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管道建设用钢管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管径和壁厚的不断增大,管道自动焊技术以其更优良的焊缝综合力学性能和更可靠的管道运行安全越来越受到管道建设者的重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自动焊技术成为油气管道焊接的发展方向。文中介绍了中俄东线D1 422 mm自动焊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从坡口机、内焊机到外焊机等方面阐述了各种自动焊装备的性能特点,并分析了不同装备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管道自动焊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对煤矿开采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采工作面核心设备——采煤机可靠性成为煤矿井下生产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和分析国内采煤机数字化技术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采煤机模型、运行环境监测、状态监测、电机管理与控制和位姿监测等数字化理念及技术,提出全面感知、智能决策与健康预测等采煤机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对采煤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站锅炉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中黎 《无损检测》1995,17(6):164-165
根据国内外无损检测的实践,阐述了我国电站锅炉管道无损检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应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电磁超声技术和蒸汽管道泄漏超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管道逐年运行,埋地管道的腐蚀问题成为管道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埋地的管道产生腐蚀因素和类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外腐蚀防护技术,为广大埋地管道防腐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的概念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善本  林涛  陈文杰  邱涛 《焊接学报》2004,25(6):124-128
简略叙述了国内外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焊接工艺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根据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智能化焊接技术”(Intelligentized welding Technology——IWT)和“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Intelligentized weldi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IWME)的概念,以系统化焊接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与柔性焊接等焊接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领域,并探讨了焊接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油气管道自动焊技术以其高效、优质的特点,在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油气管道钢级、管径的进一步增大,为获得施工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自动焊技术将是油气管道焊接的发展方向。文中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发的先进管道自动焊技术逐一进行了介绍,展望了油气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今后油气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钰鑫 《模具制造》2024,(2):160-162
首先,介绍了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力学性能检测技术、物理性能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其次,分析了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如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新型金属材料的检测、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检测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等问题。最后,总结了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提高设备可靠性方法的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卡技术、无线电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以及现场总线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技术,为加速发展我国建筑设备行业的自动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全面总结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比国内外相关指标,未来一段时间绿色化、智能化的应用仍将是重要的努力方向。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化、智能化以及交叉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提出了钢铁工业推进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的路径原则,并就建立相关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输气管道快速发展,对管道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出更高要求。近年发生多次输气管道安全事故,应提升我国管道标准系统性和先进性。以加拿大综合性管道标准CSA Z662-2015《油气管道系统》为例,针对输气管道输送工艺设计关键问题,包括输气站等级、建筑安全、出口和紧急停车系统,以及管道干线超压保护、埋深,开展中国和加拿大管道标准对标分析。提出国标GB 50251修订建议,对于提高我国长输管道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长输管道快速发展,管道钢级、管径和设计压力提升,对高效管道焊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自动焊技术已成为国外高钢级、大口径、高压力管道建设首选技术。我国管道自动焊技术在组织管理、焊接效率、设备升级、焊材标准化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分析了国外管道自动焊技术在设备研制、工程应用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分别从管道设计、钢管制造、施工投产技术、无损检测、设备及焊材研制,提出了我国管道推广、应用和提升自动焊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管道快速发展和集中控制的需求,梳理并评价了国内管道控制室标准。针对管道控制室工程建设、运行控制和防爆设计等方面较为成熟,管道控制室管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阐述了美国管道控制室标准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明确了管道控制室和轮班制术语,针对管道控制室人员职责和变更管理严格细致,建立了油气管道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体系和人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等。最后,针对借鉴美国管道控制室标准,提高我国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防腐层是保障管道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在恶劣环境敷设长输管道,对防腐层材料综合性能和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根据3LPE和FBE防腐层应用情况和技术问题,阐述了国内外新型防腐层及补口施工技术研究现状,并对管道防腐层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于提高我国管道建设施工水平和系统可靠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砂型铸造的六大工艺段中的后处理清理工艺段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并且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展缓慢.要做到铸件智能化清理,要综合至少七种解决方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介绍了国内铸件清理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常见的清理方式,结合欧洲国家铸造行业铸件清理特点,分析了国内铸件智能化清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管道超期服役问题提出了管道延长寿命需求。美国TAPS管道通过定期检测维护、降低管道输量,实现老龄管道超期服役安全运行。提出了基于整合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和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应用于管道延长寿命的研究路线。ISO/TS 12474-2011建立了基于管道系统完整性的延长管道运行寿命的评估程序,关键要素包括综合考虑管道运营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风险可接受准进行风险评价;重新审查管道系统设计确定管道安全余量和未来运行状态;分别考虑腐蚀速率上限和下限确定管道剩余寿命。通过借鉴该标准的先进性,结合我国管道工程实践,可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管道延长寿命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邢小东 《机床与液压》2019,47(12):97-10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动化监测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络作为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手段,其自身的节点运行状态对系统的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进行精确和快速的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蛙跳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和故障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传统的BP小波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蛙跳算法进行了优化,从而克服了局部搜索陷入问题。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相比BP小波神经网络方法,提出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无损检测技术进展及其在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无损检测》2001,23(8):346-349,360
重点介绍当今无损检测(NDT)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述NDT技术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作用,提出了NDT现状技术的研究热点-NDT技术可靠性及其智能化定量技术,指出了NDT技术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几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控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梅 《机床电器》2006,33(6):5-8
通过分析我国数控技术与产业的现状,综合当今世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数控技术发展方向。认为我国数控技术应朝高可靠稳定、高速度、高精度化、智能化、数控编程自动化、网络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彬 《电焊机》2001,31(6):3-7
分析了我国焊接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指出焊接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焊接结构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着重就未来我国焊接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逆求工程及快速自动成型技术的实时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实时制造这一新的制造系统,这一系统就是现代三维数字测绘技术、建模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一体化的数字制造系统,利用此系统可将产品研制过程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能使企业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