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wet DCT)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一挡升二挡为例对wet DCT换挡过程进行描述。综合分析换挡品质评价指标,提出了改善换挡品质的控制方法,并以大众DQ250型变速器为目标变速器进行换挡过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双离合器式变速器(DCT)的换挡品质,以一个相邻换挡过程为例建立了DCT换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DCT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以冲击度和滑摩功的综合换挡品质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换挡品质全局优化的方法,实现了对换挡过程两个离合器摩擦力矩的优化控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应用到DCT的换挡控制优...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问题,在分析了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降挡控制策略,开发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电控系统,编写了控制程序。以2挡降1挡为例,并分别在不同油门开度下进行了正扭矩降挡和负扭矩降挡实车试验,取得了良好换挡品质。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换挡过程中车速变化平稳,油温变化较小,该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汽车降挡过程的平顺性和快捷性要求,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4.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车辆换挡品质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换挡品质评价多采用主观评价而易受测试人员影响,而且较少考虑换挡过程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以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车辆为对象,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传动系耐久性、舒适性等多方面因素,结合换挡时间、加速度、冲击度和能量密度等,提出换挡品质评价指标.通过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之间的联系,并考察不同参数对该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网络训练误差随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变化的趋势,给出部分原始值和训练值之间的区别.基于此,采用界面化编程方式,开发换挡品质评价系统.结合某驾驶员意图下的换挡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开发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了换挡品质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以车速和发动机油门为控制参数,设计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的两参数换挡规律,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规律在城市工况极易导致频繁换挡,在制动工况容易产生意外升挡.分析不合理换挡现象的原因,并指出驾驶员的不合理操作习惯是引起频繁换挡和意外升挡的主要原因,两参数换挡规律不易避免不合理换挡现象.基于"sugeno"型模糊控制方法,建立智能修正型换挡规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油门开度和油门开度变化率为输入,实时升、降挡车速的修正系数为输出,确定隶属度函数并制定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智能换挡系统中的降挡速度为两参数降挡曲线临界值与降挡修正系数的乘积,升挡速度为两参数升挡曲线临界值与升挡修正系数的商.控制结果表明智能换挡规律在保留两参数换挡规律优点的同时,可以避免频繁换挡及意外升挡现象的发生,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从离合器起步时的动力学模型、离合器接合速度的控制策略及离合器执行机构的跟踪品质三个方面,总结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起步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优化DCT起步性能的途径.将目前的换挡规律分别归纳为基于经验、基于约束条件、智能修正和综合智能四种类型,总结各种换挡规律的应用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综合智能换挡体系的方法.总结改善DCT换挡品质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换挡品质的方法.总结数字仿真在DCT研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半实物仿真在DCT控制系统研发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改变了传统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动力中断的缺点,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是目前变速器技术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设计的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利用UG软件建立了变速器三维实体模型,然后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变速器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汽车产业中新型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找出了控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合与换挡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关键点,通过分析给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验给出了变速器换挡机构电路原理图以及换挡机构程序控制流程图,并对控制双离合器的关键部件—高速开关电磁阀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控制驱动电路图。实践表明对双离合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表明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依托先进的控制技术,在较短时间内的实现了动力平稳切换;但依然存在离合器磨损严重、动力干涉的问题,以及核心的控制技术主要被少数国家掌握、国产DCT控制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鉴于此提出了新型结构、易于控制的超越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文中介绍了其结构及换挡原理,基于影响换挡品质的三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换挡品质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只需控制一个离合器的超越式DCT可以平稳地实现动力换挡、冲击度较小,并且减少了滑磨功,简化了换挡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齿轮轴系三维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设计的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利用uG软件建立了变速器齿轮轴系模型,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齿轮轴系的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合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Cobot)与人合作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模型和控制模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obot轨迹控制的模型和仿真模型,对 Cobot跟踪期望轨迹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Cobot能够跟踪期望轨迹,具有被动的约束特性,能够实现与人合作。这种Cobot可以应用在物料搬运和零件的装配等需要人机合作的场合。  相似文献   

12.
STUDY ON SHIFT SCHEDULE AND SIMULATION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 INTRODUCTIONThe main powertrain of engineering vehicle,suchas loader, bulldoZer and scraper etc, adopthydrodynamic dr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adaptability to heavy lo.d[ l '2]. However,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hydrodynamic drive is very lOw,especially althOugh driveline is supposed to supplyhuge power under heavy load, it contrarily degradelargely even to zero. Hydrodynamic drive causes workefficiency low, and energy waste. The wasted energywas transfOrmed into heat lead to o…  相似文献   

13.
《机械强度》2016,(5):972-979
齿轮传动系统是一个串联系统,但在系统与零件之间的关系、系统实现功能的方式、以及系统的时间属性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串联系统有明显不同。从可靠性分析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在系统构型、载荷传递及失效等方面的特点。鉴于可靠性分析的需要,细化了机械系统分类,把串联系统划分为简单(空间或空域)串联系统(常构串联系统)和时域串联系统(变构串联系统)。根据在功能、结构、载荷等方面不同的系统,有针对性地研究可靠性分析与可靠性建模方法。以单级齿轮传动系统为例,建立了不同系统结构参数、不同服役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展示了系统可靠性变化规律,以及所建模型与传统串联系统模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采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动力总成。HEV上采用AMT有同步器磨损、离合器磨损和动力中断时间等三个主要问题,用传统的AMT换挡控制方法难以解决。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提出了AMT换挡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可缩短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时间、减小同步器和离合器磨损。通过仿真、硬件在环测试和实车试验对该方法测试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巡检机器人行走动力特性与位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跨越超高压输电线路障碍物的类型,提出一种新的双臂自主越障巡检机器人机构。该机器人采用复合轮爪机构在架空地线上连续行走并跨越障碍。由于架空地线呈悬链线状,机器人在连续行走过程中会出现上坡和下坡,对行走动力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上坡时行走电动机提供驱动力矩,在下坡时行走电动机提供制动力矩,以保持匀速巡线。详细分析了机器人在架空地线上行走时所处的加速、匀速、减速和停止的各个状态,驱动机器人所需的驱动力矩以及它们与机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优化方法给出各个状态电动机驱动力矩最小时,机器人机构参数对应的最优解,为巡检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驱动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双驱动卷扬机多流传动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阐明该传动的性能和特点。采用功率键合图理论和方法,建立双驱动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在考虑支承弹性下的系统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动力学的仿真。设计双驱动减速器传动试验装置,改进现有试验台, 实现了多通道数据采集。从而较全面地揭示了行星减速器系统的动态特性及传动性能,并与理论结果对比,其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进而验证了双驱动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的键合图模型的正确性,也表明所用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Associate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l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used i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VT) is optimized. Firstly,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valve are analyzed, and then a dynamic model is set up by means of mechanism analysis. For the purpose of checking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method, a prototype workpiece of the valve is manufactured for comparison test, and its simulation result follow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quite well. An associated performance index is founded considering the response time, overshoot and saving energy, and fiv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to adjust for deriving the optimal associated performance index.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with necessary constraints. Finally, the properties of the optimized valv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rototype workpiece, an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optimized valve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rototype workpi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