钢筋对徐变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本文亦为有关工程设计及理论分析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曲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景付 《施工技术》2002,31(7):30-3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锚固回缩损失、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损失、分批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 ,其中以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所占比例最大[1] 。在工程实践中 ,对重要结构或采用新施工方法的结构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本文结合小浪底排砂洞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现场试验 ,对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应变片的保护方法和实测结果的修正进行了探讨。1 钢绞线沿程摩擦损失摩擦损失主要由孔道的弯…  相似文献   

8.
吴顺利 《中外建筑》2006,(4):148-149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锚固回缩损失、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损失、分批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驰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其中以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对重要结构或采用新施工方法的结构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9.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由于抗弯承载力高和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港口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大管桩采用干硬性混凝土经过高速离心、振动和滚压成型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长期预应力损失规律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同.本文通过在桩身上预埋传感器,对大管桩预应力筋松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长期预应力损失开展研究,得到了其变化规律,为准确进行其承载力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因张拉端预应力钢筋滑移和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工程实例,对该损失的规范计算值、本文理论公式计算值和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因张拉端钢筋滑移和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比计算结果要大,在设计计算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变刚度的增量原理为基础,论述了复合材料组合网架的弹塑性设计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上弦杆砼材料的非线性,并允许部分钢拉杆屈服。文中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拉杆和压杆的刚度计算公式,并对文献[1]中的实验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混凝土抗压徐变的研究成果,研究混凝土抗压徐变与强度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推导并建立混凝土抗压徐度与强度的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3.
修正换算截面法计算组合梁挠度的关键是求修正截面刚度ξEIeq中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为此利用文献[1]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理论计算公式,对4种典型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荷载形式对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的影响很小,均布荷载作用下求得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可用于计算其他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挠度。根据7200根样本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值的分析,得到了影响组合梁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的关键参数λl,并以λl为变量,回归得到了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的计算公式。通过变化设计参数对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的影响分析,得到抗剪连接程度参数的变化对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的影响最大,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翼板宽度的变化对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基本没有影响,由回归公式计算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值与理论公式、《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公式计算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值随各设计参数变化规律相同。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截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大,导致长期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梁附加变形较大。文中以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长期受荷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为依据,研究其长期变形计算方法。通过考虑龄期的有效弹性模量法,将再生混凝土徐变系数引入梁截面附加曲率的计算,基于虚功原理给出长期荷载作用的时随变形计算公式|考虑再生粗骨料的二相性,通过普通混凝土的徐变收缩计算式,给出考虑附着水泥砂浆影响的再生混凝土徐变收缩调整系数|将其计算结果代入三种典型普通混凝土徐变收缩模型,得到再生混凝土徐变收缩模型,并通过时随变形计算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长期荷载下的跨中变形值、跨中和加载点的附加变形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宁句城际轨道句容站基坑工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值异常报警现象,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弹性模量和温度等非荷载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基于理论的轴力修正公式法和基于现场实测的轴力修正系数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支撑轴力修正公式可对徐变应变、收缩应变和温度应变进行修正并考虑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变化,由修正公式算得的支撑轴力修正值为原始监测值的55%~64%,修正值更能反映混凝土支撑的真实受力状态; 对混凝土支撑轴力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凝土徐变、混凝土收缩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对支撑监测值的影响最显著;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根据句容站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理论修正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可直接计算偏保守的轴力修正值; 工程中可采用支撑残余轴力测试、钢箱测试等方法对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值进行修正,综合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文献中实测数据,实际基坑工程中混凝土支撑轴力修正系数可取0.5~0.65来估算支撑的真实轴力值。  相似文献   

16.
考虑混凝土徐变后轴心受压柱的最大配筋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最大配筋率的影响;在反复荷载作用条件下,导出了防止混凝土卸载开裂的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最大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最大配筋率的几种因素,并用实例演示了考虑混凝土徐变后,该公式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成果可以为港口、仓储与码头等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钢管和核心混凝土工作性能相一致的基础出发,采用强度理论分析了轴心受压构件的极限状态;用弹性理论方法推导了稳定承毅力以及使用阶段内力的计算;推荐了一些计算公式,并和国内外大量的试验实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比较接近。此外,还对核心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及温度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准确预测混凝土收缩徐变,提出了一系列徐变预测模型,但传统的徐变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混凝土进行的,所提出的徐变模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强混凝土。对各徐变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参考了日本混凝土示方书建议模型,并在高强混凝土徐变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模型。基于Abaqus平台,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定义了修正模型的徐变规律,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牛角坪大桥的徐变应变。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精度,能很好的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9.
配筋混凝土干燥收缩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萌  张兴昌  孟会英 《建筑科学》2007,23(9):55-57,47
从宏观的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对配筋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40个配筋混凝土构件的约束干燥收缩变形从数据采集到试验结果进行了为期360天龄期的分析研究,在混凝土自由干燥收缩估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钢筋及混凝土徐变综合的影响,提出了配筋混凝土干燥收缩应变多系数估算公式,公式的计算结果与186组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公式的提出是对以往收缩公式的改进和发展,并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为今后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有关耐久性的条目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和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部分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现有的徐变计算模型,提出了以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