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考察了不同进水浑浊度对组合工艺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组合工艺各单元的有机物种类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长期运行结果表明:(1)组合工艺对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有机物指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2)臭氧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量有机物,故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_(Mn)2、UV_(254)和DOC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整个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在40%~5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在80%~90%。(3)臭氧活性炭工艺对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砂滤工艺主要去除D0CDA。(4)上向流BAC柱活性炭颗粒间空隙率较大,降低了对浊度的机械截留,其后置的砂滤池可起到稳定出水浊度,保证出水微生物安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饮用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镇江市原水、净水工艺和管网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水质较好,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维持在1.4~2.8mg/L之间,小分子有机物占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部分;与常规处理相比,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能有效提高D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各个处理流程对大于1000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氯和臭氧氧化能使有机物由高分子量区间向低分子量区间推移.  相似文献   

3.
给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选择性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对珠江微污染水深度处理工艺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有机物含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对有机物去除有选择性规律,生物预处理和臭氧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和10 k~3 k有机物,而分子质量介于30 k~10 k和3 k~1 k有机物大幅度升高,总体去除率不高;给水常规工艺基本能将分子质量10 k以上有机物去除,但对小分子有机物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对分子质量介于3 k~1 k有机物去除明显,BAC能将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对两家采用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原水性质相差较大的水厂进行了有机物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有机物结构有重要影响,基本上表现为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被分解成较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大分子量有机物含量大,其被分解的数量也较大。经过臭氧氧化后,不管有机物组成如何,3 K~1 K范围内的有机物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 K的有机物上升不大,说明臭氧虽然是较强的氧化剂,也无法较为彻底的分解有机物,而且臭氧工艺基本不会改变水中有机物总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给水处理工艺中试系统,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各工艺单元出水640的分子质量分布,探讨了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曝气生物滤池(BAF)去除最好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在3k~10k的DOC:预臭氧化对相对分子质量>1k的DOC均有去除效果.而对相对分子质量<1k的DOC则产生了积累;常规处理对>30k和10k~30k的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3.7%和78.4%,而对10k以下的DOC去除作用不强;因可被臭氧分解的有机物基本在预臭氧阶段已处理掉,所以后臭氧对有机物去除不明显;炭滤池对各分子质量段的有机物均有去除效果,尤其对BAF和常规处理效果不好的相对分子质量<10k的DOC去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戈梦青  周冰洁  林涛 《净水技术》2020,39(4):108-115
以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氯乙腈(DCAN)为例,研究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O3-UBAC)工艺和臭氧-下向流生物活性炭(O3-DBAC)工艺的去除效能差异,并结合DON、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和三维荧光光谱探究其差异机理。结果表明,O3-UBAC工艺对DCAN生成势(DCANFP)、DON、分子量<3 kDa的有机物、亲疏水性有机物,以及芳香族蛋白质和类可溶性生物产物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31%、61.60%、49.22%、46.60%、62.17%和82.08%,而O3-DBAC工艺对相应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72%、50.79%、21.16%、27.32%、47.37%和43.04%。因此,O3-UBAC工艺比O3-DBAC工艺对DCAN前体物的净化效能要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比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陶瓷膜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过滤比较,截留分子量为15 k、50 k、150 k的陶瓷膜经过1~4 mg/L臭氧的预处理后膜通量分别提升1.2%~2.6%、6.0%~10.5%、4.2%~8.4%,臭氧对50 k陶瓷膜影响最大,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 mg/L。在2mg/L最优臭氧投加量下,15 k、50 k、150 k的陶瓷膜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29.2%、24.7%、19.5%,对UV254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0.0%、36.7%、41.3%。经过三维荧光分析,富里酸类物质是膜污染的主要物质,陶瓷膜主要截留亲水性有机物(HPI),不同组分有机物对不可逆膜污染的贡献顺序为亲水性有机物(HPI)强疏水性有机物(HPO)弱疏水性有机物(TPI)。  相似文献   

8.
李德生  姚智文  王占生 《化工学报》2010,61(11):2944-2950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某水厂中试基地,研究了预臭氧与臭氧预氧化后常规工艺对嗅味物质2-甲基异茨醇(2-MIB)、土腥素(GSM)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分析了以TOC、UV_(254)为表征的有机物变化与作用。研究数据显示,未采用臭氧预氧化时,常规工艺对2-MIB和GSM的累积去除率为29.8%和31.3%。参照水厂实际预臭氧投加浓度,当预臭氧投加量为0.56 mg/L时,预臭氧段对2-MIB和GSM的去除率为34.60%和35.84%,略有上升;对UV_(254)和TOC的去除效果较低,去除率分别为6.5%和3.4%,但是分子量分布测试数据显示,预臭氧段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布明显增加,在该浓度条件下,预臭氧对有机物产生了良好的微絮凝作用。经臭氧预氧化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对2-MIB和GSM累积去除率可达到58.05%和60.83%,显著上升。结果表明,预臭氧对常规工艺去除2-MIB和GSM具有明显提高的效果,不仅是因其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次还有显著的微絮凝促进作用,增强了常规工艺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对2-MIB、GSM去除。  相似文献   

10.
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的特点,进行测定分析,以确定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通过一个水文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表水源水的共同特性是大分子量(>10 000 Dalton)和小分子量(< 3000 Dalton)的有机物占有机物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处于中间范围分布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27%及25%。强化常规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4%和52%、48%和50%、37%和40%及74%和82%。强化过滤工艺及生物活性炭工艺对1,2,4-三氯苯的去除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常规工艺对MW大于5 kDa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强化过滤工艺对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25%,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个分子量区间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对原水中占多数的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12.
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和对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城市二级处理水的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对超滤膜过滤透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混凝法,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吸附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态有机物主要集中在〈2k分子量区间上;(2)混凝处理后,高分子量有机物低分子化效果明显;PAC吸附能有效去除小分子量有机物;臭氧-PAC联用,大分子量有机物和小分子量有机物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臭氧氧化与PAC吸附联用在去除有机物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性;(3)分子量分布对原水的透水通量影响较大;选择混凝、PAC或臭氧-PAC等作为膜法处理的预处理单元,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8):2981-2989
It is necessary to put all aspects,,namely raw water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ing FBWW,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s, i.e., charge neutralization and sweep flocculation together to make clear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te of fractionations in recycle design. The DOM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hydrophobicity, and fluorescence in source water W1 (synthesized water) and W2 (“Longtan” lake water), FBWW and treated water samples therefore are identified, and three recycling ratios of 2%, 5%, and 8% as compared to control (0%) are conducted. It is found that DOM within FBWW becomes more hydrophilic and lower MW as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source water. Recycling trials indicate that higher DOM concentrations and more low-MW fractions are not of any benefit to enhance UV254 and DOC removal. Hydrophobic acid can be further eliminated in case recycling particles mainly produced by sweep flocculation, while weakly hydrophobic acid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 can be enhanced and removed under recycling particles mainly formed by charge neutralization.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30 kDa) exhibits potentially enhanced removal at preferred recycling ratio of 5%. Fluoresc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recycling FBWW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umic-like substances removal, but the protein-like matters are resistant to be eliminated with unvarie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马永恒  董秉直 《净水技术》2011,30(5):19-27,71
该文通过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中试试验,探讨中试规模超滤膜对于原水中有机物亲水/疏水性组分、不同分子量的分布以及有机物属性的去除规律.试验得出,极性亲水性组分和中性亲水性组分经膜过滤DOC浓度下降明显,最容易被膜截留,造成膜通量下降.同时,在混凝沉淀阶段,可以有效去除6 000~1 000 Daltons范围的较大分...  相似文献   

15.
天津临港海域海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膜法研究天津临港海域海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性,对比检测了超滤膜滤过液和浓缩液的化学需氧量(CODMn)和245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4),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检测小分子有机物种类.结果表明,海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kDal的小分子有机物占总有机物的51.73%,而大于100k的有机物仅为总有机物的10.18%.根据GC-MS解谱,共确定出四十余种有机物,以烃类、醇类、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且多为人工合成有机物.  相似文献   

16.
污水毒性削减的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及城市污水中都含有有毒有机物且种类繁多,有些可能含量并不高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目前污水排放标准中很少有污水毒性削减的相关规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毒有机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污水毒性削减的相关工艺技术,包括物化、化学、生物处理几方面,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OAO工艺应用高效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一种不经稀释而直接处理焦化废水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在OAO工艺中投加HENGJIE高效菌和粉末活性炭降解高浓度未稀释焦化废水的中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处理未稀释的高浓度焦化废水,且系统启动快,降解效率高,CODcr去除率达93.16%,氨氮去除率达98.74%。HENGJIE高效微生物对焦化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并可降解一些常规微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的选型对于去除水中有机物非常重要。通过为某厂给水处理选用活性炭,研究了国标GB/T7701.4—1977和GB/T130803.2—1999的方法、电力行业标准DL/T582--2004方法、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方法、焦糖脱色率方法,认为对处理天然水用活性炭,由于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多为高分子有机物,DL/T582--2004方法反映的是活性炭中过渡孔的含量多少,能够选取吸附性能好的活性炭。而国标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反映的是活性炭中微孔的含量多少。另外,焦糖脱色率的测定方法与DL/T582--2004的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