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了机器人超声振动弹性研磨加工的力学模型,通过研磨试验研究了摩擦系数与各研磨参数的关系,并据此得到简化的研磨压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机器人超声振动弹性研磨加工的力学模型,通过研磨试验研究了摩擦系数与各研磨参数的关系,并据此得到简化的研磨压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建立四轴球体研磨机弹簧加压球体研磨的力学模型入手,运用高点切削作用机制和误差均匀化效应,解释了球体圆度误差趋小化研磨机理。根据四研具对球面研磨的包络原理,提出了未包络研磨区是产生残存圆度误差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未包络研磨区、四研具初始压力误差、研具磨损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和对研磨残存圆度误差的影响及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改善研磨工艺和提高球体研磨圆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磨是使用研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微量加工的工艺方法,研磨运动轨迹是保证工件表面被均匀地切削,获得良好加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介绍了摇摆式圆盘研磨机研磨轨迹模型和实验仿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转速比越不规则或越接近除不尽时,研磨轨迹的分布越致密;且轨迹在加工面中心呈集中的趋势,使工件加工面中心处有凹陷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从建立4 轴球体研磨机弹簧加压球体研磨的力学模型入手,运用高点切削作用机制和误差趋小化效应,解释了球体圆度误差趋小化机理并得到了试验验证。由4 研具对球面研磨的包络原理,提出了未研磨包络区是产生残存圆度误差(圆度误差趋小值)的主要因素,并用试验结果证明了研磨压力、研磨速度、磨料粒度是决定球体研磨圆度趋小化进程的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磁性流体研磨法是70年代新开发研究的一种加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加工表面无变质层的特点,特别适合难研磨材料和复杂形状表面的研磨加工,并能在研磨加工过程中控制研磨效率和研磨精度。磁性流体研磨法包括悬浮式磁性流体研磨和分离式磁性流体研磨两大类。国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悬浮式磁性流体研磨方面,对多种试件材料进行了研磨加工试验,分析了磁性流体研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非磁性物质存磁性流体内的受力公式,初步形成了用于生产的悬浮式磁性流体研磨加工技代。在分离式磁性流体研磨方面,分析了磨料的构成因素对研磨表面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多种分离式磁性流体研磨装置,并对多种试件材料进行研磨加工,也已初步用于生产。近几年,我国也已开始磁性流体研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平行砂轮在德国产SLP602S型双盘研磨机上对大批量生产的铁基粉末冶金精密零件进行研磨加工的工艺,并提出了合理的砂轮粒度和硬度、研磨压力、研磨速度及研磨油的技术性能指标,同时给出了适宜于该种研磨加工的砂轮平面度自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磁力研磨是利用磁性磨料和磁场作用进行研磨加工的一种研抛技术.讨论了不同研磨头形状对磁力研磨的影响以及研磨头设计的要点.在五自由度并联机床上利用不同形状磨头对自由曲面的模具进行了磁力研磨试验.开槽研磨头比不开槽研磨头的研磨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分析了利用球型磨头对工件磁力研磨时,磁场强度、研磨间隙、研磨时间等因素对自由曲面模具表面研磨质量的影响.利用五自由度并联机床不仅可以去除自由曲面模具表面的切削残留痕迹,降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还可解决传统手工研磨方式所引起的工件研磨质量不一致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以滚动轴承钢球体为对象,在试验和微观分析的基础E探讨了磁流研旁过程中工况参数的变化对钢球研磨效率和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研磨工况参数都影响到研磨效率.然而,磁浮力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研磨效率而且影响到研磨机理.在一定的磁浮力范围内,钢球的研磨机理为微切削,而当磁浮力达到2.5N时,钢球表面呈现疲劳剥落和凿削微坑.进一步讨论了影响研磨效率的工况范围.  相似文献   

10.
四轴球体研磨机实现球体均匀研磨的充分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四轴球体研磨机的球体研磨原理,由实现球体均匀研磨所需的压力和速度条件,对该机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进行了解析和图解分析,建立了实现球体均匀研磨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大口径光学元件的研抛过程中,机器人自身定位误差会导致研抛压力产生波动,进而影响去除函数稳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恒压球形公自转磨头抛光方法,并对其结构、工作原理、机器人定位特性以及研抛压力输出特性开展了研究。首先,基于Preston理论构建了材料去除模型,对去除函数形状进行了分析,对所设计抛光磨头的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机器人定位误差以及磨头输出力响应性与稳定性进行了测量,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机器人研抛压力波动而做出的力响应控制。最后,进行了定点抛光以及粗、精磨抛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去除函数的稳定性强,通过10个周期的粗、精抛加工,面形收敛率分别为9095%、7261%,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与面形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效率和品质,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抛光理念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研究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轨迹、压力分布和抛光力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模型、压力模型,揭示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直径对抛光力和被加工工件内部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抛光过程中工件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明确了材料疲劳去除机理。为气囊抛光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郭晓艳  魏昕  谢昕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9):76-78,94
本文介绍目前蓝宝石晶体主要的抛光方法,包括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化学机械抛光、激光抛光等,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特点作了分析和总结,特别对最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抛光技术——激光抛光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磁流体辅助抛光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给出了磁流体辅助抛光的机理,以及依据Preston方程建立的磁流体辅助抛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详细研究了磁流体辅助抛光后工件的抛光区形状,以及抛光区内表面粗糙度情况。最终加工出了表面粗糙度为0.76 nm(rms值)的光学元件,其高频表面粗糙度达到0.471 nm(rms值),满足了对一定短波段光学研究的要求。结果表明:磁流体辅助抛光可以用于对光学元件进行超光滑加工;在磁流体辅助抛光过程中,较大粒度的磁流体抛光液有利于工件表面粗糙度快速降低,较小粒度的磁流体抛光液可以获得更加光滑的光学表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使用叶序仿生抛光垫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抛光温度场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抛光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抛光垫的叶序参量对抛光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合理选择仿生抛光垫的叶序参数,能够使抛光温度变得更均匀。  相似文献   

16.
气囊抛光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囊抛光能够获得稳定的材料去除特性和高质量的抛光表面。回顾了气囊抛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对气囊抛光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抛光工具,进动抛光,脉动抛光,磁流体抛光,驻留时间,边缘控制和过程控制,抛光轨迹规划,磨粒场及气囊抛光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抛光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自由曲面高效精密抛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磁流变变间隙动压平坦化加工利用工件的轴向低频振动使磁流变液产生挤压强化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果并使光电晶片快速获得纳米级表面粗糙度。通过旋转式测力仪试验研究不同变间隙参数对磁流变变间隙动压平坦化加工过程中抛光正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件轴向低频振动作用下,抛光正压力形成脉冲正值和负值周期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将工件轴向低频振动过程分解为下压过程与拉升过程,下压速度和拉升速度对动态抛光力有不同的响应特性;随着最小加工间隙的减小抛光正压力会急剧增大;设置最小加工间隙停留时间观察抛光正压力变化,可以发现在工件最小加工间隙停留期间抛光力从峰值逐渐衰减并趋于平稳;挤压振动幅值对抛光正压力影响较小。建立了磁流变变间隙动压平坦化加工材料去除模型,弄清了在动态压力作用下,磨料更新及其附加运动机制,研究了磁流变变间隙动压平坦化加工过程中磨料颗粒对工件表面柔性划擦和微量去除的作用机理,为磁流变变间隙动压平坦化加工的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面抛光加工运动过程分析及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双面抛光机的加工过程,建立了抛光晶片在双面抛光机平稳运动状态下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对双面抛光加工进行运动仿真,并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值,得出抛光过程中不同参数对抛光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获得最合理的抛光运动参数,从而得到最好的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