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自然界中的磁单极子穿过地壳时,磁单极子—原子核结合体在云母中形成径迹。选用新疆白云母作为探测器,测得云母的裂变径迹年龄为(129±8)×10~6a,可以认为白云母的裂变径迹年龄即为它记录磁单极子—原子核结合体径迹年龄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2.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体积小,不受湿热、振动、电源波动等的影响,能够长时间记录低注量率中子。我们用以测量反应堆周围的中子注量率分布。 1.原理和方法 在本测量中采用~(238)U和~(235)U为裂变材料,云母为径迹探测器。用铀电镀成的可裂料片与云母探测器紧密贴合,在中子的作用下,铀的裂变碎片射入云母,形成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钴活化箔测量绝对中子注量,对SRM962标准铀玻璃进行多次刻度,得到刻度因子B=(5.76±0.32)×10~9/径迹。用裂变径迹年龄标准样品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利用该标准铀玻璃可以获得较准确的中子注量和定年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固体径迹探测器的应用中,裂变源总有一定厚度。裂变源厚度对固体径迹探测器探测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参数。如果定义探测器效率为:蚀刻后在探测器上观察到的径迹数目与入射到探测器上的碎片数目之比,那么探测器的效率应是一个常数。裂变碎片能否入射到探测器上,与裂变源的厚度有关,因为在裂变源中,各向同性发射的裂变碎片,必然有一部分完全停止在裂变物质中。由于这种自吸收的存在,所以在用2π探测器探测到  相似文献   

5.
许多作者已对云母探测裂变碎片的效率进行了测定。但都是对2π立体角进行的,这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本文对白云母在小于2π立体角大气中探测裂变碎片的效率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本工作的特点是利用若干等质量裂变靶(饱和厚度的ThO_2靶)在均匀中子场内照射相同时间,用相同的白云母作裂变碎片探测器,记录白云母与靶之间距离D取不同数值条件下的径迹密度。白云母上径迹密度随D的变化就直接表示云母探测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潜伏径迹是进入固体径迹探测器的重带电粒子在其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可蚀刻径迹是入射倾角大于临界角θ_C的那部分潜伏径迹;蚀刻后径迹是经过蚀刻剂蚀刻一定时间后在固体经迹探测器中形成的蚀刻坑;可观测径迹是蚀刻后径迹中水平投影大于某最小可观测长度l_(min)的部分。我们用计算模型——分层径迹球法计算外探测器中裂变径迹的各种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两个蓬莱玄武岩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一个样品取自凝灰质沉积物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6.79±0.14Ma。另一个样品取自玄武岩中的烘烤砾石(石英二长岩)中的磷灰石和锆石,它们的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1.48±0.46Ma和1.68±0.12Ma。结果认为蓬莱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应在中新世——下更新世之间,它的喷发延续了比较长的地质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擦拭样品中铀微粒甄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丽  刘雪梅  刘钊  汤磊  龙开明 《核技术》2007,30(3):208-212
基于裂变径迹原理对擦拭样品中微米量级铀微粒筛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擦拭样品与载体分离、样品在裂变径迹片上沉积、样品辐照以及化学刻蚀、铀微粒筛选等.文章中对各实验环节进行细致描述和讨论.研究发现:(1)以无尘滤纸、脱脂棉、Texwipe牌TX304型棉布为擦拭载体的样品经过400℃ 6 h灰化为较好的分离方法;(2)经热中子辐照和化学刻蚀后裂变径迹主要呈星状和坑状.其中235U含量高的微粒对应于坑状径迹,含量低的微粒对应于星状径迹;(3)采用新的定位方法能够筛选出铀微粒.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球中心用~(239)Pu或~(235)U裂变材料做热中子探测器,用径迹探测器记录裂变碎片的慢化球中子探测器,不象球心用~6LiI(Eu)做热中子探测器的Bonner球和球心用小型BF_3正比计数器做热中子探测器的Ladu球那样需要成套的电子学设备,也不象用活化箔做球心热中子探测器那样,因产物衰变而在照射时间上受限制,因此使用简便,造价便宜,具  相似文献   

10.
利用裂变径迹定年方法对东大别山地区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和其空间分布样式及对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示踪意义的初步探讨 ,并改进了传统的径迹统计方法。结果表明 ,研究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为 5 9.4± 3.4— 10 5 .6± 9.8Ma,具有跨度较大以及由东向西趋向增大的特点 ;研究区自 95Ma以来其构造抬升是缓慢且不均匀 ;晓天 -磨子潭断裂中部在第三纪可能有逆冲 ;断裂活动应是该区构造抬升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世成  陈正宏 《核技术》1998,21(6):357-361
对福建漳州复式岩体中晶洞石榴子石的裂变径迹定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测定确认其为含锰量甚高的锰铝榴石,铀浓度变化范围为0.2-1.8μg/g,裂变径迹年龄为73.4±2.1Ma,诱发裂变径迹和自发理解变径变迹的长度分别为11.5±0.7μm和11.0±0.8μm。  相似文献   

12.
借助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和裂变室对固体径迹探测器以2π立体角探测裂变碎片的效率进行了刻度。给出了天然白云母、聚碳酸酯(我国朝阳塑料厂产品和Makrofol K)、聚酯、石英、硅酸盐玻璃和磷酸盐玻璃对薄裂变源的探测效率和记录裂变碎片径迹的平均临界角。对探测效率进行了反散射修正,描述了用固体径迹探测器进行反散射修正的方法。讨论了由于固体径迹探测器临界角的存在对厚裂变源自吸收修正产生的影响,给出了固体径迹探测器探测厚裂变源效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采用自制的背对背裂变室,测量了聚酯(晨光化工厂)和聚碳酸酯(朝阳塑料厂)探测裂变碎片的效率。 1.原理 把裂变室放入热中子场中,测出上下裂变涂层裂变比R。然后,在上裂变室涂层上面压上一片探测器,再放入热中子场中。设下裂变室计数为N_(S(下)),探测器上观察到的径迹数为N_T,则探测器探测裂变碎片的效率ε为  相似文献   

14.
使用MCNP程序对启明星Ⅱ进行了裂变率分布的详细计算分析。根据理论计算的分布规律,优化了实验测量裂变率分布方案,合理布局了探测器位置。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开展了启明星Ⅱ快中子能谱区裂变率分布的实验测量研究,确定了快中子能谱区的裂变率分布。测量结果显示:快中子能谱区裂变率分布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测量结果对ADS次临界反应堆确定堆芯裂变功率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于裂变径迹刻度的国产铀标准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龙  武朝晖 《核技术》1996,19(10):610-615
叙述了用于裂变径迹刻度的国产铀标准玻璃的各项性能;并对铀玻璃中的铀含量进行了定值,对杂质元素进行了准确分析;检验的铀玻璃发裂变径迹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阿尔泰青河地区地质热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尔泰青河县城附近的闪长岩岩体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并探讨了该区的地质热历史。裂变径迹年龄为(78±5)—(95±5)Ma,平均径迹长度为(13.2±1.2)—(13.5±1.3)μm。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阿尔泰青河地区具有4阶段的热演化模式,其中115—85Ma的快速冷却阶段反映了该地区在燕山期仍然存在着岩浆侵入活动和断裂带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7.
裂变产额法刻度浸于铀溶液中SSTD的效率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建立了裂变产额法用以刻度浸于铀溶液中的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裂变碎片的效率因子.这个方法基于测量一些裂变产物核素的强度,并应用文献中准确已知的裂变产额值计算出铀溶液中发生的裂变数。测量的裂变产物为~(91)Sr,~(92)Sr,~(99)Mo.~(13)Te,~(130)Ba。~(140)Ba 6种核素,实验测定了聚碳酸酯记录裂变碎片的效率因子K_(wet)为(8.52±0.0j)×(10~-)_cm。这个值和应用?Cf自发裂变刻度的结果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裂变径迹法研究矿物样品中微量铀分布。以白云母、Lexan和超纯石英玻璃作为外探测器,应用显微照相技术确定含铀的位置,用电子微探针分析鉴定含铀相。  相似文献   

19.
核径迹微孔滤膜是七十年代初发明的新型微孔滤膜。它是研究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成果之一。用加速器加速的重离子如氪、氙、铅离子,或重元素裂变生成的裂片离子,垂直射入云母或塑料薄膜,如果这些离子的射程大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下营坊金矿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万明  王世成 《核技术》1999,22(7):411-413
矿物的裂变径迹年年龄分析可有效用扫热液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河北下营坊金矿区成矿温度为:早期矿化370-290℃,主要成矿期230-170℃,成矿晚期150-80℃,石英-绢云母化带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亦年龄分别为153.9Ma和103.3Ma。由于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通常分别为250℃和110℃,所以这是主要成矿时代的体现,成矿时间持续50M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