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良好快速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全国电梯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对保证电梯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技术监督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电梯的技术检验是电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提高技术监督检验入员的素质和监督检验的质量势在必行。电梯检验的队伍也逐渐在扩大,如何对这个领域的新员工进行3级安全培训、技术培养是检验机构实际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李杰 《中国电梯》2010,(12):33-34
沈阳蓝光在过去数十年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已成为国内仅有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电梯控制——驱动——曳引——监控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先后开发研制了调压调速控制系统、32位专用微机控制系统、全电脑通用微机控制系统、永磁同步无齿轮电梯曳引机、互联网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一体化变频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电梯控制与驱动领域的产品,持续保持了在全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在2010年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期间,  相似文献   

3.
肖桂庭 《中国电梯》2007,18(21):36-3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梯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电梯技术的进步,串行通讯、变频门机、32位电脑智能网络控制、永磁同步无齿轮传动等技术名词几乎成了招标文件的规范用语。但是,国产电梯的可靠性应引起国内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市场增大了,技术提高了,价格下降了,但故障率增高了,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电梯维护人员和用户当中听到最多的抱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概述电梯工业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梯工业中不断发展的原因。回顾和总结了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在普通的人工智能文献领域是不易见到的。第2部分论述了AI规划和多智能体系统用于电梯群控制的新近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5.
张东平  罗朝均 《中国电梯》2007,18(21):21-24
近年来,电梯数量在急剧上升的同时,电梯安全事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电梯困人、伤人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报端。为了把这种事故隐患降到最低程度,多年来人们不断致力于研究新的电梯技术,同时在管理上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安全的管理模式,以保证电梯的安全可靠、方便舒适。即便如此,电梯故障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和控制,要完全消除电梯故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以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电梯拥有量的不断上升,电梯的能耗总量也随之不断增高,电梯的节能降耗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电梯的控制方式、拖动方式及传动系统不同,电梯的能耗差异很大,如采用VVVF控制的电梯一般比采用AC-2及ACVV控制的电梯,在同等配置下可节电30%~50%。  相似文献   

7.
唐姝洁 《中国电梯》2004,15(23):11-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整体提升,人们对电梯的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变频调速器在电梯驱动系统中的应用,符合电梯安全规范要求及满足电梯起制动特性。在高性能的电气驱动领域变频系统将一统天下。电梯的电力驱动系统对电梯的起动加速,稳速运行,制动减速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驱动系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制动,加  相似文献   

8.
原维晨  杨挺 《中国电梯》2014,(7):40-41,44
高楼不断增多,电梯需求量不断增大,这就对电梯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促进电梯技术发展的动力。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将应用于电梯设计中。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也为电梯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及改进思路。以下笔者将介绍这些电梯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新龙 《中国电梯》2006,17(7):53-56
随着电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含有电子元件的电梯安全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电梯安全控制领域。主要集中在提前开门控制、开门再平层控制、夹绳器电气触发控制、自动扶梯速度监控、减行程缓冲器电气控制等等。其控制及输出信号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作为电梯电气安全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电梯安全电路必须通过型式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邓东阳 《中国电梯》2013,(24):65-6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摸感应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涌现,小到各种玩具,大到各种家电,越来越多行业、领域开始使用到触摸感应技术,电梯行业也不例外。在2012年广州电梯展览会上,也出现了多家电梯及电梯零部件参展商,他们展示了多款样式新颖、外观高档的操纵箱和外呼召唤箱,其中用到的就是触摸感应式按钮。由于无可动触点部件,按钮动触点的磨损造成的不可靠的因素就可避免。触摸感应式按钮在电梯上的应用,令电梯操纵箱、外呼召唤箱的设计更有个性化,更加美观、豪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态软件的电梯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辉 《中国电梯》2005,16(15):5-8
当今在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一种通用的控制装置已经应用到电梯控制之中。PLC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擅长逻辑控制等特点,比较符合电梯的控制要求,并且现在出现了使用总线的PLC,避免了PLC点对点方式的大量电缆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高层或超高层电梯的电缆连接问题。但是随着城市住宅小区的扩张和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对电梯监控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多台电梯集中监控,随时掌握每台电梯的运行情况,并对故障电梯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概述电梯工业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梯工业中不断发展的原因。回顾和总结了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在普通的人工智能文献领域是不易见到的。第2部分论述了AI规划和多智能体系统用于电梯群控制的新近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13.
缘与威特     
徐建刚 《中国电梯》2009,(16):111-111
进入威特电梯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十多年来,亲身经历了电梯行业的技术革新,在此不断技术革新的历程中,当然威特电梯部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部件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电梯产品的发展与采购综合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了我国电梯需求量快速增长,电梯产品与技术不断更新,合资、国产品牌不断增加等问题,并针对目前我国的电梯需求市场,着重介绍了电梯产品的发展趋势、电梯采购、合理选型和电梯采购中的综合成本控制,供广大用户今后采购电梯设备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菱MX软件简化PLC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翔 《中国电梯》2006,17(9):28-30
三菱公司所生产的各类PLC目前正广泛用于各个自动化控制领域,其中在电梯控制方面也有较多的应用。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仅使用PLC实现控制作用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现代控制技术要求能和PLC这些控制器实现更多的数据信息交换,使工业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而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高效的管理。在电梯方面,对PLC进行数据交换也有较大的需求,例如在系统设计验证阶段,需要监控相应的数据以实现系统的调试,在工程维保中,对电梯运行及故障状态数据的读取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梯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前沿新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电梯领域,从电梯安装到维保的水平也在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安装后的维护和保养,已经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先期故障的预测和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已经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技术含量的竞争和市场服务的竞争已见端倪。特别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  相似文献   

17.
《电梯工业》2014,(6):27-27
2014年11月28日,由无锡英威腾电梯控制技术公司主办的“2014英威腾iDAY系列电梯产品研讨会”在广东东莞成功举办。众多企业、行业的专家及客户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EC100/EC160电梯智能整体机产品在电梯控制领域的解决方案与实际应用。本次研讨会意在加强英威腾与新老客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着重介绍了无锡英威腾在电梯控制领域最先进的应用技术、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及相关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梯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用电梯的呼梯控制部分,因不同的生产厂家、新老电梯的并存而使得呼梯线路也纷繁多样,但是,基本的控制要求是能登记、记忆各层的指令信号;电梯到达该层后,能将登记的信号予以消除。下面介绍2种实现呼梯信号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电梯改造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洋 《中国电梯》2005,16(21):46-48
当今社会,电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安装的交流双速电梯、可控硅调压调速电梯以及直流电梯,由于控制方式相对落后且使用年限较长,相继出现了故障频繁、维修保养不便、能耗较大(相对于现在的VVVF电梯)、舒适感较差等问题。另外,在一些早期的办公楼中,由于电梯群控技术比较落后,电梯的输送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大楼的需要,导致业主们抱怨不断。为了改变电梯现有的运营状况,最大程度的节省经费,许多客户选择了电梯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梯》2006,17(17):7-7
随着我国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使得国产电梯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不仅整梯产品出口数量不断攀升,即便是小产品也同样大展身手,在国际电梯市场有昕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