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会发劣变,其实质是化学成份含量的变化。如何衡量其劣变程度,可测定粮食中酸度含量,作为粮食开始劣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种海产品储藏期间组胺含量及其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7种海产品在冷藏、冻藏、室温等条件下储藏或放置期间组胺含量的变化,观察了各海产品在上述条件下其品质的劣变情况。结果显示:冻藏是海产品较为理想储藏方法,其组胺含量增加缓慢,品质的劣变不明显;冷藏下海产品的组胺含量增加及品质劣变较快;室温下和室温盐水中放置,组胺含量的增加很快,品质的劣变明显,24h内就直接影响其可食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储藏温度下小麦的品质劣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小麦陈化是粮食储存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测定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小麦的脂肪酸值和发芽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探讨小麦品质劣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藏时间越长,储藏温度越高,小麦的脂肪酸值越大,发芽率越低,小麦的品质下降越快。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生理劣变的起始位点及与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设定不同储藏温度对小麦进行正常储藏和人工陈化,研究小麦储藏变质过程中生理酶活动状态。同时,显微观察小麦胚结构变化,确定劣变起始位点。结果表明,小麦的生理劣变最早发生于胚部组织的根冠部位,继而向胚根发展,最后到胚芽。在不同储藏温度下,小麦在劣变过程中其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最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脱氢酶和淀粉酶在储藏初期活性升高,随后则逐渐降低。在几个设定的储藏温度中,温度越高,生理酶活性变化越剧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温、低温两种不同储藏方式下稻谷的降落数值、脂肪酸值、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储藏方式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的储藏品质变化因储藏方式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低温储藏优于常温储藏,低温储藏能够延缓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6.
粮食储藏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储藏变质对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影响巨大。粮食生理劣变是一个复杂、渐进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与其籽粒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粮食籽粒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下降,生命力减弱等是其生理变质的外在表现,储粮生理活动是引发其生理劣变的本质要素。深入了解粮食籽粒在储藏过程中生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对揭示储藏生理变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粮食籽粒储藏衰老过程中种胚微观结构、营养物质转化、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抗氧化系统、遗传物质变异等的研究现状,并对粮食储藏保鲜原理进行讨论,以期为提出延缓和预测粮食储藏劣变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酸度鉴定大米新陈度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大米新陈度的多种鉴别方法,主要以样品的酸度变化反其储藏期间品质劣变程度。以期为今后制定大米质量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粮油储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储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劣变。粮食和油料入仓时的质量要求是干燥、饱满、杂质含量低,质量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规定,水分含量应符合安全水分要求。粮食和油料堆存要求:应按种类、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粮油应分开储藏;优质品种、普通品种、转基因品种应分开储藏。  相似文献   

9.
陶诚 《四川粮油科技》1999,16(4):30-33,40
从国际标准《谷物与豆类的储藏》(ISO6322/1)出发,简介了搞好粮食储藏应考虑的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粮食质量等相关问题,论述了储粮特性、粮食劣变机理等等问题,提出了根据粮食的用途决定合理的储藏条件,检测指标,判断储藏潜力的观战和几种适应的储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气调储藏可保证所储藏粮食的质量和品质良好,在减少所保藏的粮食质量和品质劣变的同时,保证粮食不受药剂的污染。气调储粮的方法主要有CO2气调法、N2气调法等,对气调法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现状、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不同储藏温度下植物油的品质劣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4种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储存温度、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储藏温度越高,储藏时间越长,过氧化值和酸值增加越大;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植物油的品质劣变与自身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脂肪酸值是粮食品质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粮食储存品质变化的判定指标之一。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受到粮食中的水分、酶及储藏环境因素的影响,促使粮食内在的脂类物质不断地水解、氧化,使粮食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上升。尤其是粮食发生霉变时,霉菌产生脂解酶促进粮食水解进一步加快,对储存粮食品质劣变有影响很大。粮食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了粮食  相似文献   

13.
符海琰 《中国油脂》2021,46(4):72-75
分别对煎炸时间、煎炸方式、煎炸温度、煎炸食材及煎炸油种类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和酸值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控制煎炸过程中油脂劣变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含量、酸值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连续性煎炸优于间歇性煎炸;煎炸温度越高,油脂劣变速度越快,油脂的极性组分含量、酸值升高越快,为保证煎炸食品的卫生质量,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控制煎炸温度低于200 ℃;不同煎炸食材对煎炸油品质劣变速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鱼饼>鸡腿排>薯条;不同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酸值的变化均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大豆油比稻米油、棕榈油更容易发生水解和氧化,稻米油的煎炸周期接近棕榈油。  相似文献   

14.
盐城位于江苏苏北,水稻种植的主要品种为南粳9108,每年10月中下旬收获成熟。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温度对粮食物理、化学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设置3组不同含水量粳稻,分别对应7组不同储藏温度,在2个月和4个月的储存时间节点,对不同储藏温度下粮食的水分、黄粒米率、发芽率以及发芽势、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跟踪,得出低水分粮食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劣变较慢,但是企业为了储粮成本效益的控制,将粮温控制在28℃以内,水分不超过14.5%时,也能较好地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麦仓储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劣变问题,以北方实仓储藏的硬质白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仓储过程中小麦的色差、水分、脂肪、脂肪酸、淀粉含量等指标反映品质劣变程度;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可视化检测小麦仓储过程中水分传递和淀粉转变现象,寻找仓储过程中小麦水分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转化关系,探索小麦淀粉糊化反应。结果表明,小麦在仓储过程中色泽逐渐变暗,脂肪酸含量增加,水分、脂肪和淀粉总量减少,LF-NMR和DSC检测结果表明长期仓储小麦受环境因子影响会使其结合水的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下降,糊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然低温和机械低温相结合方法,常年低温储藏粮食,在国外已取得成功,成效显著。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储存数量大、周期长,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寒冷的自然条件和谷物冷却机、平房仓、浅圆仓等先进设施对粮食常年低温储藏,减少粮食储藏过程中粮食劣变、品质下降、延缓陈化,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进我国储粮技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低温储粮是一项先进、科学的粮食储藏技术,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中一项带有方向性、重要性的技术措施,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l低温储粮在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油料及油脂储备任务与日俱增,但粮食产后损失严重,仅虫、霉及品质劣变、损耗,每年达数百万吨,不发达国家甚至高达30%,由此可见,搞好粮、油储藏,减少产后损失已是世界性引人关注的问题。粮油储藏是一门多学科领域的学科,是研究粮油储藏原理及储藏技术与设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的豆粉为研究目标,通过抽提不同储藏期内的油脂、蛋白质组分,确定引起儿童营养配方粉品质劣变的可能原因,重点分析油脂氧化、蛋白氧化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等对配方粉品质劣变的影响规律。通过过氧化值、酸价、丙二醛含量分析不同储藏期油脂氧化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脂肪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儿童营养配方粉品质劣变原因;通过羰基含量的测定,确定不同储藏期内样品的蛋白氧化程度;采用OPA法豆粉追踪美拉德产物,确定美拉德反应产物对配方粉风味劣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是影响储粮稳定性的三个物理因素,其中温度是影响粮食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低温储藏可以有效降低粮食的呼吸代谢,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防虫抑霉,是粮食储藏行业一直在持续研究、不断完善的绿色、保质储粮技术,是未来粮食储藏技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本文综述了低温储粮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技术研究重点,旨在为同行研究低温储粮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低温贮藏是水产品最常见的贮藏手段,然而水产品肌肉组织薄、水分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使其易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出现汁液流失、蛋白质变性、脂质氧化、微生物生长繁殖等品质劣变现象。为充分探究水产品劣变机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基于16S的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与脂质组学等新新技术逐步应用于水产品低温贮藏过程中水分迁移、微生物作用、蛋白质与脂质生物大分子氧化降解反应的研究中。基于水产品劣变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水产品保鲜技术得以开发应用。水产品保鲜剂按性质可分为盐类保鲜剂、酚类保鲜剂、糖类保鲜剂、蛋白类保鲜剂等,因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势而被广泛开发应用。本文对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劣变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水产品保鲜剂的研发现状,并对未来水产品劣变机制研究与水产品保鲜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品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