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城市建筑》结缘是2008年.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刊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这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词汇.描绘城市中的建筑、建筑组成的城市.是这本杂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
“再城市化”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生“逆城市化”之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的过程,复苏城市经济、调整城市活力、重塑城市文化成为“再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将探讨当代建筑形态创作针对其在“再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所产生的四种创新性处理手法。通过这些手法,建筑对城市活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同时也成为“再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4)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设计师忽略城市的本土性格,容易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所以如何运用建筑文化改善城市特色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维持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现代城市尤为重要。本文以沈阳地域性建筑为例,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把沈阳地域性建筑分为五个时期:满清时期、日伪时期、民国时期、革命时期、工业时期来分别解析沈阳建筑地域性文化的表达,以期为解析同类型城市的建筑地域性文化做铺垫。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与建筑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体现城市文化素质。为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明确了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重点,提出要完善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落实和宣传引导。为更好了解《通知》出台的目的和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庄惟敏三位业内大家从多角度对《通知》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这是以城市建筑的角度对兰州市做的调研报告。选取了兰州市的几个城市节点和特色建筑进行分析,解读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一案例,期望对设计从业人员和政府决策者能够带来启发,进而以认知城市为立足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建筑色彩是体现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风貌最直观的因素之一。一个城市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颜色展示给世人,已经成为近年来大量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滞后于城市建设,比较典型的问题有,单体建筑各自为政,造成了噪色污染;城市在色彩定位上还存在着"暴发户"的心理倾向。该文结合昆明市北京路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对北京路建筑色彩规划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分析,最终提出昆明市北京路建筑色彩控制要求,为昆明整个城市的城市色彩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思路,并提炼了规划设计当中所获得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同类城市色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景观——以沈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宾  崔明升 《建筑与环境》2009,3(3):113-115
针对当今我国对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种种错误,主要沈阳为例论述了在现代城市中景观建筑形成的因素,并针对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建筑景观设计的设想,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显著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产生地。许多学者从较为宏观的城市尺度和较为微观的建筑尺度开展了大量研究,如低碳城市、低碳建筑等,但对于低碳城市规划中的中观层面,即城市街区尺度,相关研究较少,也较为零散。然而,城市街区是实现低碳城市目标最基础的空间单元,在这个层面进行低碳规划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和灵活的手段之一,十分重要。以城市街区建筑群为对象,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着重归纳、整理了建设低碳城市街区建筑的三类技术方法:单体建筑的低碳措施、街区空间形态以及街区碳汇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定性定量地影响街区建筑碳排放,为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心得体会,从几例建造与设计实践着眼,试图从另外一个视角讨论建筑问题,即怎样将城市及环境因素自觉地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1.
当代建筑的人工色彩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色彩也是城市建筑的直接视觉表现。而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色彩系统。这凸显出了当代城市特色和建筑文化的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是运用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有自己的视觉范围和审美标准。笔者结合案例,对城市色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结构主义美学的研究特点,探讨城市环境艺术的美学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曦 《重庆建筑》2016,(12):14-17
随着《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杭州共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一系列文件的起草,近代旧工业建筑的转型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之一。苏州是我国近代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功能定位改变的背景下,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至此,大批旧工业建筑被遗弃,多数面临推倒重建的命运,研究苏州城市旧工业建筑转型的可行性变得尤为重要起来,该文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光流逝,老城区建筑逐渐老化损坏。而沿街立面的整理能让城市形象风貌快速地更新。城市建筑立面整理的实施要以旧建筑的立面信息和保留的城市记忆为基础,先对街道的定位、风格、色彩进行总体的规划和控制,再对建筑形体进行梳理,选择合适立面改造方式和适合的建筑色彩搭配。通过重塑与更新为城市的旧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河道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本文就对城市化发展中河道景观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以济南古城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杰  邓翔宇  袁路平 《城市规划》2004,28(12):47-52
通过在济南古城的实验性设计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的重大课题,指出城市肌理的延续、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的探索、富有特色的城市场所的建设应成为城市建设工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建筑     
《城市建筑》2008,(9):6-6
当今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改变城市形象,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吸引投资和增加凝聚力。所以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打文化牌.将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争相建设各种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展览中心等。在某种程度上,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上升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和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乌托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克宁 《建筑师》2005,(4):5-17
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将建筑和城市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实验场。20世纪的现代城市最能表现现代技术的力量和美学观念,它也表达了一种执行社会正义的进步思想。这时期的乌托邦思想家和实践者们相信并且展望一种城市的革命性的重建不仅可以解决该时代的都市危机,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危机。乌托邦是历史上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理想”城市建筑和社会。乌托邦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可以忽略自然条件的限制去创造完善理想的城市和社会。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以来城市建筑中的乌托邦实验,尤其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未来主义城市建筑、构成主义的理想革命社会、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阿基格拉姆的技术社会、情景主义的偶然和暂时性社会、索托萨斯的反现代主义、库哈斯的发狂的纽约和伍兹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王一珺 《工业建筑》2003,33(6):33-34
城市景观是由建筑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空间对建筑造型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 ,可以使建筑与建筑协调起来 ;“琐碎”的建筑造型有助于积极空间的形成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只有把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有组织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9.
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再利用是建筑再生课题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区域和民族整体规划发展的文化脉络。历史建筑的再生对于建筑文脉的延续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历史建筑的保护对于建筑再生的启示,为我国建筑再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申洁  许泽凤  林珑 《中外建筑》2010,(11):65-68
近代历史民居记载了大量的城市历史文化信息。他们是不可复得的文化载体,代表着城市的品位与厚重。本文以武汉近代历史民居为例,探讨了武汉历史民居的类型、形成发展以及保护策略和方法。关注当今城市在快速建设中体现传统文脉延续,创造整体和谐、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