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频雷达和红外系统应用毫米波遥感技术有许多优点,与红外相比,毫米波的最主要优点是可全天候工作。对微波雷达而言,采用毫米波技术就同和海面设备做的小巧。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应有和毫米波频率就有非常好的分辨力。与许多典型的雷达率相比,毫米波提供的优点就在于SAR信号处理,这是因为给定了天线孔径就有较高的主分辨力,而像距离转移或聚集深度这些会引起成像失真的因素就可忽略不计,此外,分辨力一定,其固有的小的  相似文献   

2.
小波谱估计用于雷达目标成像和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小波变换谱估计用于频率步进毫米波高分辨力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成像方法.选用已调高斯函数作为小波基函数,进行小波变换的信号功率谱估计,获得高质量的频率步进毫米波雷达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目标识别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太赫兹雷达可以对地面进行高帧率高分辨力成像,是太赫兹技术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太赫兹雷达宽带高分辨成像与地面动目标检测一体化实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次在机载太赫兹雷达上实现了同时对地高分辨雷达成像监视和多通道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检测。机载太赫兹雷达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毫米波FMCW MIMO雷达的三维点云成像在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工业和安防等领域的三维环境感知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现有处理框架下提出一种结合渐近最小方差稀疏迭代(SAMV)的高分辨点云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差拍信号做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高分辨距离像,然后对每一个距离单元采用SAMV算法来估计方位角网格和俯仰角网格的功率,最后结合CASO-CFAR检测算法,得到探测区域内目标高分辨的距离、方位角和俯仰角三维信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结合Capon测角的方法,该方法能在相同雷达条件下角分辨率提高2倍,实现了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的三维成像。  相似文献   

5.
基于位置相关的高分辨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毫米波高分辨雷达杂波背景下目标信号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高分辨雷达目标一维距离象位置-径向距离相关信息的非参数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但计算复杂度低,而且还具有检测沿距离“走廓”上多个扩展目标的能力。通过毫米波高分辨步进频率雷达实测数据证实,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扩展目标信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Stokes矢量的高分辨极化目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毫米波高分辨雷达杂波环境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Stokes矢量的高分辨极化目标检测方法,利用毫米波形固有的径向高分辨力对目标进行一维距离成像,结合目标所占据分辨单元区间内的Stokes矢量的幅值以及其极化状态相对于杂波所对应分辨单元内的Stokes矢量的幅值以及其极化状态有着较大的变化这一客观事实,提出了基于Stokes矢量的双门限非参数检测方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雷达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空间多目标跟踪及精确成像的天基毫米波雷达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功能设计和信号处理方案设计,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运用时一频分析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运动补偿的算法成像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末制导雷达频域高分辨测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毫米波末制导雷达角跟踪精度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频域高分辨像的单脉冲测角算法.该算法根据单脉冲雷达测角原理,在测角之前时和差通道的回波信号分别进行一维频域成像,然后在频域做比幅测角,获得频域单元的角度误差,经过一定的滤波处理,得到目标径向几何中心的空间角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大大提高单脉冲雷达的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9.
孙庆光 《电子工程信息》1996,(1):28-32,F003,F004
本文叙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及毫米波雷达的成像原理,分析了图像模糊的原因,提出了图像增强的一些算法及解决图像模糊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场目标高分辨力成像,基于220~325 GHz频段的近场雷达收发模块,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分别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以及焦平面成像。对比合成孔径成像算法以及焦平面测量法的优劣,获得详细的测量参数以及成像效果对比,用于太赫兹近场成像分辨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鉴于稀疏ISAR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受到待成像场景的稀疏表示不准确的限制,该文将字典学习(DL)技术引入到ISAR稀疏成像中,以提升目标成像质量。该文给出基于离线DL和在线DL两种ISAR稀疏成像方法。前者通过已有同类目标ISAR图像进行学习,获得更优稀疏表示,后者在成像过程中从现有数据中通过优化获得稀疏表示。仿真和实测ISAR数据成像结果表明,结合离线DL和在线DL的成像方法均可获得比现有方法更优的成像结果,离线DL成像优于在线DL成像,而且前者计算效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从方程描述、方程求解和方程解析解三个层面,对雷达成像和衍射层析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先,介绍了描述成像问题的电磁散射方程,发现描述雷达的方程是二维的面积分方程,而描述衍射层析的方程是三维的体积分方程.指出成像对象不同是导致方程不同的根源,并利用等效原理建立了两种成像间的联系.其次,指出两种成像的相同点是,对非线性的电磁散射方程的线性化近似求解.最后,指出两种成像的回波信号(在空间谱域)和成像目标(在空间域)均构成一组傅里叶变换对.给出了两种成像的解析解的统一数学模型,即成像结果可表示为观测点(散射系数或散射势)卷积点扩展函数(PSF)的形式.通过PSF对两者的成像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太赫兹成像技术在人体安检、无损探伤、质量监控、生物医学、半导体特性表征等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各类太赫兹二维成像技术,包括太赫兹扫描成像、太赫兹单像素成像、电光调制太赫兹成像、太赫兹相机直接成像等技术,综述各类成像技术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具体的成像方法和成像结果,总结了不同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轴锥镜线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轴锥镜对成像系统景深的影响.根据轴锥镜镜的线焦特性,阐述了基于轴锥镜的大景深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设计了两步成像的大景深成像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点扩散函数和景深的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轴锥镜的角度来实现不同景深的成像系统.对轴锥镜夹角分别为θ1=0.01和θ2=0.25的两个成像系统,其景深分别为D1=323.59 mm,D2=122 mm.实验结果表明轴锥镜能增大光学系统的景深,夹角越大景深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15.
超声无损检测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无损检测成像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很多领域中都有很重要的用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扫描超声成像、超声波显像、超声全息、ALOK法成像、相控阵法、超声显微镜、SAFT成像、TOFD成像、超声CT成像的发展、原理、特点和应用做了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并指出了超声无损检测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激光水下成像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捷  张保民 《光电子技术》2006,26(2):129-132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种主要的激光水下成像方法,即常规水下激光成像、高分辨率水下激光三维成像和偏振激光成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各自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镜面反射综合孔径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相干探测实现综合孔径成像的方法,利用功率探测获得余弦可视度函数,进而通过反演算法获得目标场景亮温图像。文中对镜面反射综合孔径成像方法的近场成像及其成像分辨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点源成像实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测得的成像角度分别为16.07°、18.48°、23.73°和27.47°,对应的成像分辨率分别为0.95°、0.98°、1.00°和1.04°,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表明了镜面反射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在近场成像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多接收阵合成孔径声纳成像中,在距离多普勒域作由非停走停近似引起的方位走动的补偿对于窄带多接收阵成像是满足要求的,但对于宽带成像,则会引起很大的系统相位误差,从而造成成像的散焦。指出了窄带系统误差的近似补偿不适用于宽带成像的原因,并随后给出了适用于宽带的多接收阵系统误差的时域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导出了高斯光束经大直径阶跃折射率棒透镜的成像公式,在几何光学条件近似下,所得公式可简化为几何光学成像公式。分析了光束束宽和包层对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叶健  张叶茂 《激光杂志》2020,41(2):190-193
VR激光成像中存在大量随机噪声,为了提高VR激光虚拟成像能力,提出一种VR激光成像噪声过滤方法,对采集的三维小区域物体的特征图像,分块匹配和自适应信息融合,完成虚拟VR激光图像重构处理,结合模板匹配技术,对VR激光虚拟成像的特征匹配和滤波处理,采用多层Gabor小波降噪方法进行激光小区域成像后的图像降噪处理,对降噪滤波后的激光小区域成像输出采用改进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实现图像重建,实现噪声过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去噪分辨率更强,抗干扰性与传统方法对比,迭代60次后,成像信噪比达到最大49.5 dB,更优于贝叶斯方法的25.4 dB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25.4 d B。负载开销与时延的对比也较其他两种方法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