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内对热管式吸收器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规格的表面横纹槽热管和光管热管做了对比实验.发现采用热管直接导出吸收热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表面带有横纹沟槽热管的传热膜系数约为光滑管的2~3倍,传质系数约为光滑管的2倍,为吸收式热泵吸收器的高效紧凑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升温型吸收热泵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求得的波动膜流解及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传递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热温度、输出热温度等因素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管理论和自然循环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分离式热管内的传热极限作了分析,指出了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与传热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和热管内的充液量有关,在高热流密度传热和充液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几种传热极限:1.蒸发段的干涸传热极限;2.蒸发段的沸腾传热极限;3.冷凝段的凝结传热极限;4.循环回路的流动传热极限。  相似文献   

4.
用FLUENT软件与对热管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从结果中取两个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采用压力入口条件,对其进行计算,截取同样的两个截面进行对比。最后采用不同的速度入口条件,分别计算其在这两个截面上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蒸汽发生器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湿含量高达0.604kg(H2O)/kg(Air)的磷酸二铵尾气脱湿过程,提出雾状与膜状冷凝并存的机制。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雾状冷凝仅发生在靠近冷壁面的气膜层内,气相主体的湿份通过扩散到达气膜内而冷凝。雾状冷凝权重α=0.2时气膜层内蒸汽分子扩散时间尺度与冷凝时间尺度相当,表明湿份的扩散速率是相变脱湿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维漂移-扩散流体模型,对活性粒子在甲酰胺溶液中的传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甲酰胺溶液中5种主要活性氧粒子(OH、OH2、O3、O2- 、H2O2)的浓度和渗透深度。结果表明:在甲酰胺溶液中,O3和OH的渗透深度可以达到13~14 μm,高于水中的7~9 μm;O2-渗透深度为580 μm,约为其在水溶液中的50%;甲酰胺浓度在10-5~10-3 mol/L内,对活性氧粒子传质过程的影响较明显;溶液中O2对活性氧离子多样性有积极作用。这些现象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实际环境改变活性氧粒子的渗透深度。  相似文献   

7.
低温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重力热管在低温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液氮作为工质对其稳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对冷凝段、蒸发段液膜和液池进行分析,建立了综合的数学模型.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迭代计算得到了液池高度和液膜沿管长的分布.在液池模型中,通过假设空泡系数的分布,基于其他实验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自然对流与核态沸腾换热面积公式.当工质液体体积与重力热管总体积的比值为13.5%和15.2%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蒸发段内液膜和液池的位置对蒸发段壁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轧板在粗轧、精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了正确估计轧板的温度,应考虑轧板-轧辊接触面以及轧辊同的热传递.数值结果表明,轧辊的冷却作用对轧板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此外,对轧板温度进行数值分析时须考虑氧化皮和轧板-轧辊接触面处润滑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软件Fluent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空气三维运动控制方程、液相冷却水运动控制方程以及气水两相间传热传质的理论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应力封闭,对塔内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计算分析了塔内外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含湿量场,给出了塔内冷却水温度分布场,指出塔内雨区外侧部分区域空气和冷却水温度均低于环境干球温度,并指出进风口上沿存在纵向漩涡影响气水两相间的局部传热传质强度.计算了塔内各区冷却水蒸发量,给出塔内不同高度处淋水密度的径向分布曲线和塔内传热传质区的气水比分布场,指出传热传质主要发生在填料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CFD软件Fluent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空气三维运动控制方程、液相冷却水运动控制方程以及气水两相间传热传质的理论模型.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进行应力封闭,对塔内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计算分析了塔内外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含湿量场,给出了塔内冷却水温度分布场,指出塔内雨区外侧部分区域空气和冷却水温度均低于环境干球温度,并指出进风口上沿存在纵向漩涡影响气水两相间的局部传热传质强度.计算了塔内各区冷却水蒸发量,给出塔内不同高度处淋水密度的径向分布曲线和塔内传热传质区的气水比分布场,指出传热传质主要发生在填料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模型数值模拟了套管的换热特性,分析了套管换热器出口位置、倾角对套管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选择给出了部分截面上的温度、Nusselt数(Nu)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套管出口位置对换热量有重要影响,而倾角对换热量影响很小;温度在热边界层内发生剧烈变化,外管壁面温度变化不明显;对流换热系数随雷诺数(Re)(2 650~10 800)的增加而增加.将Nu的计算结果与Kays和Leung的解析解作了比较,二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对Q460E-Z35钢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当钢材与所选的焊材匹配时,不产生裂纹的最低预热温度为150℃,提高预热温度可以更好地提高焊接材料的抗裂性。模拟结果对Q460E-Z35钢焊缝抗裂纹的能力、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以及焊接接头抗脆性断裂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Fluent软件中,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自定义函数(UDF),构建了三维稳态模型,并在离散相模型(DPM)基础上,耦合欧拉壁膜模型(EWF)对冷凝室内湿烟气与喷淋液滴及周围壁面间的凝结传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PM与EWF耦合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湿烟气在冷凝室内的凝结换热;入口烟气流速越大,冷凝室高度越低,则出口烟气温度和出口烟气水蒸气体积分数越高,烟气换热效率越低,且变化幅度逐渐减缓;冷凝室高度越高,则壁面湿烟气凝结量越大,但随着入口烟气流速增大,冷凝室高度对凝结换热的影响逐渐减弱,换热效率提高幅度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量热式生物传感器内部结构进行简化,本文从热物理的角度,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其内部酶促反应伴随的传热、传质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和求解传感器内部速度、温度、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得出量热式生物传感器的测温装置应安装在人口4mm以后,酶反应器的长度为10mm,通过这些规律得到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中复杂热信号,并运用热信号变化规律和数学描述来指导完善生物传感器的测量过程,对量热式生物传感器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吸附式制冷吸附床内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传热传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制冷量.为了研究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笔者建立了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在非第一类边界条件时的一维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数学模型和计算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以期能为吸附床的具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SIMPLE算法对横掠膜片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层流流动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Reynolds数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和Nuselt数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板式换热器水侧单流道CFD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点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得到板式换热器水侧换热系数和摩擦因子计算关联式,为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