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翻译史上伟大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而儿童文学翻译又是他翻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儿童文学译作中,有童话、童话剧、科幻小说和儿童小说等。本文将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去探析鲁迅先生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类型、目的以及针对特殊的译文接受者所采取的特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翻译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的翻译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宁信而不顺"和"直译"继承了古代文质说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他的"洋气"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思想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鲁迅的翻译思想可以说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本文将从他的翻译目的入手开始他与翻译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取得了炫目的文学和翻译成就,他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独异性和革新性见称,他的翻译思想具有同样的特质。从翻译手法、翻译意图、翻译态度,翻译词句等方面来诠释鲁迅翻译的革命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基于AndréLevevere提出的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的理论假说,以鲁迅的翻译理论实践为个案,采用描述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将鲁迅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历史语境中,探讨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对鲁迅翻译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马小燕 《商品与质量》2010,(19):119-121
对于英文电影来说,一个优秀的译名往往是其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翻译界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通过具体译例来探讨“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从事翻译的主要路径乃是译界所熟知且饱受争议的所谓“硬译”,特别强调“信”,适当兼顾“达”,而完全不在乎“雅”。“硬译”一词的提法最早可追溯20世纪20年代末。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期的翻译事业在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操控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特色,特别是该时期的文学翻译呈现出了一些中国翻译史、甚至是世界翻译史上都较为罕见的独特现象。剖析该时期文学翻译的特殊性有助于重新定位文革时期翻译事业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翻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翻译能将原语文化汇精传神地介绍到译文中。通过赏析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中的一些典故,肯定了林语堂先生不拘一格运用的多种翻译手法使译文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孔乙己与陈士成的悲剧命运提出新的看法:科举制度断送他们的前程,民众的冷漠把他们逼上绝路,鲁迅着重思考的是他们的寂寞与“五四”新式知识分子寂寞的联系,是鲁迅探索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贺麟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在我国老一辈哲学家中是较早系统接受西方哲学教育的学者.先生学贯中西,是我国翻译学思想史上较早从哲学角度揭示翻译本质问题的学者,译文是译者与原文本之间的关系,亦即言与意,文与道之间的关系.贺麟先生主张翻译应注重意译,贺麟先生在文中论述了翻译对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实用价值,对于传播,促进和繁荣文化的功能,以及启发创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雪庵先生是中国新音乐奠基者、“学院派”一代宗师肖友梅、黄自的高足弟子,是当代作曲民族化、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奠基人。在刘雪庵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应认识到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了解他的音乐作品在词、曲中所表现的民族风格与情感,了解他在关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写作与演唱方面所作出的宝贵探索。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和传播民族音乐知识以及大力搜集、整理、学习和研究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里对代表封建主义邪恶势力的法海之妒进行过无情地讥讽:“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目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池在另一篇文章里则更为深刻而明确地指出:“我觉得中国有时是极爱平等的国度,有什么稍稍显得特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的确,在一些平庸之人的心里,总怕别人“特出”,只有“慢悠悠同步行,齐刷刷同受穷”,他才舒服。世纪之交,当代中国的又一位学者不无悲愤地写道:…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一生坚持探索我国的国民性问题,他笔下犀利的文字将国民性的弱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鲁迅先生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早期浪漫英雄主义阶段。倡扬个性主义,提出立人主张,思想雄大但失于空泛。前期批判现实主义阶段。从事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切实进行反封建的启蒙工作。后期马克思主义阶段。正确认识到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看到国民性的弱点的同时,也肯定民魂的存在。至此鲁迅先生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王向远先生在“译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中,考察辨析并厘清了原有学科理论中的若干模糊概念,又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宝藏中发现并提炼了若干独特的学术概念,从而在“译文生成”和“译文评价”两个层面上提出了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理论体系,为译文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既能有效地指导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的研究实践,也具有学科理论与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收获》杂志2000年开设了“走近鲁迅”栏目,上半年3期,已见发表9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回忆的、有对鲁迅思想、精神深入研究作出新解竭力颂扬的、也有对鲁迅为人为文作出审视、批评甚至作否定的,很有点热闹气氛,已越出《收获》杂志领地,通过媒体传导引起了文学界广泛的关注。人们最关注的是有人批评鲁迅。因为鲁迅曾被人封为“现代圣人”,被人比作“中国的高尔基”或“中国的伏尔泰”,这已在老一代人的认识和心理上形成惯性,现在突然有人批评甚至否定鲁迅,相当一部分人难免心灵震动。笔者读了《收获》2000年第2期发表的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林语堂的《悼鲁迅》、王朔的《我看鲁迅》,也有话要说,不妨从《鲁迅的功与“过”》说起……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时代大量存在着“看客”他们是鲁迅创作的起因和恒久主题。作家以冷峻的观照,对“看客”的心态做了其实记录:消解猛士,仁人牺牲的意义,吞噬弱小作为娱乐;相互观看以应付无聊。鲁迅不仅给予其犀利的国民性批判,也设法加以疗救,提出改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不仅是现代散文的开拓者,也是现代小说的先行者.莫言作为新进的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文学创作在某些方面继承了鲁迅的批判主义传统,但又以独特的方式超越之,在当代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站在世界文学和现代哲学的高度,探讨诗学的文艺科学论文,鲁迅先生就艺术起源、审美认识及作用、真善美和谐统一等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体现了鲁迅先生早期先进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