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OPS/FOPS(Roll Over Protective Strcture/Falling Object Protect Structure)是加装在工程车辆驾驶室外的一种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车辆发生滚翻与受落物冲击时有效地保护司机的生命安全,本文推导了弹性弹塑性阶段ROPS/FOPS变形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TY320马力推土机的ROPS/FOPS弹塑性变形量。  相似文献   

2.
变形介质气藏渗流理论研究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变形介质气藏的开采过程是流固藕合渗流过程。常规气藏渗流理论由于没有考虑气藏开采过程中岩石骨架的变形,因此不能准确分析气藏中流体的运动状态。变形介质气藏渗流力学理论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形成的。早期主要以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目的,引入有效应力概念后,建立了线弹性变形下的渗流模型,后又发展到考虑非线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下流固耦合渗流力学模型,到目前为止,已开始综合考虑渗流、应力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耦合模型。我国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田开发理论的发展,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对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现阶段主要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数学模型及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Warren-Root模型基础上,引入分形参数df、θ,渗透率压缩系数αf,和裂缝的压缩系数βf,考虑压力对具有分形特征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由于假设裂缝渗透率及孔隙度是压力和空间距离的函数,因而得到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用预测-校正法求得模型的数值解,并分析了压力的动态特征及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质变形,就是介质形状上的变化.介质变形的程度,一般用应变来衡量.介质之所以变形,是因为介质的应力发生了变化.研究介质变形,就是研究介质的本构关系,即研究介质的应力-应变关系.这是工程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变形介质中宾汉稠油驱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变形介质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两相宾汉稠油驱替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地层变形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对水驱稠油的影响,分析表明:介质变形对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随着变形介质弹性的增加,地层压力越来越低,并且越靠近注入端,地层压力下降越快;原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影响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分布,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造成地层压力的增加和平均含水饱和度的降低。在油田开发实际中,应考虑地层变形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欧拉和拉格朗日坐标对固体变形介质在时变电磁场和机械场作用下的非线性磁弹性波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描述,剖析了导电介质磁弹性波的电磁效应,给出了这两个坐标系下的磁弹性波的运动方程及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简化方程。  相似文献   

7.
8.
根据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粉细砂岩三轴压缩全程试验,分析了围压对砂岩峰值强度和破坏方式的影响,研究了压缩过程中砂岩的拉、剪变形随围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细砂岩峰值强度与围压的关系是一条有拐点的折线,围压低于拐点对应的临界围压σ3L时,粉细砂岩的破坏方式仍为剪切破坏,但其强度受到张拉变形影响而低于Coulomb准则的计算值,岩石破裂面与最小主应力夹角大于(45°+φ/2);围压高于σ3L时,粉细砂岩的破坏仅受剪切变形控制,张拉变形对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岩石进入完全剪切破坏状态,破裂面角度与(45°+φ/2)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应砂岩破坏过程中张拉应变和剪切应变相互关系的指标值ft/fγ,并据此推导了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强度准则,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的特殊要求,筛选出了两种能替代水银作为传压介质的有机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压变系数、温变系数、饱和蒸汽压、比重、熔点、沸点和气体溶解度等基本物性参数。并用两种介质分别在国产GF—731型地层原油高压物性装置上作了N_2的压缩系数测定。将实验值与文献公布值、LHSS方程(由李士伦、孙雷等提出)和PR方程的计算值作了对比表明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还将这两种介质在西南石油学院研制的无汞PVT油气体系相态测定装置上作了CO_2气体及中34井、中29井实际凝析油气体系相图测定。与文献公布的值相比,新研制的介质ZL—Ⅰ测N_2的压缩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最大2.9%,最小0.03%),介质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0.7%(最大1.2%,最小0.04%),介质ZL—Ⅰ测CO_2相图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6%(最大2.4%,最小1.0%),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9%(最大3.5%,最小0.005%)。介质ZL—Ⅰ测中29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1.6%(最大4.2%,最小0%),介质ZL—Ⅱ测中34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2.3%(最大7.1%,最小0%)。实验初步证明:这两种介质可以替代水银。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0.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推导了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方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介质变形系数以及不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油井指示曲线和采油指数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压差条件下,油井产量和采油指数随着介质变形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生物柔性变形与弹性、塑性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定义了生物柔性及与其相关的概念 ;将生物柔性特征与其弹性和塑性模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并通过实例将生物柔性、弹性、塑性变形与仿生柔性在变形程度、恢复变形时间、变形量与外力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对某原型级配堆石料采用剔除法(TC)和混合法(HH)两种缩尺方法进行缩尺,对缩尺后的两种粗粒料试样(分别简称TC料和HH料)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围压相同时,TC料的峰值应力(σ1-σ3)f与内摩擦角均高于HH料的相应值;TC料有着较强的剪胀性;相同围压下,与HH料相比,TC料具有较小的破坏应变εaf与相变处体变εv0及较高的相变应力比M0;同一粒径下,TC料割线弹性模量约为HH料的1.03~1.39倍。当颗粒最大粒径增大时,TC料的割线体积模量的增幅小于HH料的相应值。随着颗粒最大粒径的增大,两种缩尺方法所得的弹性模量参数K有所增大而变形模量指数n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形压力分析的有控卸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卸压程度,降低卸压过程中围岩强度弱化对巷道稳定的不利作用,基于应变软化准则建立了变形压力的力学模型,依据变形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有控卸压机理,并提出了"临界塑性区半径"作为有控卸压的判定准则.结合某软岩大巷的有控卸压支护实践,确定该巷道的"临界塑性区半径"为7.78 m,并将该结果应用于有控卸压支护参数的设计.工程应用表明,通过对卸压程度的合理控制,不但有效释放了围岩的变形能减小围岩对支护体的变形压力,并能降低围岩强度弱化对围岩稳定的不利作用,提高二次锚杆支护效果,保证了支护强度满足要求,使巷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注射压力对垫板变形的影响,根据弹性力学的理论基础,推导了圆形垫板和矩形垫板变形的计算公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结果进行验证,为合理确定垫板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变形造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ACIS平台中变形造型模块的变形类型和变形参数,并基于此平台开发了变形造型的应用程序.结果表明基于ACIS平台可便利地实现变形造型应用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边界元方法计算直齿圆柱齿轮的本体温度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直齿轮在齿厚方向和沿其轴向由其本体温度的改变和传动载荷而引起的热弹性变形.研究结果为高精度的齿轮加工制造及其修形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冷精密塑性加工回弹量模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冷精密塑性加工模具设计过程中回弹量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冷精密塑性加工回弹量模糊预测模型。应用具有更高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抽象模糊规则的自动纠错及记忆 ,符合人类学习模式 ,能合理表达经验知识 ,而且更能明确地表达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深度塑性变形工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状况,综述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深度塑性变形过程的模拟和对其工艺参数的优化,概述当前有限元法在模拟深度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用和重大作用,并指出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面沉降中土体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土体(砂土、粉土和黏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压缩-回弹试验,结合相关土体变形机理的研究,对不同土体的压缩-回弹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砂土的压缩变形最为显著,其次为粉土,最后为黏土。砂土的变形呈现出初期变形小,后期变形大的特点。粉土和黏土则相反,两者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前期。三种土体的变形均主要为不可逆变形,其中黏土的变形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砂土的变形主要来源为砂土结构的重塑,黏土则来自于结构的重塑和水分的重分布,粉土则与黏土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